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政商圈子》
第38节

作者: 龙在宇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5 11:13:48
  第三章 闷声发财
  第三节 土地储备就是一座金矿(2)
  吕有顺笑了笑:“反正比你手上那只鱼竿贵一点。”

  后来,杜林祥专门去查了纪州手竿的价格,发觉可不只是贵一点。一只最便宜的纪州手竿,都得一万五左右,贵的则是好几万。而且在河州,根本买不到,只有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才有卖。杜林祥心中也在埋怨,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可终究还是那个文康农村的杜三娃。一碰上真正的雅士,立刻露了馅。
  吕有顺不愧为垂钓高手,只一会儿工夫,便钓上来几条鲫鱼,坐在一旁的杜林祥却是颗粒无收。吕有顺平时从不抽烟,唯独钓鱼时,一根接一根地烧烟。身上带的烟几下就抽没了,吕有顺便问杜林祥要烟。杜林祥掏出自己的红塔山,略带羞涩地说:“我一直就抽这种烟,只怕吕市长嫌弃。”所幸吕有顺并不讲究,拿过红塔山乐滋滋地抽起来。
  见吕有顺心情不错,杜林祥问道:“吕市长来河州也快一年,感觉还不错吧?”
  “不错什么!”吕有顺摇摇头说,“我虽然是洪西人,但一直以来都在北京、香港工作,对这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当了一年常务副市长,才知道咱们这地方,真他妈是穷啊。政府想搞基础设施建设,想改善民生,可手里没钱,屁事也干不了。就说大剧院的事吧,你是亲身经历的,政府要是手里有钱,哪会这般狼狈?”
  吕有顺这位北大才子,向来温文尔雅,但刚才那一番话里,竟夹杂着好几个脏字,这在平时极少见到。看来,吕市长这一年来,的确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不已。
  杜林祥在一旁恭维道:“吕市长是出了名的能人,有你在河州,工作就一定会有起色。”
  “难啊!”吕有顺叹了一口气,“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河州地处内陆,不沿海、不沿边,想发展出口工业,简直难如登天。再说消费吧,咱这的老百姓穷得叮当响,哪有什么闲钱拿出来消费。还有投资,政府的钱袋子是空的,拿什么来投资?”
  吕有顺讲得有些高深,诸如“三驾马车”这些东西,杜林祥一时还听不明白。但杜林祥凭感性认识也知道,河州乃至整个洪西,既没有工业基础,又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本来就是欠发达地区,这几年同沿海相比,差距更是被拉大。
  杜林祥开玩笑地说:“没准哪一天,在咱们河州发现一座金矿,或者是大油田,那就好办了。”
  吕有顺说:“要说金矿嘛,河州倒是有一座,只不过还没被开发出来。”
  杜林祥好奇地问道:“什么金矿,在哪?”
  吕有顺微笑着说:“就是咱们脚下的土地。”
  杜林祥有些不解:“土地?”
  吕有顺说:“中国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就说河州吧,未来十年城市规模起码扩容二、三倍。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价值将出现疯长。你看现在郊区那些种着庄稼甚至长满荒草的土地,再过几年就会建成小区、商场。对于河州这种城市,土地升值所产生的巨大收益,也许就是政府唯一能抓在手里的财富了。”

  杜林祥明白了,吕有顺所谓的金矿,其实就是卖地。他问道:“这些年来,政府不是一直在卖地吗?”
  吕有顺说:“卖地可是个技术活啊!照他们以往的做法,是把金子当河沙在卖,而我却要把河沙卖出金子的价钱。”
  “你还不知道吧?”吕有顺说,“河州政府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再卖地了,本来上个月国土局想搞一场土地拍卖会,也被我紧急叫停了。”
  这一下,杜林祥却犯迷糊了。吕有顺刚才不是说,卖地是政府的财源吗,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以他的能力,要把河沙卖出金子的价钱。为何能捞取真金白银的拍卖会,又被他叫停?

  吕有顺问:“你知道欧佩克组织吗?”
  杜林祥说:“在新闻上经常看到,好像是和石油有关。”
  “没错。”吕有顺说,“欧佩克就是由十多个产油大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它对于国际油价的走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国际油价萎靡不振时,这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就会步调统一地实行减产,并以此拉抬油价。”
  吕有顺继续说:“欧佩克手里有石油,而我们政府手里有的是土地。政府要想手里有钱,就必须让地价不断上涨。”

  日期:2014-05-25 17:32:12
  第三章 闷声发财
  第三节 土地储备就是一座金矿(3)
  杜林祥说:“你现在叫停河州的土地出让,是否就像欧佩克组织的减产措施一样,是为了拉抬价格?”
  “你还有点悟性。”吕有顺说,“河州要是还像以往那样,隔三岔五就推出一块地,那地价永远涨不上去。因此,我索性就控制供给,让市场出现用地短缺,时机成熟后再把闸门打开,地价就蹭蹭往上飙。”
  杜林祥说:“近期河州政府都不会再卖地了吗?”
  吕有顺斩钉截铁地说:“当然不会。8.31大限之前,很多地产商都抓住最后的机会,在手里囤了不少地。就说咱们河州的万顺龙吧,手里起码就有上千亩土地。现在我去卖地,根本卖不出好价钱。可等他们手上的地用完了,那就轮到我漫天要价了。”
  杜林祥感觉,手握着号称“一竿风月”的纪州手竿的吕有顺,少了点风月味,倒是更像一个囤积居奇的奸商。而土地,就是他手中最重要的商品。不过,被吕有顺处心积虑疯炒起来的地价,最终的接盘者可不是万顺龙这样的地产商,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购房者。很显然,为了让政府摆脱拮据的状态,吕有顺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吕有顺继续说:“欧佩克之所以是欧佩克,就在于手里掌握着绝大多数石油资源,它说停止供应就能停止供应。暂停供地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的治本之策,还是政府必须掌控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也许你还不知道吧,河州政府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土地。”
  如此宏观的经济话题,自然是过去的杜林祥没有关心过的,他只好摇了摇脑袋。
  吕有顺说:“这几年,许多地都被低价卖给开发商了,政府手里却没有储备多少土地,等到以后土地价格飙升时,后悔都来不及。年初的时候,下面几个局要修办公楼,最后还是我出面协调,从开发商手里把地买过来给他们建办公楼。”
  “我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吕有顺继续说,“香港就有一套完善的土地储备制度。这些年,长三角的一些城市,也开始重视土地储备。政府在征收土地后,来进行拆迁安置或置换搬迁,并投入资金搞土地整治,完成七通一平后,再将可以直接使用的熟地移交给当地土地出让中心挂牌出售。”
  在建筑行业侵淫多年,加之近来又专门留意房地产方面的知识,杜林祥知道,所谓七通一平,就是指土地经过整理后,达到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的标准,房地产商就能直接买下这块土地进行开发。那些未经过整理的土地,被称为生地,而整理后的土地,就被叫做熟地。
  吕有顺说:“政府握有卖地的权力,如果再把土地资源储备到自己手里,那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主了。地价涨多少,由我们说了算,河州政府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整天为了公务员工资发愁。”
  杜林祥默默地听着,吕有顺则继续说道:“趁着现在地价不高,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土地的价值,正是进行土地储备的好时机。等以后地价涨上去了,再去搞征地拆迁,难度就会大很多。上个月,市政府通过了《河州市国有土地储备整治管理办法》,拉开了河州土地储备的序幕。抓住这两年的黄金时期,真能把几十万亩土地储备在政府手里,那就相当于握住了几千亿真金白银。”
  几十万亩土地储备从哪来?傻子都知道主要是城市郊区的那些村镇。当然,政府征地时会给予适当补偿,不过日后天文数字般的土地出让金,却注定和这些农户无缘。
  杜林祥不禁叹了一口气:“地价真要炒上去,那最后有资格拿地的,只能是万顺龙那样的大地产商。像我这种小企业,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吕有顺笑了:“林祥,你倒有些自知之明。实话实说,地产界的第一桶金你没赶上,现在想进去,只怕为时已晚。”
  吕有顺吸了一口烟,又问道:“你研究过8.31大限吗?”
  提起8.31大限,那可是杜林祥永生难忘的伤疤,他点点头说:“知道一点。上次闹出那么多不愉快,不就因为这条新政吗?”
  吕有顺说:“你是这条新政的直接受害者,想必会记忆犹新。不过,这条新政对于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想想过去,拿地、批地的过程充斥着暗箱操作,就像卓伯均那样,随便哪个开发商给他送一笔钱,就能低价拿到土地。可在8.31大限之后,所有土地出让都要通过招拍挂的流程,实行公开竞价,价高者得。我不敢说以后就没有黑幕了,但最起码,会比以往大大收敛。”

  杜林祥说:“未来河州的土地盛宴,我是没资格参与了。”
  吕有顺目光注视了小溪,语气平缓地讲起故事:“美国西部曾有一股淘金热,很多人怀揣梦想而去,最后却碰得头破血流。不过,那些没有上山淘金,而在山下卖铁锹的人,却无一例外赚了钱。还有上世纪中国的股票热,炒股发家的人不多,在交易大厅门口卖盒饭的人,倒没听说有谁赔本。”
  杜林祥一脸疑惑地看着吕有顺,只听吕有顺缓缓说:“我自认是个爱惜羽毛的人,不会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但朋友之间,我倒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分析,为你生意上的事出点主意。我刚才给你讲那么多政府开展土地储备的事,你就没有从中嗅出商机?”
  杜林祥说:“土地储备是政府的事,难道我还能插一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