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来之路》
第50节

作者: rodbin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1-19 09:25:25
  融资融券,拿老百姓的社保基金做最终的提供者和承受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庄,庄家是社保基金,这是比较危险的,这一行为本身没有太大社会经济价值,只是增加了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工具,是一个忽悠上面的再忽悠。
  当然,做得好可以有一定的平衡股市作用和盈利,但是如果做得差,就有可能替大家输光社保基金所持有的全部国有大企业股权。实在不行,可以考虑给一个额度上限,总额不能超过市场三天的成交额,同时配以核心国企股权70%社保基金不得转让。
  日期:2012-12-03 12:41:38
  国有资产本质上对国内人民不存在卖的问题,公有制制国家,国内进行交割一边是人民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我们现在称之为购买方,另一边是人民自己的资产——国有资产股权,那还是自己资产卖给自己的游戏,没那个必要,要卖还不如发钞票给缺钱的部门,老百姓承受的效果是一样的。
  国有资产股份制确认,本身就是在推行私有制,当然有人认为这是方便管理,方便交易,方便所有权确认,方便企业监督,利于企业管理改进;而且发展到现在,股份制已经成为现实,那么对于大众来说,就只有按照股份制企业的办法来分配有盈利企业的盈利,充实社会公益事业账户,但是对于股权转让,没这个必要,最差方法也是70%的股权限制转让;对于出现亏损的国企,如果确实属于产能和技术淘汰类型,压缩企业规模,但不是国有企业转让所有权,必要时最多可以探讨一定额度的出让。

  日期:2012-12-10 20:44:23
  国内股市的现状就是,很多的国资由于改制而造成的甩卖,重新计价,对于人们的政府,有权利很大部分被廉价甩卖的企业,再通过货币回收股权,向社会系统注入流动性的手段收回,如果政府不收回,那么将是外资收购,对于收回的股票注入养老基金,不再拿出来买卖而是每年收取股票分红充实社保基金等。对于这种向社会注入流动性买股票的方式是不是合理,我想既然是改革,前面没有考虑好的问题,现在想方设法去完善,没有必要被国外的条条框框制度所约束。

  日期:2012-12-11 22:30:33
  法律越多,对老百姓而言离得越远,好想法可能会办坏事,你去问问这个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当今的法律,有几个真的懂,何况老百姓。
  何况法律之外,还有部门规章,各个地方的政策法规,条令,有几个老百姓知?一个部门颁发的几百个条令,老百姓有这么多时间看吗,而且就算都看了,越复杂的东西漏洞越多,对社会的迷惑越大,也许因大众接受的道德入法律定罪体系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越简单的东西越易被遵守。
  日期:2012-12-13 12:12:04
  美联储又推出了QE4,看似没有其他办法,不得不为,不为世界经济危机,大家还得感谢美联储维护世界金融稳定的努力。
  600多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维持住美国QE十年,印钞带来的好处自己收入囊中,危机推给世界;金融体系不倒,大众就得面对通货膨胀以及持续的承受,自己及未来子女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倒,大众的金融财富巨额亏损,未来生存困难,但是承受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好的金融重构,大众将摆脱头上的 大部分狼群,可惜这代人敢不敢承受自己的危难;大乱达到大治,哲学,

  金融体系的本质就是跟大众分配财富,还是生存斗争,阶级斗争无处不在。
  日期:2012-12-13 22:32:49
  看了一下新中国60多年的进出口总额,大致一个感觉1993年之前,大致进出口接近平衡,尽管有些年度会有几年连续的缺口,但总体还是平衡,对应的国内也是生产与社会分配均衡,当然有很高的比例用于了工业发展,但是总体还是一个发展为自己服务。
  1993年开始到今天为止,二十年的持续贸易顺差,对应的就是进出口失衡,出口持续大于进口,而且比列很大,相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牺牲了自身的福利,为国家储备了外汇储蓄,导致的就是国内产业错配,大部分外贸产业配套失衡,不是基于内需。
  1993年在货币领域除了的最根本的一个金融货币领域的政策就是:政府发行人民币必须以美元等货币为依据。这一规定和法律,有一个无解的套,就是社会发展必须需要更多的货币,要得到更多的货币就必须得到更多的外贸顺差,就必须从国内拿出比进口多的财富往外面送,要达到这一目的廉价送的也有不少,而且由于货币必须对应在美方的账上财富美元或美债等,导致的这部分外汇储备不能使用(除非废掉1993年制定的发人民币法律规定)。

  对于国内将来需要的调分配,调结构,都需要从1993年的这个法律规定开始调。不然,外送的蛋糕没有逐渐的往国内切,所有的分配细节制度都将是空谈,当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货币对等是很不错的,彼此对立,商业银行派生货币对于进口顺差应该不错,中国和美国操作方式一样,配以货币互换,打造真正公平公正的世界贸易体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