《司马懿与诸葛亮祁山之战的大揭秘》
第5节

作者: 李浩白
收藏本书TXT下载
  门帘又是一卷,他的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两兄弟兄肃然而入,在书案前一丈开外垂手而立。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相貌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两兄弟的举止气宇迥然不同:司马师气度刚豪雄放,举手投足威风凛凛;司马昭气宇儒雅清奇,言谈举止谦和有礼。二人均无世家贵族纨绔子弟的骄奢浮华之气,个个精干伶俐,意气风发,甚是不俗。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父亲总是有意将他们带在身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政坛中、在战场上得到方方面面的历练的缘故。父亲自幼便教导他们以“栋梁之材,社稷之器”为终身大志,积极主动锻练能力、淬炼才识,力争成为一代人杰。因此,在父亲身边,两兄弟感到获益匪浅,大有精进,远远胜过枯坐书斋无所事事。

  司马懿此刻已坐回到了紫檀木椅上,正自闭目养神。司马师、司马昭兄弟隔着书案恭敬而立,屏气敛息,竟是不敢出声发话。这倒不是两兄弟畏惧他们的父亲,而是司马家族像铁一样严明的家规观念影响所致。他们在孩童时代就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祖父司马防在世之时,父亲司马懿、叔父司马孚等即使早已出仕成家,见到祖父仍和他俩今天这般“不命曰进则不敢进,不命曰坐则不敢坐,不指有所问则不敢言”的情形一样,严谨自持地遵循着家规纲纪。而这种“克己复礼”的笃行之举,倒磨练出了司马家族中人坚毅沉实的意志力,从而在官场上一贯以“守道不移,刚健中正”而著称。

  片刻之后,司马懿缓缓睁开眼来,正视着两个儿子:“你们不知道为父谋划军国大计之时最忌有人打扰吗?为何还要前来求见?”司马师上前一步,低声说道:“孩儿知道父亲不喜别人打扰。但是,今天真正意欲求见父亲的,并非孩儿与昭弟,乃是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两位大人。”
  “孙资、刘放?”司马懿心中一动,脸色微变,“他俩现在何处?”司马师连忙答道:“二位大人一身便服,行踪隐密,乘着一辆破旧马车,悄悄来到了我们司马府偏门口处恭候父亲召见。”
  司马懿霍然一下站起身来,吩咐道:“师儿,你马上前去将二位大人迎接到我这书房之中,千万不可怠慢。昭儿,你立刻去前院找几个口风严谨的家丁在书房周围十丈方圆之内严加把守,不许任何人近来打扰,更不许有人窥听!”司马师、司马昭各自应了一声,出门而去。
  司马懿在书房中低着头慢慢踱了儿步,忽然走到屋角的书柜边,从中取出一只红木方匣,放在了书案之上。然后,他便站到书房门口,静静地等待孙、刘二人前来。其实,中书监、中书令之职只是朝中正四品级别的官位,司马懿贵为正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大可不必为孙、刘二人恭迎到门。但中书监、中书令一直又是朝廷中枢机构内与皇上离得最近的职务,所有军国机密大事的决策乃至圣旨、诏书的起草撰拟都出自他二人之手,就这一点而言却又令司马懿不能不为之重视。再加上孙资、刘放与司马懿的籍贯都是颍川郡,素来颇有同乡之谊,关系亲密,所以司马懿待他们自与常人不同。尤其是中书令孙资,他和司马懿一样,都是当年一代儒宗大贤荀彧的门生,平时便以学友相交,更为司马懿所倾心结纳。

  不多时,只听得足音笃笃,孙资、刘放二人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已来到了书房门外。司马懿一步跨出门口,站到外边,抱拳作礼,笑道:“二位大人光临本府,老夫深感荣幸!”
  他这突然出门来迎,倒将孙、刘二人惊得微微一怔。刘放急忙上前一步回礼,道:“司马大人如此大礼相待,真是折杀刘某了。”而孙资却淡淡一笑,站在原地躬身一礼,道:“司马大人以骠骑大将军之尊,却为我二人亲迎到门,当真是‘倾身下士,折节待贤’,不愧为我朝周公一样贤明的社稷之臣。”
  “孙君取笑了!老夫不敢当呐!”司马懿微笑着连连摇头,将孙、刘二人迎进了书房之中。孙资一进屋内,便看到墙壁上悬挂着的魏蜀军事地形图,不禁一怔,暗暗叹服司马懿的谋国之忠。难怪此公常常能针对魏蜀之战提出颇多真知灼见,原来与他日夜揣测两国军情密不可分呐!见此情形,孙资对这位年长于己的老学友更是添了几分钦佩。当年他师从荀彧学习文韬武略之术,便常听到荀老师称赞司马懿“精谋明断,算无遗策”,今日一见,才知此言不虚。念及此处,孙资更加坚定了全力推助司马懿出任关中主帅以抗蜀寇的决心。因为,只有司马懿这样智勇双全、沉毅笃实的宿将,才能真正将朝廷的对蜀大略贯彻到位。而今天,他和刘放奉了皇上的旨意微服出宫来到司马府,有一半的缘故也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孙资、刘放坐定之后,与司马懿寒暄了几句。正谈话之间,司马昭在书房外布置了家丁把守之事后,也走了进来,与司马师并肩侍立,在一旁倾神静听。刘放探身向司马懿笑着问道:“司马大人近日风尘仆仆赶回京城,可曾在府中好好休闲娱养?大人在边疆一向鞍马劳顿、艰辛异常,回京之后也须放松放松,注意多加休息才是。”
  司马懿摇了摇头,淡淡说道:“如今蜀寇逼近关中,劲敌当前,老夫哪能置身事外只图个自己悠闲?老夫回京之后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打听蜀寇进军的消息,一直在研究对蜀作战方略,倒是不曾挤出时间到京城中游玩。只有前日下午,老夫一时兴起,到太学院里和国子监博士王象他们玩了一番清谈之戏。哦......当时还有几个前来进京解说的‘天降彗星’异象的占卜术士在场,其中一个名叫管辂的,观看了老夫的面相之后,写了一条断语。二位大人可有兴趣一看?”

  “哦?平原郡那个术士管辂?”刘放惊道,“刘某久闻此人数术精妙,算命看相十分灵验,一直都想见识见识。请司马大人将他写的断语给刘某一看。”
  司马懿微微笑着,自袖中取出了一片木简,递给了刘放。刘放定睛一看,只见木简上写着二十个大字:“山根坚挺,手握重权,贵人相助,必成大业,福寿绵绵。”他认认真真读完了这二十个字,又抬起眼来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司马懿的面相,缓缓说道:“不瞒司马大人,刘某素来也颇嗜好研究星相命理之学,倒也有些心得。今日看了管辂的这二十字断语,刘某觉得他算得极准。”

  司马懿淡淡笑道:“何以见得?”
  “司马大人可知,这条断语中的‘山根’,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鼻根。”刘放一谈起星相命理之学,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在面相之学中,鼻根象征着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权籍。司马大人的鼻根生得极好,如山脊般坚挺高耸,自然是权倾一方,命中注定随时会有大贵人在旁鼎力相助......”
  孙资在一侧听刘放说得越来越有些出格,便暗暗拉了一下他的袖角,咳嗽一声,打断了刘放的讲话,插进来说道:“司马大人位高权重,他自己就是一位大贵人,卓然自立,雄视四方,又何须外人相助?”
  刘放被孙资一拉衣袖,立刻也醒悟过来,眼神一转,哈哈笑道:“孙兄说得甚是!司马大人,刘某不过是‘始妄言之’而已,大人‘姑妄听之’便可!”
  “哪里!哪里!”司马懿以左手五指捋了捋颌下长须,哈哈一笑,“什么‘必成大业’、‘福寿绵绵’,老夫实不相信,倒是这‘贵人相助’说得极准!——刘大人、孙大人,你俩不就是全力帮助老夫为国尽忠而无后顾之忧的‘大贵人’吗?老夫对二位大人的大恩大德委实感激得很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