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29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2 18:33:46

  从菜鸟到专家的十大秘诀
  本文根据北京东方慧润能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员工内部培训资料整理,望业界的诸位朋友和专家们不吝批评和指正。
  秘诀之一:采取专题式研究和积累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加深和拓宽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知识和现象的表象往往是复杂多变和难以琢磨的,给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尽管我们的咨询业务定位在某一细分领域,但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涉领域有一个整体上的良好把握,在宽度和深度上确保质量,是新接触者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对于毕业没有多久,尚缺乏有关工作经验的菜鸟来说,更是了无头绪。面对这种情况,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即在将要钻研的领域选择数十个选题按照深度专题的方式去关注和积累。当一个又一个选题都被按照深度专题的方式攻克,一个人在此领域想不成为专家都难。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量变、质变以及临界点的问题。

日期:2012-02-25 18:16:59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按照细分专题的方式去学习和研究问题,会感觉非常幸苦,非常劳累,效果不是太明显。但只要坚持下去,当这样专题已经积累超过50个之时,就会小有所得;当数量超过100个之时,就会开始被业内人士认可和接受;当数量超过300个之时,所涉及到的点就基本会覆盖整个领域,水平也会快速向专家靠拢;当数量达到600个之时,你基本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家了;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坚持下去,就会对自己所涉领域研究得更加深入和精细,离成名成家的阶段越来越近,令人艳羡的收入也会随之滚滚而来。

日期:2012-02-26 09:15:39

  很多人虽然也是按照细分深度专题的方式去关注、研究和积累,但涉及领域太多,相关性也不是很大,或者所积累的专题数量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专家的几率也很低。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几点,第一、固然我们需要不断去拓展新的专题,但任何一个专题的完成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持续补充、修正和完善异常必要,一个好的专题可能长达数年之久才能真正成型,经得起来自各方各面的非难和考验;第二、我们在进行深度专题式学习和研究的时候,所搜集到的各种材料、期间所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感悟,都应当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并形成正式的文本,文字的记忆长度和精度,都要远远超过大脑,只有这样,我们的专题才会越来约有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更为精确和全面,最终形成一种立体网状结构,便于自己日后查阅和传播,还可以大大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第三、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幸苦的过程,非意志坚定、百折不回者不能完成,从时间上来讲,大致也需要5~7年的时间,当然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越往后会提高的越快,水滴石穿、天道酬勤,按照此法坚持下去,终会成功;第四、东方慧润的平台并不算大,也许很多人将来会有着更好地发展机会,我们也不会强留,我们衷心地希望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人员能够永远牢记这一方法,受益终生,如果大家走到各个领域都成为顶级专家,也就不枉我们相聚的缘分,大家走出去之后不断取得成功,分散到更多的领域,也就意味着东方慧润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充和优化,这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日期:2012-03-04 19:06:02

  秘诀之二:体会和感悟每一个品牌和每一家公司的亮点,集百家之长,并使之综合化与系统化,整合成一套新的东西,为我所用。每一个品牌、每一家公司,只要是能生存下来并逐渐壮大,必定会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一些优势和亮点,我们做咨询的,需要将每一家公司和品牌的这些东西找出来,进行深入解析,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良、变型和消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而言之,我们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一定都得自己原创,事实上绝大部分元素都是来源于对数以百计品牌和公司亮点和某种操作模式的撷取,但绝非简单采取拿来主义,而是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加工和优化,使我们加工出来的零部件质量更高、性能更优,所关注公司的操作模式再好,也只是东方慧润的原料而已。一个最为基本的常识就是,任何一家市场上生存下来的公司和品牌都有自己的一些闪光的操作模式,同时他们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和盲区。作为东方慧润的一名合格的员工,我们需要的不是对一些公司的缺点、不足和盲区吹毛求疵,这样会影响到我们自己成为国内顶级的咨询公司和专家,我们需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和废寝忘食地去学习和消化众多公司和品牌的优秀文明成果,对这些撷取过来的口味香甜的果实,只有更好地去消化、提纯和整合,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客户,才能真正对得起上天赋予的机会,对得起这些优秀成果的创造者,对得起我们自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