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1 19:48:22
如果脚步是秋天里的落叶,那风里漫卷的便是无尽的乡愁。
无论回不回头,故乡一直在那里。那弯街斜巷里拭也拭不去的,是先生深深浅浅的足迹。一扇临街的窗披一身重重叠叠的绿萌,总在朝暮之间放飞乡音,让你频频回顾。真的,离家实在太久了,怎么能不想念家的味道,又怎么能不想归隐于那一绺炊烟,洗去一身的疲惫和尘土?
回家的心情是那样迫切,即使有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也无须招鹤,只要踏起一串足音,将黄沙戈壁抛在身后。
山一程,水一程,先生经过一再跋涉,终于回到了家乡绛州,重踏那条深长的巷子,急切地推开自家大门。尽管父母早已离世,但小小的屋檐下还有妻儿,还有年轻俊秀的李氏。你关起门来,藉祖遗旧业度日,与妻子安贫乐素,将红尘俗事统统拒之门外,不再仰望长空,只关心粮食和蔬菜,只想浇灌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只一味地埋首书桌,时而“雅淡珪爵”,时而以诗酒为娱,力求做一个纯粹的人,看儿女渐渐地长大,自己静静地注视。那时候,与你对弈的只有时间老人------他面容沉静,执黑先行,只一枚黑子落下,啪的一声,就赢走了你十五年的光阴。
就在先生叹息流年的时候,密亲挚友们看不下去了,纷纷前来劝你应徵入仕。
是啊,在家赋闲的岁月的确畅快,但柴米油盐的生计也不能不顾。尽管自己的一生是萎顿坎坷的一生,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是书剑飘零放浪形骸的一生,空有满腹诗书却不曾金榜题名,志大才高却得不到重用,对此,先生你却没有象一般文人那样牢骚满腹唉声叹气,更没有颓唐萎靡消极混世,即使已到了名将还山贤臣归里的年纪,也毫不在意,毅然离开书桌,参加应考,最终考中并上任文安县尉,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
无疑,在职的那些日子是充实的,是积极向上的。先生革除弊政,鼓励生产,严惩污吏,倡导廉洁,深受一方百姓的爱戴。而让后人常常提及的,则是一桩审黄狗的案子。
一天,民妇刘月娥来到县衙哭诉:“公婆下世早,丈夫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当我刚回到家门口的时候,就听见小姑拼命地喊救命,便急忙向屋里跑,却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心想着一定是坏人,便与他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并不是他的对手,还是让他跑掉了。等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已经断气。”
先生问:“那人长的什么样子?”
刘月娥说:“当时很黑,没看清,只知他身高力大,光着上身。”
“当时你家院里还有别人吗?”
“除了一条黄狗,家里没有会喘气的了。”
“你家养的狗?”
“嗯,已经养3年了。”
“那天晚上回家的时候,你没听见它叫吗?”
“没有。”
第二天,县衙差役在各乡贴出紧急告示,先生将要在城隍庙审黄狗。
“审黄狗?”有没有搞错?好奇的人们蜂拥而来,将城隍庙挤了个水泄不通。先生你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命差役将小孩、妇女、老人统统轰出庙去,只剩百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然后关上庙门。面对这群男人,你又命令他们脱掉上衣,一字排开面墙而站,然后逐一查看。当一个脊背上有两道红印子的男子出现在眼前时,便大手一挥,将其绑押回府。
当时,为什么要打着“审黄狗”的口号寻找犯人呢?
原来,当你听到刘月娥说家里有狗,事情发生时又没叫,便断定凶手必是她家熟人。从她与凶手厮打的经过,又进一步肯定凶手是个高个子,且背上有抓痕。于是,便巧妙地设了“审黄狗”这个局,让那急切想要知道事态进展的犯人也闻讯而来,自投罗网。
由此可见,先生不光写得一手好诗,还有超强的办案能力,真是才化横溢,智勇双全,不想名动江湖万世留芳,都不行呀。
正当声名渐起,遐陟朝廷之时,先生却突然患病,于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翌年葬于洛阳北原。
先生走得太突然,只在身后留下一块墓志铭和六首万古诗,羽化登天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天地为之变色, 天下为之悚然。最可怜的还数那不到40岁的李氏,于悲怆里艰难度日,日渐瘦损。更可悲的是,当她六年后因病去逝的时候,因为先生有前妻,竟不能合葬。那情,那伤,那痛,那委屈,又是谁能体会的?
俱往矣!曾经的儿女情长。
如今,遥想先生当年意气风发、击剑悲歌和诗酒相酬的情形,都已难以一一追述,只是,尽管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仍有哥的传说……
---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