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20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元政府无暇南顾,陈友谅、张士诚趴窝的短暂机遇期中,吴国公彻底解决了内部的隐患,消除了胸中一直牵挂的心结。

  日期:2013-05-02 15:04:03
  至正二十三年、龙凤九年(1363年)农历二月,元朝太尉张士诚突然向安丰发起进攻。张盐枭被朱和尚、方海盗挤压在江南狭小的区间里,最后不得不投靠老对手元政府才苟延至今,毕竟他心有所不甘。现在,他趁着明王、刘福通被四处遭人驱赶的机会,也到江北寻求发展,扩大生存空间,派遣十八条扁担之一的吕珍,对明王最后的根据地安丰发起攻击。此举大有一箭三雕之意:打击政府头号要犯,扩张地盘,顺便从北面包抄朱和尚、对其形成新月型包围。

  山东、河南已经俱失,退无可退,明王、刘福通只得向吴国公发出求援,拉阶级兄弟一把。
  吴国公准备发兵救驾。

  这时候,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正是充满智慧的刘伯温。理由有两条:第一,你一走,陈友谅乘虚而入,应天怎么办?
  第二,明王,“竖牧耳”,诸侯都被消灭光了,你挟天子又有何用?你救了他,到时候反是个累赘。
  刘伯温无利不起早,以其典型的温州人功利的眼光来评判这次行动(其祖籍文成县属于温州)。但是,吴国公却不能,他必须统揽全局。坐视明王不救,他手下的将领们、士兵们答应吗?在道义上行不通,而且也不利于稳定军心;至于陈友谅,他早就被打残了,他还有什么实力反扑?再说,对付吕珍,用不了很长时间。
  其他人也跟着附合,张士诚的地盘物阜丰富,先打他没错。你个落破书生,唧唧歪歪,进门还没几天,就想挑拨我们嘛?

  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吴国公自将大军前去救援。
  日期:2013-05-03 08:21:58
  当朱和尚领兵出征的消息传来,陈友谅顿时感到皇天不负有心人,煞费苦心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不是他总想和你朱和尚过不去,大家都在搏前程。汉军的家底是水军,这决定了他必须顺着长江向东发展,这是命啊。
  农历四月,他带上自己所有的家当,号称60万众的舰队,并“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浩浩荡荡向东开进。
  来吧,再来赌一把,过去的统统只是前奏,这一把梭哈了,一局定输赢!
  这一次,陈友谅充分吸取了孤军深入应天的教训,他的军事直觉告诉他,欲下应天,必先摆平江西。否则,前后夹击,他的舰队就得困死在长江上。
  所以,他必须先解决龙兴,这一座徐寿辉曾经惦记、有着一个好名字的城池(尽管现在它有了另一个名字,洪都)。一年之前,这里刚刚发生过反朱的叛乱。他要给江西一个震撼,一洗三年前的耻辱,让那些迫不得已降朱的府州,重新回归大汉的怀抱。
  前军占领了江州,兵锋直抵无为,大将张定边率领黑衣黑甲的“黑旋风”部队攻占了饶州(波阳)。陈友谅自领大军挥师从长江进入鄱阳湖,同时分兵从南翼进攻吉安、临江(樟树),钳击洪都。
  他还是一如三年前的自信与骄傲,并没有在长江、鄱阳湖的重要津渡、关隘,派出重兵把守,而是长驱直入,直下洪都。他有充分的自信,以汉军的实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解决战斗。
  日期:2013-05-03 11:20:54
  驻守洪都的是红巾军大都督朱文正。在平定洪都叛乱后的一个月,吴国公即委派侄儿亲自坐镇。辅佐他的,是年轻的骁将邓愈,未来的开国六公爵之一。洪都不仅仅是江西的首府,更是江西那帮势利的墙头草们的风向标。洪都在,江西在;洪都失,则江西全境难保。
  朱文正来到洪都一年时间,干了不少事情,却没能留下好名声。
  第一件事就是修城墙。把西南城墙从赣江边向后挪了三十步,再把东南的城墙向前扩展了2里。并对城门进行整合,废去了五门,保留并加固了七门,在各个城门加筑瓮城,瓮城装配千斤闸门。经他修建,洪都城“周二千七十丈有奇,高二丈九尺,浚濠三千四百丈有奇,阔十一丈”。好端端的一座省城,拆了建、建了拆,折腾个毛啊,劳命伤财,你不会是想拉GDP吧?开发商给你多少好处费了?

  第二件事,招降了洪都附近的土匪,并编入军队。而对于那些今天降、明天又叛的狡猾之徒,就抓起来押解到应天,由吴国公下令扔进长江炖馄饨。所以,远近山寨大小头目“尽皆归顺”。但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进了城,百姓不乐意了,外面是清静了,可城市秩序乱了。
  第三件事,搞一言堂。朱文正是个年轻干部,正值青春年华,而且又是大领导的亲戚,所以有些肆无忌惮。干了不少强抢民女、倒卖公盐之类的事情。坏事作得多了,自然就有人向吴国公打小报告。朱文正也真不是个好人,逮住这些人就往死里整。搞到最后,谁都不敢多说一句话,他说哪能就哪能……
  日期:2013-05-03 16:08:05
  本人对《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的回复
  那篇文章已在煮酒置顶
  本人也恰好在写朱八八的传说
  只不过,得出的结论与楼主相反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拯救了中华民族,了却了陆游当年的那一声呼喊

  他开创了一个时代,让普通的人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科举只有到了明代,才被更广泛地推广,尤其是文官,几乎成为做官的唯一通道)
  他实践安居乐业的小农社会,一改历史治民传统,将治官作为社会长治久安的首要任务
  (今天,众多吊丝的梦想,不也是限制官权吗?朱八八已经在700年前努力做了)
  他开疆拓土,收复了自唐代以来失去控制达400多年的西域、辽东
  他打击豪强、打击地方黑恶势力
  难道,他不应该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吗?

  过去人损他
  因为,满清操纵历史
  因为,文人厌恶他
  但是,兄台你今天,还抄搬历史

  重复唠叨这些陈旧的史实
  我看不出你的意义何在?
  差矣……
  日期:2013-05-06 08:41:22
  张子明昼伏夜行,辗转半个月才到应天。
  这个速度应该够快的。

  因为,明王从二月初二发出求救信,到吴国公援兵三月初一赶到安丰,虽然这里只有洪都至应天一半的距离,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刘福通抵挡了元朝十多年的进攻,终没能抵住张士诚一个月的围城,牺牲了。
  吴国公姗姗而来,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刘福通死了,明王还活着。难缠的人死了,省却了今后可能的麻烦;容易控制的人活着,也能给大家一个圆满的交待了。嗣后,吴国公把已经一无所有的明王安置在了滁州,这里曾是他发家的地方。
  刘福通是反元斗争的一面旗帜。他在地下党被破坏的关健时刻,揭竿而起,打响了反元统治的第一枪;他派出三路奇兵,直捣蒙元虎穴,粉碎了蒙古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他始终忠于明王的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相比那些同样打着明王旗号,却各怀私心、圈占地盘,甚至还与元朝政府眉目传情的人,刘福通的形象更加威武高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