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读明史----对一个王朝的“拨乱反正”》
第6节

作者: 黑木崖上一棵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朝迅速灭亡,究竟是何原因?气候变冷,儒家放任主义经济思想的泛滥,既得利益集团的作祟,抑或是政治制度本身的问题?
  ……

  中国历史上最混帐的一句话,莫过于“成者王侯败者寇”。一个强盗打劫,杀了十个教授,你不能说作为胜利者的强盗即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文化,更不意味文明、进步的方向。正是这种不明是非、不择手段,只关注胜负、只看中结果,以拳头、武力替代一切的评判标准,抹杀了人世间的是非与善恶、抹杀了良知与道义。
  那些喋喋不休的传说,也许只是力图掩盖真相的涂脂抹粉;经不起推敲的疑问,也许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所谓历史,本就是一笔糊涂的帐!
  好吧,我们重新回到大明朝,揣着明白重新去认识几百年前的文治与武功,去发掘朝堂上的隐忍与阴谋,去体察思想者的苦行与执着,去感受曾经的卑微与壮丽……
  日期:2013-04-17 08:33:05
  第一本帐:农民朱元璋的理想国
  谁才是史上最成功的职场人士?
  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他们创立的只是一个金钱的帝国。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纵拥有一个无形的帝国,终究还算不上一个帝国。
  铁木真?亚历山大?身为贵胄,有第一桶金在先,创业易矣。
  刘邦?刘秀?虽属流氓无产者,但好歹都是地主家的儿子。
  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他们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开始创业,却没有留下持久的业绩。
  ……

  只有他――
  一个出生于祖宗五代都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赤贫家庭;
  一个从小吃不饱饭、衣不裹腹的佃户家的孩子;
  一个死了爹妈、死了爹妈也无处安葬的无助少年;
  一个出家的、同时也是要饭的青葱和尚……
  还有谁,曾经有过如此卑屈的经历?
  然而,最终他创造了一个历经300年、拥有5000万人口、疆域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的庞大帝国,无愧于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
  日期:2013-04-17 08:34:05
  一、从屌丝到高富帅的奋斗史
  ★天降大任于斯人
  朱八八(两个八,故又称重八),本名朱兴宗。祖居金陵句容(镇江句容),生于濠州钟离(滁州凤阳)。革命成功后,有好事者推演出他的祖籍应在徐州沛县(即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更有人进一步考证说,老朱家原系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高阳氏颛顼的子孙。
  朱八八的天祖叫朱仲八,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爷爷叫朱初一,他爹叫朱五四。三个哥哥分别叫四四、六六、七七。因为出身文盲家庭,取个数字好使唤。当然也有人考证,说这是出于蒙元当朝的奇特规定,老百姓没有读书、没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不许取名,只能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不管怎样,朱八八正好出生在中国历史上对老百姓盘剥压榨最厉害的大元朝,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

  700多年前,蒙古人依靠武力打暴了整个欧亚大陆,占领了大片的领土。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从来没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不去思考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如何去实现有效地、长治久安地统治,他们一如继往地只做一件事情――抢劫!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并不是标准的行政管理机构,更确切地说,它们都只是税务机构;
  大元朝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的国家,不过与当今货币发行政策截然不同的是,它所发行的纸币并没有与黄金、白银等硬通货相挂钩,只是印出花花绿绿的纸头,就来换走你的东西;此外,它还最早实行了包税制,当然这也与工商业的销售业绩也毫不相干,它将一个行省的税收承包给阿拉伯商人(色目人),协议商定上交多少钱,至于阿拉伯商人是怎么去收钱的,收多少钱,这个它是不管的;

  大元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民族分治政策。根据民族出身的不同,划分为四等,享受不同的政治、经济待遇: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女真、契丹、黄河以北的汉人)、南人(原南宋人)。在地方各级行政长官之上,均设置由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赤花”一职,掌控实权;在乡村,每十户设一保,亦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保长,这十户的财产和女人,蒙古人可以随意取用。比如说哪家娶了媳妇,头一夜要送给蒙古保长。(所以,当时还产生了个充满血泪的风俗,汉人南人生下的第一胎,要被家人活活地摔死……);

  元朝政府进一步规定,汉人南人不能习武,不能拥有武器,不能走夜路,不得聚众集会,不得兴办夜市,更不得结社集会。十户人家只能合用一把菜刀(菜刀就挂在井台边,有些人家等不及了,只好找一块铁皮代替菜刀,于是一种传统面食就此产生,并留传至今,这就是刀削面);
  蒙古军队还随意掳掠百姓作奴婢,称之“驱口”。驱口人数“几居天下之半”。甚至在元顺帝的时候,权臣伯颜奏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他认为,这五姓汉人占了半数,杀光了他们,汉人就闹不起来了;
  大元朝还把中原大片的耕地都圈成了牧场,“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兴修水利、垦荒整治的良田,顷刻间都成了广袤千里的大草原,老百姓的吃饭生计陡然成了问题。

  既没有地,它还不让你种。元政府规定,每户人家指定从事某一种特定的行业,如民户(种田)、匠户(手工艺)、灶户(煮盐)、打捕户(打猎)等等,并且世代相传,不得更改。
  日期:2013-04-17 08:52:42
  朱八八的祖上被指定为淘金户。朱家住在长江边上,要在沙里淘金,果然是件难事。金子没淘到,黄金税却一分也不让少缴,所以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
  朱初一带着俩孩子逃荒到泗州盱眙县,在洪泽湖边垦荒、捉小龙虾度日。到了朱五四的时候,生活就更惨淡了,只得在淮北一带四处流浪,最后来到了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违法地做了地主刘德家的佃户。不过,也算好歹把日子稳定了下来。
  日子安定了,朱八八也在此时出生了。
  他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屋,搞得附近於皇寺的和尚以为失了火,纷纷下山来救火。
  不过十六年以后,当朱八八真的来到於皇寺出家的时候,这些和尚们对他根本就没什么客气的,也不把他当外人。公司里常见老员工欺侮新员工,出家人也不含糊,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什么累活、苦活、脏活,都让他干了。尽管,他还是个孩子。

  要是这么想来,红光满屋这碴,只能有两种可能:
  第一,於皇寺的和尚集体失忆了,所有人都忘记了十六年前这重要的一刻。
  第二,根本就是狗P,谁将来成了牛人了,谁TMD都会编出一套“异兆”来。
  作为佃农的儿子,朱八八的童年是贫苦的,甚至在他还是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时候,就不得不为了家庭生计,到地主刘德家放牛。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的义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