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21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刘福通的宗教及旧军队的色彩,他很少被大明官方所提及,他的功勋也一再被贬低。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刘福通,大汉民族还要在蒙古黑暗势力下摸索多少年……
  没有刘福通,也就不可能有郭子兴;没有郭子兴也就没有朱元璋、没有大明王朝。在他死后的第三年,朱元璋终于完成了他的遗志,将蒙元赶出了中原。
  在吴国公攻打安丰的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事不相干的人,又把事情给复杂化了。
  巢湖水寇左君弼。当年正是他,背叛了明王,并逼得巢湖水军四分五裂,甚至各为其主、刀枪相见。

  偏在这个时候,左君弼出兵支援吕珍,更惹恼了巢湖的一帮旧兄弟,便要求兵进庐州,端了左君弼的老巢。
  于是红巾军又南下进攻庐州。
  庐州防御战一点也不比洪都轻松。陈友谅前前后后一共在洪都耗费了85天,左君弼则在庐州抵抗了朱和尚至少三个月。
  日期:2013-05-06 08:41:51
  张子明向吴国公报告了洪都之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朱和尚单独从庐州回到了应天)。
  吴国公不是瞎子,身边的刘伯温这帮子人也不是傻子。两个月来对洪都的围攻,他们不可能一点消息也没有,更兼陈友谅的先头部队已经打下了近在咫尺的无为,抓获红巾军守将,并将他“缚之沉于江”。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吴国公并没有去与陈友谅豪赌一把的勇气。三年前的大战,让他仍然心有余悸。徐达与朱文正的老丈人谢再兴又刚刚在诸暨前线叛变,投靠了张士诚,应天的防守不容乐观。他甚至考虑在迫不得已之时,将洪都作为一颗弃子。
  张子明却已经看出了他的犹豫,进一步说,“友谅兵虽盛,而战斗死者亦不少。今江水日涸,贼之巨舰将不利用;又师久粮乏。若援兵至,必可破也。”一句话,直点三个破绽:陈友谅的战斗力、舰船、粮草都出现了问题,这是一劳永逸打败他的大好时机。
  话不在于多。管不管用,就看你有没有点中对方的所思所虑。听张子明这么一分析,吴国公不免一振,改变了持续两月来的观望姿态,“当归语文正等,但坚守一月,当自取之,不足虑也”。
  日期:2013-05-06 08:42:15

  张子明兴冲冲赶回洪都,在湖口不幸被汉军所抓。
  张子明态度很老实,很配合。陈友谅让他到城下喊降,他就到城下喊降。
  陈友谅真是个冤大头。前些天刚刚被“舍命王”所骗,使得张子明乘休战机会溜出洪都。陈友谅在第二天并没有如约等到朱文正的投降,相反,他看见城上旗帜一新,红巾军斗志更加高昂,他被狠狠地戏耍了一通。
  现在他又相信了张子明一次。

  张子明一到城下,便大喊,“我已见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且至”。陈友谅大怒,抄起家伙就削了他。
  一个从来不愿意相信别人的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轻信自己的敌人,实令人费解。除非,有人打算丑化他。
  日期:2013-05-06 08:42:40
  吴国公进军洪都的速度,远要比安丰迅速。六月廿七,他命令徐达、常遇春弃攻庐州,回师应天;七月初六,在龙江祭旗誓师,亲帅20万大军,逆江西上;七月十七,到达湖口,部署部队分别把守在泾江口、南湖嘴(鄱阳湖入长江处);同时又传书信州(上饶),着守军进兵武阳渡(鄱阳湖南口,武阳水要冿),准备把陈友谅和他的大船困死在鄱阳湖上。
  安排妥当,吴国公并没有直接解救洪都之围,部队停留在鄱阳湖赣江汇流处的松门,静候陈友谅的到来。
  七月十九,陈友谅放弃洪都;廿,汉军舰队浩浩荡荡开进鄱阳湖康郎山。这里是鄱阳湖最宽阔之处,适合大船的航行、作战。
  红巾军随之跟进,吴国公传谕全军,“有进无退,其各勉之”。
  来吧,就在这里吧,在此决一死战。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军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日期:2013-05-07 09:03:02
  陈友谅深刻检讨了第一天作战中的弱点,为克服大船被小船单个击破,决定用铁索将大船连绑在一起。铁索横大江,看你还能把我怎么办?(此时,罗贯中正在张士诚帐下,写他的《三国演义》。)
  廿二,吴国公“鸣角而进”,吹响了进军的集结号。但是,红巾军却看到了比第一天更恐怖的巨舰,如大山一般压将过来,连一点脾气也没了,节节败退。倒是一帮汉军的降将在拼死苦斗,张志雄一直拼到舵桨失灵,被汉军重重包围,自杀以成仁;丁普郎身中十余枪,脑袋被削了,仍然保持持枪作战的姿势,与汉军战斗到了最后一息。
  在汉军铁甲连锁舰船的挤压下,红巾军只得四下逃散,吴国公砍杀了十数人,仍压不住阵脚,止不住兵败如山倒的局面。24个铁杆之一、亲军指挥郭兴,冷静地说,“非将士不用命,实舟大小不敌,非用火攻不可”。一语惊醒局中人。吴国公即着常遇春分调渔舟,载荻苇、置火药其中。
  问题是红巾军在北、汉军在南,在这么一个大暑天,只有东南风、没有东北风,火一点就烧到了自己。纵诸葛孔明在世也是枉然。
  报应,再一次在战争中显现了它神秘的力量。
  战至申时,东北风忽起,而且愈来愈烈,吴国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命令常遇春将7只载满火药的小船冲向汉军。汉军船只被铁索所绑,无法脱困,瞬时间烈焰冲天,汉军战船、水寨化成一片火海。陈友谅的二个弟弟、平章陈普文均在火海中葬身,鄱阳湖水一片尽赭。(“赤壁之战”在千年之后奇迹般地再一次上演)。
  第二天,红巾军侥胜。
  日期:2013-05-07 09:04:29
  廿三,吴国公继续进兵,挑衅汉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军虽受重创,但实力犹在。汉军开展斩首行动,直认准红巾军白色桅船打。这只桅杆船,正是吴国公的旗舰。这让红巾军很被动,始终疲于应战。
  这仗越打越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高人朱升向吴国公进言,汉军倾巢出动,人多粮少。我军不如退避到南湖嘴,把汉军困在鄱阳湖中,打持久战,耗死他们。
  问题是,时间一长,我们也缺粮啊?
  高人继续指点,先下手为强,向附近大户抢粮。“此去百余里,有4家蓄积稻粮,宜去急借,勿为贼先取也”。
  第三天,高人朱升的圈粮困敌之策,成为整个战役最具决定性的一招,战争局势就此发生的扭转。

  当晚,吴国公即派兵四处“借粮”,并下令将全军船只桅杆均涂成白色。
  日期:2013-05-07 09:04:50
  廿四,焕然一新的红巾军再次出战。却遭受了汉军重炮更加猛烈的轰击,火炮飞石,一阵狂轰滥炸,被打得更惨。
  红巾军虽然将船只桅杆漆成了白色,但仍逃不过汉军的眼睛,仍在百船之中锁定了旗舰,集中火力进攻。刘伯温眼尖,见形势不妙,摞着吴国公就往小船上跑。就在惊魂未定之时,旗舰就被击得粉碎。吴国公大难不死,又躲过了一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