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43节

作者: 士兵突击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3-20 14:29:08

  那位又说了,你说的这个还是不靠谱。因为如果那个手握“咔嚓”大权的主儿自己就是一“恶性既得利益者”,他怎么办?难不成自己咔嚓自己吗?
  所以,这个事儿就要一分为二地看。
  一,改良“恶性既得利益”这事儿,确实是好事一桩。但想“毕其功于一役”,从局部来讲也许可行,但从宏观,整体来讲,根本就不现实,所以,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儿得一件一件做,这事儿必须得拿出耐心来才成。任何幻想“快刀斩乱麻,一举搞定”的人,不是疯子,就是骗子,你千万别上当。
  二,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也不要幻想绝对。道理很简单,即便今天没有既得利益,也许人家明天就有了。今天把恶人办了的主儿,明天也有可能自己就成了恶人。世上万事没有绝对,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只能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走。当然,在制度上,法律上,游戏规则上想辄儿,是个“治本”的招儿。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是“相对”的,不可能是“绝对”的,因为制度法律游戏规则也并非“万能”,随着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他们本身也需要被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进,所以,只要这个世界是人类主宰的世界,我们就要永远把“相对”二字放在心头,万万不能操之过急,导致走火入魔,昏招迭出,自毁前程。

日期:2012-03-20 14:34:11

  三,手握咔嚓大权的主儿,即便自己有着“恶性既得利益”,但因为“咔嚓大权”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既得利益”,所以,为了这个更大的既得利益,他有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放弃一些“恶性既得利益”。而我们这些在一边起哄的人,就要看准这一点,尽每一个人的绵薄之力,最大限度地去推动这个事儿。
  相信我,只要我们所有人手拉手团结起来,就算在地上跺一下脚,这个天地也要颤三下的。
  我们有这个能力。
日期:2012-03-20 15:01:49

  作者:honestgrubby 回复日期:2012-03-20 13:08:41  回复
  如何解释货币超发是通胀的一大推手?LZ可否在这里系统、全面、论据充分的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缠”事不要再提了。

  -----------------------------
  这个事儿,其实我的帖子里,书里,有着大量详细的论述,如果您有兴趣,能够拿出耐心来,还是可以找到我的回答的。
  不过,我最近确实想写一个东西,题目就叫“关于四万亿的神话和迷信”,到时候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里,只做一个最简单的,大而化之的回答。
  一,“货币超不超发”这个事儿本身,和“通胀”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货币量只有与“交易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即只有影响了“供需关系”的时候,才有可能影响到物价变动,也才有可能与“通胀”掺上关系。
  二,货币量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所谓“通胀率”)的关系,发达国家要强于发展中国家。

  或者换个说法,就是“通胀率”相对于“货币量变化”的“敏感度指标”,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敏感。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打个比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如利率的变化,对于民间消费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对民间消费的影响要比发展中国家大得多。
  道理很简单。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人民普遍有较强的储蓄倾向(当然,这不是咱的人爱好储蓄,而是没办法,不得不储蓄。所以,任何说中国人“爱好储蓄”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人渣!混账!),即便你的利率发生一些变化,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的消费行为;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利率的变化即便对消费产生一些影响,对整体经济来说也作用不大。但是,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经济中消费占比往往能达到六七成,而且储蓄倾向相对较弱(尤其是美国),消费倾向相对较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寅吃卯粮”的消费传统,说白了就是喜欢借钱消费,所以“信用卡”透支的现象是极为严重的。这就意味着,国家的货币政策,即利率的高低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间消费,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

  所以,你采用“控制票子数量”的招儿,即“超发或不超发货币”这招儿,在西方国家对于通胀率的影响是极其敏感的,而在我们这儿则要相对“钝感”得多。
  也所以,在我们这儿,为了治理通胀问题,与货币政策相比,尽管违背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原则,往往“行政手段”或其他的“非市场手段”进行干预的方法更见效。如“限价”“政府抛售库存干预”“严格清理乱收费和各种中间环节”“政府补贴”“惩治乱涨价”等等方法往往比“发或不发”货币的招儿对于治理通胀来说,更为有效。
  当然,有些人说这些招儿不靠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我个人的愚见是:尽管这些招有弊端,将付出“错配市场资源引发后遗症”的代价,但是,完全杜绝绝无可能。
  道理,我上边已经说了,主要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货币政策对通胀率的影响实在是太有限了。
  等什么时候中国经济也跟发达国家有一拼,消费占GDP的比重扎扎实实上升了,人民兜里有钱了,也敢花钱了,不那么愿意好歹有点钱就赶紧往银行放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各种“非市场干预”的手段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让“利率”,即“票子的数量调节”这招大显神通了。
  那时,你再跟我谈国家的“四万亿推高了猪肉价格”的事儿,我保证不发表歧见。
  因为你是对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