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未来之路》
第46节

作者: rodbin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9 09:29:01

  中医是个好东西,可惜推广到世界既然受到所谓的科学解释这一逻辑困扰,中医的哲学根本应该是《易经》,道,平衡哲学,而对于道本身人类现在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也没有什么细化到可以针对任何事物的一一对应解释。其实只要遵守实事求是,能够治病救人就可以,没有什么要寻求逻辑上的唯一性。
  现代西医能够有一对一的科学解释,但是他就科学吗?它的抗药性、副作用越来越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正面临科学结论的正确与否的考验,既然西医解决不了系统性的问题,而且只是局部解决问题,短平快,那么我们也可以用逻辑攻击对方解决不了副作用的问题,既然大家都有问题,那就只有一条,可以看好病人,实事求是。
日期:2012-05-29 13:46:04

  农村的小孩, 现在 压力巨大,基本父母不会在家教看,留守的都是爷爷奶奶,老年人照看小孩,本来都是需要照看的一群人,却成了彼此的心理依靠。
  湖北五个小姑娘一起溺水,这与大人的经常缺失有直接的关联,忙忙碌碌为何?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以国内居民的实际生活更幸福为标准,那就是不知为何而发展,发展的目标出现了问题。
日期:2012-05-31 09:58:38

  产能过剩,其实是看你的立足点在哪里,如果立足在国内,那么可以从再大一点的欧亚大陆入手,那么可能就是产能不足,问题是出国为他国服务,就需要换回国内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资源、能源、技术、食物……,同时也要买个好价钱,目前国内很多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有很大的比较优势的,基础建设领域的,高铁、市政、建筑……,以及配套的钢材水泥等等,生活用品制造业领域的加工制造……,还有好大一批,真正发挥好自己的强项也是一种发展的艺术。

日期:2012-06-01 10:17:57

  六一儿童节,祝小朋友们玩的开心!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进入了学校,什么东西都有老师教,可惜缺少了自己摸索的成长阶段,个人意见,小孩小学之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在2-5岁谁来带小孩?
  既然是读幼儿园,最好还是以玩为主,顺便带的去接触大自然,不然缺少接触自然地人,培养出来也是空中楼阁!
日期:2012-06-05 12:53:38

  土地、农业与农民
  土地属于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没有土地作为载体,所有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都无从谈起。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球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更加严重,而与之对应的工农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两者之间存在反向相关性。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源要素之一,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决定着农业粮食总产量的有限性,而粮食产量的有限性又决定着人口数量的有限性。农业、农村与农民的主要社会分工就是在平衡土地资源紧缺与人口数量增长这一对矛盾,使之达到可持续,保障尽可能多的人口粮食需求,也就是提供尽可能多的粮食供给,同时保护好土地及土地上相关的水、大气、森林、生态环境、动植物、各种资源等等。

  农业的根本问题就是在科学合理、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保证粮食供给,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减少农业资源消耗。
  农民的根本问题是保证总的粮食供给,在保证总的粮食供给的前提下,减少农业所需资源消耗,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之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接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农业要解决根本的问题,保证总的粮食供给,在不同的国家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程度不一,解决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国家相对于自身的人口粮食总需求,土地资源可能还相对比较富裕,在富裕的国家可以采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增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在条件许可或人力不足的社会中可以配备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来保证总的粮食产量增加。而在相对自身人口粮食总需求,土地资源可能刚好能够平衡或不足的国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唯一可行的方式,不管是突破农业技术,还是在农业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选择增加人手、增加资源、增加机械设备等投入,进行有限农业的精耕细作,以保证增加单产而保证社会总粮食供给。上面的分析都是在基于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进行,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是非常危险的,易出现社会问题,国家命运系于他国之手,何况还是潜在的敌对国,资源有限的社会那是你死我活的社会竞争,竞争对手的消失意味着自己生存环境资源的扩大。农业是工业的基础,没有自己的农业,尤其是粮食供给自给自足,所有的工业、服务业包括社会稳定都么没有安全保障。

  农民的要解决根本的问题,保证社会总粮食供给,在不同的国度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程度不一,解决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国家相对于自身的人口粮食总需求,土地资源可能还相对比较富裕,在富裕的国家可以采用符合经济规律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各种方式,比如大规模的集约化机械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增加机械设备利用率,提高利润,扩大农场规模增加收入等等,这些方式在利润的牵引下基本上都会朝这些方向发展。而在相对自身人口粮食总需求,土地资源可能刚好能够平衡或不足的国度,为了保证总的粮食供给,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唯一可行的方式,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不管是增加人手、还是增加资源、机械设备的投入,这些行为本身都是增加粮食生产成本,类似于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亏本投入或不挣钱投资,当然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国度内由于粮食供给的不足,必然结果是粮食销售收入增长大于成本增长,继而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或增长,而这种行为放在整个世界环境下考察,收入的增长可能就跟不上我们要保证粮食总产量的成本投入,出现所谓的农民亏损,按经济规律办事就是逐渐淘汰这部分从事农业的农民及农业本身;要在这样一种土地资源紧缺的环境中保证粮食总产量的自给自足,就必须反向对农业农民进行补贴,或增加农业产品进口关税,以保证国内的农业生产能力的持续。

  中国的土地、农业与农民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就是保证国内粮食总供应量,另外一个就是保证农民的社会财富分配权力达到全社会的平均水平。前者需要保证耕地总额,需要保证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能力在持续生产,不管是集约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机械化生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是组织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后者需要保证农民的社会财富分配权力达到全社会的平均水平,一方面就是保证现有农民的就业,不管是在合作社还是在生态农场或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另外一方面就是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广覆盖,同时达到社会财富供给能力所能承受的保障标准,也就算是所谓的钱或货币要达到一定数额的到达农民手上。在中国这两者要想实现都需要保证土地全民所有和未就业农民在新农业合作组织中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推行土地资源所谓的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

日期:2012-06-05 12:59:45

  要提高农民收入分配比例,也就是常说的蛋糕分配比例,关键是要多给农民分配的权利,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土地改革拿走农民手上仅有的资产——土地。办法有的是,比如发货币,比卖老百姓的地易行得多,反抗也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官员、学者拥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的真心,那是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没有这个,再好的改革都是口号。财富再分配,本质是就是阶级斗争,只要巨富阶层从口里、嘴里吐出点,才有可能给农民阶层做分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