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商父》
第13节

作者: 不在此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盛宣怀望着二人走路的姿态,以及刚才的一颦一笑,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对,但一时却也说不清楚。
  “吴明少爷捐赠赈银——2000两!”胖委员此时才如梦方醒,忙大声唱喏,瘦委员则提笔记下数目。
  “在下徐润,字雨之。”徐润此时也站起身朝盛宣怀拱手施了一礼,走到前面对众人道,“徐某也信得过盛大人。”言毕,走到募捐箱前,从袖口中抽出一张银票递给胖委员。
  “宝顺洋行总买办徐润捐银——2000两!”胖委员又吊着嗓子喊道。
  “多谢雨之兄!”盛宣怀充满感激地望着徐润。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今日先行别过,改日再来叨扰。”徐润淡然一笑,随即也匆匆离去。

  “保重!”盛宣怀目送对方离开。
  “这些后生辈,真是让老朽自愧不如啊!”不知何时,陈煦元已经走到了前面,颇有些羞愧地说,“盛大人,方才老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盛宣怀忙说:“竹老千成不要这样说。国家积贫积弱,唯有仰仗诸君之力,方可渡此难关呐。”
  陈煦元颇为感慨地长叹了一声,走到募捐箱前,掏出两张银票递给胖委员:“这是老朽的一点微薄之力。”
  胖委员接过银票一看,不禁又是一怔,忙又高声喊道:“旗昌洋行总买办陈煦元——捐助善银3000两!”

  台下的众人再次惊呆了,陈煦元转过身望着众人:“诸位,老朽营商多年,如今虽老,可眼却还灵光,我看这位盛大人尚公而好义,尽公不顾私,是个信得过的人。”
  “竹老既然都这么说了,我等还夫复何言。我捐!”台下一名绅商站起,一边从怀里掏钱,一边走向前面。
  众人一看,也不免接二连三地站起身:“听竹老的,我也捐。”
  “同祥钱庄东家张有才捐银200两……德厚号掌柜冯本禄捐银50两……”一时之间,众绅商纷纷慷慨解囊,忙坏了收款、记账的那一胖一瘦两名赈灾局委员。
  ……

  日期:2012-09-14 21:32:42
  胡光墉的大脑围绕着“轮船招商局”五个字,飞快地转动着。他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这件事作一个初步的判断。
  “李中堂的条件确实优厚。”他略微思忖了一下,试探性地问,“可现在不比前些年。我记得,那时宝顺洋行的轮船跑长江到汉口,客位每位75两,货价每吨25两,据说往返一次,即可收回购买轮船的成本。可现在旗昌把货价调到了2两,轮运还能有多少利润可得,这可要好好合计合计。”
  李振玉借过话茬:“旗昌是想把别家的船挤出长江,不过是逞一时之快,绝不会长此以往。李中堂创办招商局重在周济漕运,而非是运货揽载。雪公不妨试想一下,有漕运这么大的固定收益做保险,兼揽客货的盈余之利,还不尽在吾毂中?”
  朱其昂也恳切地说:“雪公乃沪上华商拥戴之翘楚,李中堂创办招商局之意,还在恢复我商民利权。雪公若能身先入局,则振臂一呼,百商响应,此事想不成都难。”
  胡光墉心中不由一动,他非常清楚,单纯从生意上来说:朝廷自办轮船航运是风险与机会并存,但机会大于风险。除去新企业漕运这一项来自朝廷的固定收入不谈,仅从华人创办这一点来说,招徕华商的客货运输就具有洋商无法比拟的“感情”优势。
  虽说如此,但他还要面对另外三方面的担心:
  首先,以他现在的地位,做事不能仅从生意上来考量。他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招商局是李鸿章亲自谋划,而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的关系是明合暗争。自己是左宗棠的既定拥护者,这件事可半点都不能马虎。
  其次,自己入股招商局之后同洋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招商局必然要与洋人的轮船竞争,怡和早已涉足轮运,而自己接下来又要筹划向这些洋人借款,以确保证左宗棠的西征能顺利进行。如果洋人一旦知道自己入股招商局,难免会影响到借款。要是这样,就因小失大了。

  更何况,通过借款,自己可以一分钱都不投而坐收来自洋行的佣金,属于无本万利。而招商局必定是先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根佣金收入比起来,这钱赚得有点累。
  但不管怎样,他还是不打算直接拒绝朱其昂。
  日期:2012-09-14 21:33:36
  打定主意之后,胡光墉故作推辞地笑着说:“这件事,有二位运筹帷幄就足够了,哪里还用得着别人?”
  朱其昂和李振玉对视了一眼,故作谦逊地说:“我二人的斤两您最清楚,一个撑船一个贩茶,上不得台面。雪公这些年,辅助左大帅兴办洋务,深知洋商夷情,熟悉南北口岸,这些又岂是我们二人所能比拟?”

  胡光墉又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盯着手中的盖碗,不知为什么,竟然换了个话题:“提起这祁门红茶,据说其中有还有一段笑谈,我给二位说说?”
  两人莫名其妙地对望了一眼,听胡光墉继续说:“当年曾文正公平定长毛之后,回湘乡老家休养。一日,文正公与众幕僚对弈,觉得所饮的龙井茶索然无味,便把茶杯放在一旁,无意间说道,想当年我在祁门驻军之时,所喝当地的祁门红茶胜此茶多矣。谁知不久之后,朝廷竟忽派飞骑从京城送来了一大篓的祁门红茶。直到此时,文正公才惊出了一身冷汗。二位说,这是为什么?”

  二人看了一眼胡光墉,又对望了一下,默不出声地思考着答案。
  “原来,湘乡距京城虽远,但文正公的一言一行,竟昭然于朝堂之上。”胡光墉笑了笑,“此虽为戏言,其中却饱含深意。”
  朱其昂听出了胡光墉的弦外之音,忙说:“无论雪公做何决定,我二人必定守口如瓶。”
  李振玉没有作声,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胡光墉,似乎想从他的表情上捕捉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胡光墉露出一副极为诚恳的表情说:“本来云甫兄有命,我是不敢不从的。只是,若投个万八千两,既不是光墉素来行事的风格,也不是二位此行之目的。二位或许知道,我在杭州涌金门外已经购进了十余亩的土地,准备兴建药号。而且,我一向对生丝生意颇为关注,若是把其中的门道琢磨透,也是大为有利可图。不怕二位笑话,当一个想做的事太多时,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你若想把其中的一件做好,做明白,别的就都得放下。

  李振玉干笑了一声,顺着胡光墉说:“《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
  “还是振玉书读得多!”胡光墉冲着李振玉哈哈一笑,“既然是这样,就请二位容我再琢磨琢磨。”
  “好。雪公就好好想想,我二人就先告辞了。”朱其昂、李振玉虽然心里略感失望,脸上却还是带着笑意,起身告辞。胡光墉把二人一直送到钱庄的大门口,目送着二人离去,才若有所思地转身回房。
  日期:2012-09-15 09:23:38
  (四)

  天津。直隶总督行馆。
  李鸿章的心腹幕僚周馥步履匆匆地赶了进来。
  “中堂,京城罗老尚书密函。”他把手里的一封密函呈给李鸿章。
  李鸿章接过信,迅速浏览了一遍,随后他把函件递给周馥说:“左宗棠上奏朝廷,说西征战事吃紧,急需给饷。因此,朝廷便把我奏请的200万两海防经费挪给了左宗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