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52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日期:2012-06-11 21:59:01
“硬着陆”一次,又何妨?
最近,关于“经济”的话题又大热了起来。
上至达官贵人、砖家叫兽,下到普通百姓、市井小民,泱泱华夏大地,几乎每一个角落的中国人都在乐此不疲地“消费”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新闻,炮制着种种或慷慨激烈、或耸人听闻的猛料。
国内的“盛况”已然够热火了,偏偏这外国佬也没闲着,削尖了脑袋跑过来凑热闹。现如今,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媒体(还不仅仅是经济类媒体),只要你一天没登有关中国经济的新闻,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因为你根本丢不起那个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有如此魔力,牵扯了如此众多地球人那根敏感的神经呢?
嗨,说起来也算情有可原。这个世界好不容易才从美国佬鼓捣出的“次贷危机”大潮中缓过点儿劲儿来,偏偏欧洲人又掉进了坑里,而且至今看不出任何“爬出来”的迹象,所以基本上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金砖四国”,尤其是咱中国的身上。可不凑巧的是,咱天朝现如今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把火枪几乎同时哑了火,再加上居高不下的通胀和地方债、银行债的因素,三年前曾力挽狂澜,后又被各路精英彻底批烂、批臭的那个“四万亿”,现如今也绝无可能“梅开二度”了。这可愁死了人!所以,各种“硬着陆论”“崩溃论”不绝于耳、甚嚣尘上的现象,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至少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概率很小,几乎无限接近于零,更不要提“崩溃”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盲目乐观。让我们一起来捋一下思路。
首先,让我们说说“出口”。
实话实说,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出口数据确实不令人乐观,即便今年五月份的出口增长率意外大幅回升(增幅为15.3%,远远超过四月份的4.7%),也被外界普遍认为“不可持续”(因为欧美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好转)。但是,如果我的估计不错的话,今年下半年,即第三第四季度,出口会发生一个明显的“V”字型回升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越不景气,老百姓手头越不宽裕,这个国家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廉价产品的需求就越大。就是说,它的总进口量也许会减少,但是对某个单一国家的产品需求量也许反而会增大,或至少持平。
而这个能够稳定地提供大规模廉价商品的地方,放眼世界,至少现在还真没有有资格和中国叫板的国家。
打个形象的比方。假设你是一个英国人,对冰箱品质有着自己特有的坚持 --- 只认德国的西门子,但经济危机到来时,你也许会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买中国的“海尔”来削减开支 --- 这就等于“海尔”抢了“西门子”的生意,就这么简单。这事儿在公司间如此,在国家间亦如此。进入二十一世纪,从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噩梦”到9.11事件,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这十来年世界就从来没有太平过,可偏偏是这最不太平的十年,是中国外贸,乃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十年。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那位说了,既然这样,那你如何解释最近外贸严重滑坡的现象?
简单,事情经历了这样一种逻辑。
危机袭来,大家的手头突然变紧,一般来说,经济会进入一个短暂的“冰冻期”(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年)。造成这个冰冻期的理由有很多,比如银行、企业短时间内大量破产、银行被强行要求提高资本充实率而被迫收紧贷款、市场由于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而导致强烈的持现避险或观望心理,等等。这个时候,经济会陷入停滞或“负增长”状态,消费的迅速下滑会带来严重的“通缩”现象,当然,进口额也会剧烈下降,从而影响出口国的出口。
但是,日子毕竟还得过下去,短暂的混乱和“冰冻期”过后,即便经济依然没有进入复苏状态,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升,而且,由于经济的拮据,消费者会降低胃口,更多地购买廉价商品,这就是中国的机会。
所以,历次危机,中国的出口都会经历一个“V”字形恢复的过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日期:2012-06-11 21:59:24
话说到这儿,我要再向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其实我们压根儿没必要为欧美国家担心,他们的经济根本不可能完蛋,更别提把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带进沟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让我们先从美国说起。
一言以蔽之,美利坚帝国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日不落帝国”,我敢一句话说死,至少三十年之内,无论遭遇多严重的危机,美国经济也会屹立不倒。
这事儿的秘密,全在“美元”身上。
坦白说,美元其实与“废纸”无异,因为明摆着美国一直在“印票子搞经济”。可即使这样,人家这“废纸”也比你手里的真金白银值钱。这不是我自相矛盾,经济学的现象就是这么神奇。道理很简单,现如今全世界的储蓄(包括政府与人民的储蓄在内)中有七成以上都是美元,美元在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存量已经结结实实地“绑架”了世界经济,而这就等于为美元的坚挺,即美元的“购买力”买了终生保险;另外,以美元计价的债券,尤其是美国国债每天的交易量都在五千亿美元以上,这就等于在地球上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资金池,创造出了惊人的流动性。而资本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偏好也保证了美元的坚挺。
有这两把撒手锏护身,也就难怪美国经济总是能够第一个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了。
举个极具戏剧性的例子。
去年发生的那个震惊世界的“国债上限国会遇阻”事件,多危险!几乎让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沦落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可你猜怎么着?金融市场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是 ---- 大量买进美元和美国国债避险,而不是卖出!
这真是咄咄怪事 --- 金融市场居然要买进有“违约”风险的货币和债券来“避险”!可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因为事情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美国国债发生了违约风险---金融市场要出现动荡 --- 为了规避这种动荡,只有买美元和美国国债最安全,因为它们的存量最大,流动性最高,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不测,绝不会被套牢,分分钟可以兑现走人”。
就这么简单。
再来说说欧洲。和美国相比,欧洲的情况略为复杂,也更加棘手。原因很简单,这个地方很有意思,“经济”上统一了,但“政治”上却没有统一。这就难办了。这就跟“没房子就结婚”的裸婚族一样,本来以为只要有“爱情”婚姻生活就能美满,所以准备“先上车后买票”来着,可是上了车后才发现“没票(房子)”是个绝对不能容忍的大问题,于是小夫妻俩天天干仗,孩子没出满月家庭就到了破裂的边缘。
欧洲也一样。在政治上“各为其政”的前提下,光凭着美好的愿望稀里糊涂地先把经济统一了,虽说尝到了几年的甜头,可现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当初的轻率所导致的恶果,只有仰天长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份儿了。
所以说,欧洲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
政治问题解决不了,就算这次能从坑里爬出来,下回照样还得掉坑里。
所以,欧债问题的本质,就在于“补票”这事儿上,即,竭尽全力在一个可预见的期间内,解决“政治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绝对是可以预期的。
就拿希腊来说。我个人认为,希腊“退欧”的概率不大。道理很简单,希腊为什么有“退欧”之虞?因为人民不高兴。不愿意接受附加在“救济款”上的种种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的所谓“附加条件”(主要是紧缩财政和社会福利支出)。但是,“退欧”,就意味着要恢复自己从前的主权货币 --- 德拉克马,而这个名字拗口的货币将注定大幅贬值。这就意味着,希腊人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将急剧下降,同时,由原油等大宗商品及各种生活必需品进口价格飙升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这对希腊人民来说毫无疑问地预示着“更悲惨”的生活,而这绝对不是希腊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结果。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真到了“退欧”的悬崖边上,相信希腊人民绝不会那么傻,选择自己主动跳下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