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们落日(日本名人们的辞世场景)》
第28节

作者: 又注册新账号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3-10 15:20:13
  于是,水户藩士中的过激派开始了对藩主的说服活动,他们要求藩主早早决断,起兵清君侧,惩治井伊直弼等将军身侧的逆臣,但被藩主断然拒绝。过激藩士们见藩主软弱,便连夜逃离了水户,潜入江户。水户藩主将过激派们的信息上报幕府,提醒大老井伊直弼现为非常时期,应当加强警备。但是,井伊直弼认为,自己以“遵守幕法”为由兴起“安政大狱”,理应以身作则。既然幕府法令已经明确规定了大老应有的卫士数目,自己也不能违背法令私自增添卫士。

  安政七年(1860年)3月3日,正是传统的桃花节。虽已是春天,但在前夜反常地降下了鹅毛大雪,整个江户城晶莹一片。上午九点,井伊直弼像平常一样坐进小轿,轿边跟随者60名卫士,一路踏雪前往江户城中。从前夜开始的大雪已经渐渐停止,但还有零星雪花飘落。虽然路上湿滑,但行人却比往常更多,三三两两的赏雪人或撑雨伞,或戴斗笠,站在屋檐下,悠闲观赏雪景。

  轿夫踏雪而行,速度比往常略慢,轿边的卫士全副武装,跟随小轿前行。到了樱田门外,突然有一声枪响。随后10数名头戴斗笠的武士手持长刀,向井伊直弼的坐轿冲来。轿边的卫士们立刻意识到刺客来袭,他们迅速摸向腰间,想要拔刀抵抗。但是,因为雨雪天气,他们的刀都装在防雨袋中,仓促之间无法拔出,只能连连后退。在电光火石之间,只见1名刺客一路飞奔绕开卫士,直接闯到轿前,伸手掀开轿帘,一枪击中井伊直弼的腰间,井伊直弼身受重伤,动弹不得。随后刺客一刀割下首级,带着战利品迅速逃离。等到井伊家的援军赶到之时,刺客已经不见踪影。

  日期:2015-03-10 15:20:40
  幕府医生闻讯也匆匆赶来,但见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无头尸体。医生验尸之后,确定井伊直弼内脏中枪,是一枪致命。井伊直弼提倡遵守幕法,接到警告之后也不暂避,不增防,让藩士有了行刺的机会。而他一直提倡开国,积极与外贸易,才让区区藩士也有了弄到手枪的可能。以赤甲军团闻名战国时代的井伊家,其家主却在幕末被18名脱藩浪人割去了首级,历史的翻翻覆覆,谁又能看得分明?

  井伊直弼突然遇刺而死,自然没有留下遗言。本文开头的“壮志未酬身先死,心中有遗恨,惟愿清名传后世。”是他为别人而做。在井伊直弼遇刺的前一天,江户染布监管恳请井伊直弼为自己的先祖赋诗,井伊直弼挥笔写下了这两句,谁知恰巧成为自己的绝笔诗。
  日期:2015-03-10 15:21:23

  井伊直弼是个有决断力的人。正如孟子曾经说的那样,“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亦往矣。”他生于大变局的时代,在内忧外患之时担当大任,他不顾天皇意见签订日美通商条约,强行决定将军继嗣人选,其实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为了坚持自己的政见。但是,可能因为前半生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手握大权之后不免顽固偏激,刻薄寡恩,因此也招来诸多反感,以致命丧浪人之手,壮志未酬,实在令人惋惜。

  日期:2015-03-11 17:29:23
  今天的主人公是长州藩的藩士长井雅乐。
  他被藩主命令切腹,但自行选择了长州藩的古法实行切腹。
  具体切腹步骤,我参考了奈良本辰所写的小说,在此说明。
  日期:2015-03-11 17:29:55

  4.“长州第一辩士”长井雅乐
  湿衣着身无所惧,惟思吾国向何方。——长井雅乐
  这是幕末的长州藩士长井雅乐(文政二年~文久三年,1819年~1863年)切腹前一天写下的绝命诗。
  长井雅乐出生于长州藩藩士之家。长井雅乐幼年丧父,早早被送入长州藩校明伦馆中学习。他素性聪颖,在明伦馆中颇受教师们赏识,被赞为“荻城第一英才”。长井雅乐也被当时的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看重,任命他为自己的贴身卫士。年纪轻轻就能成为藩主的贴身卫士,本就意味着已经踏上了平步青云之路,而长井雅乐的晋升速度比所有人想象得更快。他不久成为奥番头,名列长州藩上级武士,还被毛利敬亲任命为毛利家嫡子毛利定广的后见人,跻身于长州藩重臣之列。

  身处长州藩的长井雅乐的人生之路异常平坦,堪称少年得志。但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多事之秋。嘉永六年(1853年)6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来航之后,面对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幕僚和有力大名们围绕着“开国”、“攘夷”争吵不休。不同派别各持一词,无论是京都的朝廷,还是江户的幕府都不知如何是好。江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上任后,强行推行开国路线,未经孝明天皇同意,擅自决定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条约签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开国派”与“攘夷派”顿时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攘夷派”原本仅针对强行叩关而来的各国列强,但江户幕府的独断专行引发了“攘夷派”的反感,他们调转枪口,开始积极从事倒幕运动。而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也不甘示弱,于安政六年(1859年)以雷霆万钧之势排挤倒幕势力,将一众倒幕志士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连身份清贵的公卿贵族,大名藩主都被驱逐或被迫蛰居。

  日期:2015-03-11 17:30:20

  “攘夷派”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们并未屈服。安政七年(1860年)3月,10数名水户脱藩浪士在樱田门外伏击井伊直弼,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报了“安政大狱”的血海深仇。“攘夷派”的大胆妄为让江户幕府震惊不已,幕僚们认识到对立只能两败俱伤,必须寻找“第三条道路”。于是,江户幕府中的开明官员开始尝试“公武合体”路线,试图把公家(朝廷)和武家(幕府)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克国难,共度难关。

  世间纷扰,长州藩自然也不平静。“开国”、“攘夷”各有利弊,生性持重的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迟迟拿不定主意,藩政一直暧昧不明。此时的长井雅乐已经升任直目付,负责监察全部藩政,直接服从藩主指派。长井雅乐见藩主踌躇不定,便于文久元年(1861年)向毛利敬亲献上自己的建言书。长井雅乐的建言书名为《航海远略策》。《航海远略策》中这样写道:“朝廷欲毁弃与诸国的条约,回归锁国状态,必然会引发与诸国的战争。一旦战火燃起,惯于和平的武士团必定败走。现今不若于外国积极贸易,以增我国力。此外,幕府应听命于朝廷,君臣关系重新是正。”一言以蔽之,长井雅乐的建言书坚决主张公武合体,开国进取。

  长井雅乐上书之后,很快被藩主毛利敬亲召见面谈。长井雅乐本有“长州藩第一辩士”之名,他侃侃而谈,辩词入情入理,令藩主毛利敬亲大为感动,长州藩重臣周布政之助也表示赞同。于是,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立即被藩主采纳,成为整个长州藩的藩策。
  日期:2015-03-11 17:30:48
  为了让《航海远略策》成为现实,藩主毛利敬亲亲自带领长井雅乐前往京都和江户,进行公武双方的游说工作。当时朝廷的宠臣三条实爱读了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后又惊又喜,立刻向孝明天皇上奏。孝明天皇翻阅之后也表示支持。而当时的江户幕府在苦苦思索“公武合体”的方法,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无异于雪中送炭,得到了幕府老中安藤信正的大力褒扬。曾经明争暗斗的朝廷和幕府,借着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达成了一致。作为“公武合体”成功的象征,江户幕府奏请朝廷,希望孝明天皇能将妹妹和宫下嫁于当时的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孝明天皇同意婚事,文久元年(1861年)12月,和宫从京都来到江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