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4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01 20:56:14
  三十八、巨鹿!巨鹿!
  围住巨鹿的这股秦军,主帅名叫王离,先前驻扎在长城沿线防御匈奴。
  这个王离很有来头,他的祖父名叫王翦,父亲叫王贲。这两个人都是秦军的军神,王翦曾率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王贲则先后灭了魏、燕、代、齐四国。因为祖、父两代人的大功,王离得以世袭将军之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将三代。
  王离手下这支兵马也不简单,它是秦朝的塞北军团,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它的前一任主帅就是蒙恬。蒙恬入狱后,王离就奉命接管了它。正是这一支部队,当年硬生生把骁勇善战的匈奴赶出了河套地区,为秦帝国开辟了一片广袤的草原。现在,它接受章邯的调遣,突然南下围住巨鹿,要为挽救这个帝国做最后的努力。

  这一击太突然了,等陈馀得到消息的时候,巨鹿城下早已被围得水泼不进,到处都是黑压压的秦军。陈馀手头兵很少,不是王离二十万人的对手,于是他赶紧跑到常山,紧急征召数万当地青年入伍,扩充实力。但这点新兵显然也救不了巨鹿这场大火,于是陈馀只能在秦军包围圈外远远地驻扎下来,等待救援的时机。
  而此时,在另一座秦军大营里,章邯见到了李良,尽知河北虚实。
  章邯此时刚刚击败项梁,正在酝酿灭赵的行动,天上突然掉下这么一个馅饼来,不由地让他大喜过望。趁着陈馀没工夫管邯郸的这段战略机遇期,他赶紧挥师北进,拿下了邯郸,并且搞了一次大规模的强拆,铲平了邯郸的城郭,把居民统统迁徙到河内,让河北的这座经济文化中心,变成了一座鬼城,从此断了赵国人复国的念头。
  随后,章邯移师棘原,修筑一条甬道向巨鹿前线输送粮草,主动当起了王离的后勤部长。
  两支秦军主力都到了河北,赵国危如累卵。张耳被围在巨鹿城内,无日不盼望援军到来,但是每天他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能看见一面陈字大旗远远地飘扬在秦军包围圈之外,丝毫没有前来救援的意思,似乎只是在观望。这让张耳很气恼:这个陈馀,真是不够意思!
  于是张耳派出部将张黡、陈泽偷偷溜出包围圈,带话给陈馀:1、见死不救不是好兄弟!2、放手一搏吧,好歹也有十分之一二的胜算。
  陈馀很为难:不是我不想救张兄,实在是手头这新招的几万人马没有战斗力,贸然出兵等于白给,毫无意义。还不如先缓一缓,看准机会下手,至不济还能给张兄和赵王报仇。

  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让别人心服,张黡、陈泽坚持道:事情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还说什么报仇不报仇的丧气话,救人要紧,宁可死,也要“以俱死立信”。
  陈馀叹口气说:你们一定要去送死,那我也只好尊重你们的意见了……
  于是陈馀拨给张黡和陈泽五千人马,让他们先行。陈的意图是:若他们能杀开一条血路,那他就随后跟进;若不能,那他就继续作壁上观,以待时机。
  果然不出陈馀所料,这五千人马根本不是二十万久经沙场的秦军的对手。张黡、陈泽才刚刚冲入秦军阵中,就被四面围住,像一团投入沸水的雪一样,转眼之间就化为乌有,没有一个人幸存,也没有给后续部队创造出一点战机。
  这一切陈馀都看得真切,他命令后续部队停止行动,不要再去做无谓的牺牲,毕竟他手下这几万人马是赵国革命的宝贵火种。但这个决定又让陈馀感到痛苦,因为围在城中的是他多年来的生死之交,他在放弃营救的同时,也就等于放弃了两人之间的兄弟交情……
  张兄啊,不是兄弟我不救你,是我实在救不了你……你好自为之吧,明年这时候我给你烧钱来。
  救援者可以放弃营救,张耳却不能放弃自救。在向陈馀救援的同时,他也向天下各路诸侯都发去了求救信,燕、齐、楚等国都把目光转向了河北。一时间,巨鹿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即将成了历史漩涡的中心。
  日期:2013-07-02 21:37:29
  三十九、怀王的援手(1)

  燕国的韩广派大将臧荼率兵来援。
  韩广先前和赵国是有过节的,几乎闹到兵戎相见。这次之所以来,是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当臧荼看到巨鹿城下秦军如林的刀枪时,他犹豫了,决定先不急着动手,就在陈馀军旁边驻扎下来,看看再说。
  齐将田都也带兵来了。
  齐主田荣一贯自私自利,原本是不打算派兵的,但田都本着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毅然顶住重重压力带兵前来,为此他还与田荣彻底翻了脸,等于是叛主前来。可是当田都看见陈馀和燕军都止步不前,他才明白革命斗争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于是他有样学样地在陈馀身边扎营,一起看战争大片来。反正这事对齐国来说,不急。
  张耳的儿子张敖闻讯率部前来,他新收代北兵万余人,本想联合诸侯一齐把老爹救出来。不料诸侯们都观望不前,他手头才一万人,不可能打破包围圈,也只能无奈地在陈馀身边扎营。

  张耳气得快吐血了!兄弟靠不住,友邦靠不住,连亲生儿子也靠不住……看来,只有指望楚怀王了!
  楚怀王早就接到了张耳的求救信,他立刻与诸将开会,讨论救援的问题。
  项羽态度最鲜明:救!一定要救!不仅要救赵国,还要向西杀到咸阳城夺了鸟位,以报秦军杀叔之仇。
  不料项羽一腔热血,众将却不响应。大家对西进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秦朝还是很强大的,不能盲目乐观,左倾冒进,重蹈项梁的覆辙。
  但这种说法又被楚怀王否决了。楚怀王提出:救!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含糊。要是因为一次失败就畏缩不前,不革命了,那还不如就此分行李散伙算了。
  怀王真是天生的权术家,他所用的这一招,我们今天叫做危机边缘策略。也就是说,对于像怀王这样地位不太巩固的领导,只有不断地让组织处于危急之中,才能够让下属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
  既然怀王决定了,那大家就不好再多说什么。接下去就是怎么救,派谁去救的问题了。
  当时的形势是:秦军主力都集结在河北,关中地区比较空虚。所以大家一商量还是兵分两路,一路往北救赵国,一路向西,寻机袭取关中。两边下注胜算就能多一些。
  项羽又请命:愿与沛公西入关 !
  在场各老将一听吓坏了,赶忙跳起来阻止:项羽同志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为人“奸猾祸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上次攻打襄城时,就犯下过反人类的错误,对革命队伍的声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关中百姓苦秦久矣,需要我们去解救,所以应该派一个政治上可靠的同志前往。
  大家推来推去,最后一致认为刘邦合适。
  这也正合楚怀王的心愿,抑或根本就是楚怀王授意的。说白了,怀王现在的地位,是从项家人手中夺过来的,他要时刻防止项氏反攻倒算,所以项羽虽是勇将,却不能重用。而刘邦是草莽出身,在组织中能有现在的地位,与怀王的栽培时分不开的,所以楚怀王把刘邦当作自己人,刘邦若能得关中,也就等于怀王得到了关中。
  于是楚怀王作出重要部署:命宋义为上将军,总领楚国兵马援救赵国;命项羽为次将,范曾为末将,一武一文助宋义出征;另命刘邦带本部人马,向西攻略,见机袭取关中。
  众将都各自领命。
  最后,楚怀王庄严地站起身来,侧身面对着“楚”字大旗伸出右掌,在国旗面前击掌宣誓——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大家都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