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商父》
第19节

作者: 不在此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唔?”沈秉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何璟不动声色地打断了,“招商局要的是商船,你们现在有吗?”

  沈秉成说:“可以急饬冯焌光定购一批新式机器,至于工艺与技术,我等也与局内技师商讨过,制造局虽无制造商船的经验,但兵船、商船大同小异,我们可依据洋人商船的模型抓紧改造,相信并无大碍。”
  何璟冷笑着问:“那改造商船所需的原料成本和采购经费,由他李鸿章负责吗?”
  沈秉成一听何璟的口气不对,便收回了本想继续说的话。只听何璟又问:“即便造好了商船,他北洋是承租还是白白领用?若是租用,又该怎么个租法?”
  “这个……卑职以为,既然招商局是李中堂督办,自然是不会付钱给制造局的。”沈秉成觉得自己额头上已隐隐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但大人有所不知,自打朝廷断了造船经费,现在我闽、沪二局无不视所造轮船为烫手的山芋呀。”
  日期:2012-09-18 09:11:18
  何璟的眉毛轻轻一挑:“这又是何道理?”
  “只因这轮船无论开与不开,每天都要有固定的银钱花费。”沈秉成解释说,“小损要维修,大损就要更换部件,即使无损,也要进行日常之养护。大人,无论哪一样都得花钱呐!”
  何璟沉着脸,心不在焉地摆弄着自己腰间挂着的那枚玉佩。

  沈秉成继续说:“可若是李中堂他们承领了咱的船,那这些船只的日常保养、维护的花费就自然要由他们出。这也就是卑职刚才说过的,可以间接帮我们节省一大笔开销。”
  何璟不耐烦说:“帐不能这么算。你想,他白白领了咱的船租给商人运货,这里面是有租金收入的。你说,他会把租船的钱分一份给制造局吗?”
  “这,卑职不敢过问。”
  “李鸿章真是精明透顶,这不是无本的生意吗?若是如此,还不如咱们直接将船租于商人,还用他那个招商局做什么?”何璟又问道,“朱其昂还说待招商局成立之后,准备承运两江的20万石漕米?”
  沈秉成点点头:“是这么说的。”
  “他可是白白承运?不向我收取运费?”

  “这……”沈秉成觉得额头上的冷汗顿时顺着自己的脸颊和脖项淌了下来。
  “既不付我船资,又不免我运费,招商局之有无,于我究竟有何裨益?”何璟冷冷地盯着沈秉成,“还望沈道能为本督解惑?”
  “卑职不敢。”沈秉成慌忙从椅子上站起来,见风使舵,“大人说得对。依卑职看来,招商局既然要与洋商争利,必然要依照洋人的新税则上税,若果真如此,我江海关则又损失了一项老关税的收入,不仅无利,反而有损呐!”
  何璟又盯着沈秉成了看了一会儿,站起身说:“既然如此,你们再好好商议商议,这个招商局到底该不该开?”
  “是!”
  何璟继续说:“你是上海的父母官,做事要多用脑子,不要有点什么事就让我来拿主意。”
  “卑职遵命!”
  何璟又看了一眼沈秉成,便不再理他,掉头走出了花厅,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那里。

  沈秉成独自一人又站了片刻,听到何璟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用袖口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蓦然之间,整个人顿时有了一种虚脱之感。
  日期:2012-09-18 10:32:35
  (十)
  盛宣怀在与朱其昂兄弟会晤后,便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把对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情形做了说明。因为朱其昂意在“领官款”,而自己意在“集商资”。领官款的重点是官办,集商资的重点在商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到底是官办还是商办,他希望能得到李鸿章的明确指示。
  把信寄出后,盛宣怀没有急于回天津,而是回到了常州老家,一边悠闲度日,一边留意天津方面的变化。
  果不其然,月底的时候,丁寿昌来函说,朱其昂、唐廷枢均已抵达天津,共商轮船招商局一事,并传李鸿章谕:若愿参加筹办,请速回津门。
  丁寿昌的来函并没有明确回答盛宣怀提出的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这不禁激发了他倔强的个性。他在回信中依然坚持“商本商办”的原则,并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见:若不能如此,就不参与此次的筹备工作。况且,自己一直在外奔波,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正好借此机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并可在父亲身边以尽孝道。

  和往常一样,这天一早,盛宣怀偕夫人董氏一起给父亲盛康请安。
  安毕,盛康让董氏先行告退,只留下了盛宣怀一个人。盛康曾任湖北粮道,并历任布政使、按察使二司,以擅长理财而闻名,与李鸿章相交颇厚。
  “知子莫若父”。盛康见儿子无缘无故在家闲赋了一段时间,就觉得一定有什么事发生。恰好此时,接到了李鸿章的来函,于是对整件事的原委便了然于胸了。
  盛康端起盖碗,看似漫不经心地一边用碗盖拨弄着浮在水面上的茶叶,一边问道:“李中堂近来可好?”
  “还好。”
  “交给你经办的事,可曾办得稳妥?”

  “儿子都已尽力为之。”
  盛康又问:“你在家这段时日,都在做些什么?”
  “勤读诗书,辍于工笔,敬兄教子……”
  “你好清闲呐!”盛康没等他把话说完,便把手里的茶碗“砰”地一声摞在桌上。
  盛宣怀没想到父亲会突然发火,也不知道自己哪说错了,不禁惊诧地望着盛康。

  盛康拿起李鸿章的书信,走到盛宣怀的面前,往桌上一放,满脸怒气地说:“李中堂肩上挑着天大的担子,你不在他身边分忧解难,却躲到家里图清闲来了!”
  盛宣怀一看那信封上的字样,就立刻明白了一切,忙辩解道:“是中堂不用儿子……”
  盛康没等儿子把话说完,就喝斥道:“日本对朝鲜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强行侵占伊犁,法国又对越南觊觎已久……这哪一件不是天大的事?哪一件不得李中堂亲力亲为,居中斡旋?日本又刚刚册封琉球王为藩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为他们吞并琉球作准备!这个时候,正是李中堂用人之际,你可倒好,让你筹办个什么招商局,却推三阻四地摆起谱来了。”

  日期:2012-09-18 10:33:37
  见父亲发了这么大的火,盛宣怀忙站起身,却还是心有不甘地说:“非是儿子不愿为此事奔劳。自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中堂既已让我拟定招商章程,为何却还将招商局假手他人?”
  盛康冷冷地说:“你根本就没有体会李中堂的良苦用心。”
  盛宣怀依旧固执地说:“曾文正公用人,断然不会如此。”
  “真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盛康的怒气缓和了一些,“你记着,做什么事,都万万不可意气用事。有些事,不一定非要先定好名分,什么你是总办,他是会办,只要你先去做,只要你还是个可塑之材,这事做着做着自然就归你管了。办招商局,你一没资本,二没阅历,光凭想法不行。中国人办轮船航运到底能怎么样,谁心里都没把握。李中堂不让你一上来就总管其事,这是在保护你。”

  盛宣怀心中陡然一震,似乎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是父亲话及时点醒了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