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45节

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更何况,正如我在前边所说,中国地产业的泡沫现如今已然极其严重,这是一个举国公认的事实。如果不尽快挤掉泡沫,而是任其发展下去,他日泡沫崩裂之时,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那时,抵抗力最弱的中小、小微企业所受到的冲击将可想而知。
  所以,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的中小、小微企业现如今日子不好过,固然和“买房的人少了”有一些关系,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相反,照这个方子抓药很有可能是自寻死路,得不偿失。因此,正如我在前边指出的那样,其实与“买房的人少了”相比,我们的中小企、小微企之所以处境这么艰难,恰恰是因为我们的银行太过“势利眼”,在“输血”这件事儿上对小企业太过吝啬造成的。

  这样一分析,整个思路就很清晰了。
  那就是,要想恢复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但不能“重启房地产消费”,相反应该大力“抑制房地产消费”。
  事物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
  抑制房地产消费 --- 有利于挤掉地产泡沫 --- 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大家都得利;
  抑制房地产消费 --- 大企业日子不好过 --- 促进大企业重视“结构调整”,有利于从根儿上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 --- 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大家都得利;
  抑制房地产消费 --- 大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 银行告别高利润 --- 有利于银行进行市场化改革,戒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偷懒毛病 --- 变成更健康、更正常、更有竞争力的银行 --- 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大家都得利;

  抑制房地产消费 --- 大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 银行告别高利润 --- 老主顾不再给力,倒逼银行寻找新主顾,放下身段愿意伺候中小、小微企 --- 有利于中小、小微企改善生存环境,强势崛起 --- 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 大家都得利。
日期:2012-04-16 21:40:17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政府现在显然正在按照这条逻辑线在做事。在各路砖家叫兽,相关业界人士不间断的聒噪声中,很明显庙堂中人保持了极其清醒的头脑,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示了自己的立场,不向市场传递任何一个哪怕极其微小的错误信息。与此同时,庙堂中人不断出牌 ---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基础建设投资(当然是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力支持中小、小微企……。这就对了。现如今许多砖家叫兽,既得利益集团之所以会如此疯狂地叫嚣“不重启房地产消费实体经济就会死”的谬论,就是妄图制造这样一种假象:他们试图把“房地产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绝对化起来,强迫你接受“治这病只有这一种药,别的招儿想也别想”的观点,用这种卑劣的方法给你洗脑,真是其心何其毒也!幸好庙堂中人头脑清醒,压根儿不吃这一套,连续出牌振兴经济,却哪张牌都和“房地产消费”不搭界,而且一再声明“调控决不放松”的立场,这就等于狠狠地扇了那些别有用心之徒一记响亮的耳光,严肃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 爷还就不信这个邪了,你还真当离了房地产消费爷就玩不转我朝经济了?!

  再说一个小细节。
  极为吊诡的是,这位砖家女士在发表完这个谬论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却又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的房地产业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好歹再起一点泡沫,实体经济就将必死无疑”。
  这真是一种诡异无比的表态。明明前边还在说“必须重启房地产消费,否则经济会死”,后边却又表示“地产绝不能再有泡沫了,否则经济也会死”,这就奇了怪了 --- 因为明摆着“重启房地产消费”就是个“造泡沫”或至少是“鼓励造泡沫”的行为,等于是说“只有刺激泡沫才能救经济”,可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泡沫会毁了实体经济”,如此自相矛盾,真不知这位砖家居心何在?难道这仅仅是一时糊涂才导致的“语无伦次”吗?呵呵,个中奥妙,明白人自能猜出几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砖家女士的言论,和近期的一些围绕房地产业的宏观大气候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其实,早在去年底调控初显成效的时候,就有不少香港的巨贾大亨、地产大鳄们大肆侵入内地抢占地盘,号称要“抄底内地楼市”,其剑锋所指异常明确,那就是豪赌一件事儿 --- 政府肯定扛不住,调控势必失败,楼价必将迎来报复性反弹的局面,那时就可以大赚特赚一笔!
  可是没成想,等了好几个月,也没等来中央“调控松绑”的好消息,何止如此,等来的全部都是中央一再叫停地方政府变相松绑的“坏消息”。眼睁睁地看着大把的投资打了水漂,真真是情何以堪!
  可吊诡的是,即便如此,妄图和中央叫板,狂赌“调控必松绑”的主儿还是贼心不死,小动作频频。
  十来天之前,《参考消息》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有海外媒体报道,现如今许多西方的炒楼专业户(甚至包括对冲基金、投行等金融大鳄),由于自己地盘儿的楼市一泻千里,已然没什么油水可捞,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再一次试图“抄底”中国楼市。“巧合”的是,仿佛与这则消息遥相呼应一般,区区一周后,国际国内各大机构,各路精英,有名没名的各类砖家叫兽们就纷纷从犄角旮旯里跳了出来,一起拉响了“楼市调控再不松绑,中国经济必将面临硬着陆风险”的警报(当然,拉警报的人当中,也包括本文中的那位砖家女士)。

  呵呵,话说到这儿,相信许多人都会露出会心的一笑了。
  没错,这个“双簧”,唱得实在是太露骨了,几乎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在这出戏里体现出来的“利益”二字,其直白的程度,肆无忌惮的程度简直令人作呕。
  好在我天朝庙堂之中也有精英,一早看穿了这些人的险恶用心和丑恶嘴脸,再一次地明示了“楼市调控绝不能出现反复”的坚定立场,又一次让这些家伙的阴谋以失败告终。
日期:2012-04-16 21:41:26

  说完了第一个谬论,再来评价一下这位砖家女士的第二个谬论,即“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真实”。
  坦白说,这第二个谬论,其荒谬程度简直堪用“无与伦比”来形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句话 --- 连遮羞布都懒得穿了。
  话说这位女士认为:都说中国房价收入比太高,许多地方(比如说以北上广为首的中国一线城市)甚至高出了正常值的近十倍(照理,这就意味着这些地方的楼市泡沫是正常价格的十倍,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两成,三成,或五成),但这个有关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法有问题,结果很有可能严重“失真”。
  按照一般惯例,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法应该是:
  房价*100平米/(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一家三口)
  这个公式的含义就是:一家三口,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拿出多少年的收入才能买一套100平米的住房。
  打个比方,北京市2011年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为3万元左右,住房均价为每平米2万元左右。那么,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就应该是:(20000*100)/(30000*3)=22.2。这就是说,在北京这地界儿上,一个三口之家要想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攒二十多年的钱才有戏。

  顺便说一句,国际上公认的“正常房价收入比”,即所谓“无泡沫的房价收入比”是3到6之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北京的楼市泡沫在3.7到7.3倍之间,这就意味着北京的房价需要“回归”到2700元每平米 --- 5400元每平米这个区间之内,才能叫“正常水平”。可见,与许多砖家叫兽叫嚣的“楼价撑死降两成就行了!”相比,楼市的实际泡沫到底有多厉害!),而我们内地的绝大多数城市,这个数值都轻松超过了10,许多一线城市甚至超过了20!在这种情况下,说中国楼市的泡沫是“浮云”的人,除了“此人是白痴”这种可能之外,恐怕就只能用“别有用心”这个词来形容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