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人情世故:掌握人情世故,助你左右逢源》
第19节

作者: shinianyijian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12 07:53:36

  人生如负重旅行,
  急躁不得
  事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
  ——波斯·萨迪
  这是发生在一所高校的故事。一位心理学教授端着一杯水走进教室,问他的学生:“你们知道这杯水有多重吗?”
  学生不解其意,如实回答:“大概有200克吧!”
  教授又问:“这杯水在你们手上能端多久?”
  “一个小时没有问题。”学生纷纷回答。

  “这样端一天行吗?”学生们都摇头表示否定。
  老师说:“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没有变,但是你端得越久,就觉得它越来越沉重,直到无力承担。如果你能聪明一些,感觉累了,就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端起来,这样,你就可以想端多久就能端多久。”
  聪明的教授告诉他的学生们:人生就是一次负重旅行,无论你肩上所担负的压力有多重,哪怕只有一杯水的重量,一直扛在肩上,你就会感觉肩上的压力越来越沉重,最终被它压垮。累了,就放下来休息一下,这并不是偷懒,也不是不求上进,而是为了让自己轻装上路。这样,自己才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
  “凡事欲速则不达。”一个聪明的人,往往不仅有着勇猛斗士的武力,也有着沉静蕴慧的平和。这样的人才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他们的沉默只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的力量积蓄。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家是十分熟悉的,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是:孙权计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在关羽死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献给了曹操,企图嫁祸曹操。奸雄曹操识破了孙权的诡计,所以以重礼安葬关羽。这件事情被蜀中人知道后,大家都对孙权恨之入骨。
  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因而他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苦苦劝说,率水陆两军四万多人马远征吴国。在吴国境内的夷道县包围了东吴先锋孙桓。东吴诸将纷纷要求主将陆逊派兵增援孙桓,陆逊认为孙恒能够守住夷道,一概拒绝;诸将要求陆逊去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刘备连克吴军,士气正旺,吴军不宜出战,因此,也拒绝了诸将的建议。就这样,蜀军与吴军一直对峙了很长的时间。
  时值盛夏,烈日当空,蜀军水兵在船上难耐酷热,只得离船上岸,在夷陵一带依沟傍溪扎下营寨,躲避酷暑。陆逊见刘备的军营绵延百里,且都在树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订了火攻破蜀的计划。于是几十座军营全被烧毁,毫无防备的蜀军乱作一团,陆逊乘机掩杀,蜀兵死伤无数。正是因为刘备一时的怒气出兵,而落得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在他逃到白帝城后,又气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遇事不要急躁,稍微等一等,会让你争取到更大的成功。一个做事有远见的人,他是不会在乎眼前的一点儿小忍让的,如此才会得到更长远的利益。
  如果现在有人问你是否讨厌等待,你一定会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我们都讨厌等待,因为等待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等待,不是不能继续等待,只是因为等待给我们带来焦虑,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莫名的烦恼,这种烦恼中含有对他人的怨恨,对生活的急躁。但是,生命中不能没有等待,也没有人能够逃避等待。我们曾经等待着,现在依然等待着。既然无法逃避,何不从容一点儿?

  你以为没有了等待,你的步伐会走得更快一点儿,对吗?事实上,行走也只能减轻我们焦虑的心情,却不能使我们更快到达目的地,有时反而使我们离目的地更远!会等待的人往往能得到命运的垂青,不懂得等待的人可能会经常受到命运的捉弄。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与女朋友约会。因为来得太早,他又不喜欢等待,所以开始祈祷佛祖。于是,佛祖便出现在他的面前。佛祖送给他一样东西,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逃过所有的等待时间。
  年轻人觉得太好了。马上按了一下按钮,女朋友立即出现在他面前。要是现在马上结婚就好了。于是,他又按了一下按钮,出现在他面前的是隆重的婚礼现场,他和女朋友走上了红地毯。要是现在我们就有了孩子,那该多好啊!于是,他的想法又立即实现了。
  在不停地按动下,他心中的愿望不断地超前实现,一时之间,妻子、孩子、房子、事业都有了。可是,当他做完这一切开始看看自己的时候,他不禁惊呆了——他已经是一个垂垂老者。他一直追求快点儿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东西都没有享受就已经过去了。这时,他才明白,在生命中,即使等待也有很大的意义。
  其实,等待不是悲伤和无奈,而是一种智慧,一种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喜悦。那么,生活中,如何克服自己急躁的毛病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消极。每个人的人生之旅都不是平坦的,有高峰就会有低谷,不论是高峰还是低谷,都是暂时的。不要急于证明什么,或者是摆脱什么,一切顺其自然而已。
  其次,要加强计划,合理预期。做事之前对工作进行周密计划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周密计划要求我们对完成工作的内外环境作充分的了解,对任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必要分解,制订步骤,同时还要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制订出预防的方案。有的人认为,这可能会浪费掉大量时间。其实,恰好相反,周密计划会使我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精力集中,会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可见,合理预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积极暗示,劳逸结合。在进行某工作活动时,如果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可以暗示自己——急躁就可能把事情办砸。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不慌不忙地工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也是克服急躁情绪的有效措施。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听音乐、散步或郊游,使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急躁情绪。
  最后,要加强自身素质训练。急躁往往与一个人的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要克服急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急性子磨慢。例如,可利用业余钓鱼、练习书法和绘画、下棋等。由于急躁的情绪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克服起来也要有毅力。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一丝不苟,就一定能克服急躁,培养起耐心和韧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