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33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30 20:54:45
  三十七、祸起肘腋
  无巧不成书。
  李良的兵马走到赵都城邯郸郊外的时候,正碰到一支浩荡的仪仗队伍也要进城。这支队伍足有一百多人,而且都骑着马。马队的中间是一辆装饰华丽的冠盖大车,一望便知绝不是一般官员的排场,而是王室仪仗。
  李良想:莫不是正巧碰见赵王了吧?那敢情好,免得到时候申请入宫觐见又是一套烦死人的手续,干脆就在这里汇报工作,完了直接拉上援军重返前线,多爽快!于是李良和随从都翻身下马,整理着装,毕恭毕敬地拜伏在路旁!
  不料,车马仪仗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兀自从李良身边驶过,把拜伏在地上的将军当成了空气。可怜李良一片诚心,不敢起身,饱饱地吃了一顿马蹄子扬起的浮尘,等他抬起头来,整个人已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这时,仪仗队伍中才跑来一人,答谢李良。一问才知道,原来方才经过的根本不是赵王,而是赵王的姐姐。这个贵妇今天跑到郊外野餐,喝酒喝醉了,所以不下车亲自答谢,就派一个下人来打发李良。
  李良站起身来,又羞又恼,脸气得煞白。心想:一个妇道人家,安敢如此!
  李良确实该生气,因为他是一个将军。在秦汉时代,将军的地位很高,虽然在级别上低于丞相,但却是社稷国运之所系,帝王性命之所托。将军每次领兵出征前,朝廷都要择吉日,设坛行拜将礼。在礼仪中,帝王要亲手将虎符印信交予将军,以表示将社稷兴亡的重任托付其人。所以,将军地位之尊,职权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李良虽不是什么名将,但也好歹是一个正牌领兵的将军,赵国三大主力之一,理应受到尊重。

  但是他却给一个妇道人家羞辱了,而且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羞辱了,这个影响那是相当恶劣。
  部下都为首长鸣不平,其中一个参谋愤怒地说:“天下畔秦,能者先立”,武臣自己的能耐向来都不及将军,现在他家一娘们居然敢这么拽,这口气怎么能随便咽下去?依我看,追上去,宰了她!
  对!宰了她!愤怒的士兵们齐声喊道。
  如果李良是一个名将,那此时他一定会稳住部下的情绪,说一些“要以大局为重”、“不可因私怨而废大义”之类的屁话。但可惜他不是名将,他只是一个自诩甚高的无名之辈,所以这件事的结果是:李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失去理智的李良立刻想到了秦朝政府方面给他的空头许诺,于是他毅然决定反他娘的,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事态就此失控,李良点起兵马杀了武臣的姐姐,又向邯郸冲去。邯郸此时几乎不设防,至少是不对李良设防,所以李良轻易就攻占了城池。随后,他把赵王武臣、左丞相邵骚给杀了。可怜武臣,自打坐上赵王的宝座后,就一天都没有顺心过,先是被人绑做了肉票,现在又干脆连脑袋都掉了。
  但是张耳陈馀却趁着混乱跑了。他们之所以能跑掉,是因为他们在赵国耳目众多,早就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活动能量有多大,武臣和邵骚很可能一直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现在因为事出紧急,两人跑得匆忙,来不及带上另外两个牵线木偶,武臣和邵骚就被抛弃了。
  张耳和陈馀跑到邯郸城外后,收拢数万残兵败将,并与众门客商议下一步棋的走法。其中的一个门客提出:两位主公都是外地人,想要整个赵国都听你们的恐怕不容易,还是要立赵国之后,树一面大旗,这样才有胜算。两人觉得有道理,于是苦苦寻找多日,终于找到一个叫赵歇的,是赵国苗裔,就赶紧把他立为赵王,临时居于信都。
  也是凑巧,张耳陈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身居邯郸城的李良居然一点动静也没有。大约他早已把张耳陈馀列入战场失踪人员名单,以为就这样可以万事大吉了。直到有一天李良陡然听说张耳陈馀没有失踪,而且还又扶了一个赵歇做赵王,这才大惊失色,赶忙征兆部队前往围剿。
  在信都城外,陈馀早就在列阵欢迎李良了:李良,你也就是靠偷鸡摸狗才能赢个一两把,当面锣对面鼓你以为你还能赢得了我么?
  李良果真大败,部众损失殆尽。
  这下真的此处不留爷了!李良很懊恼,本想趁乱割据一方,不料一仗惨败,连邯郸都保不住了。无奈的他只得拿着先前政府给的劝降信,跑到章邯那里求救,丢下邯郸城不管了。
  然而陈馀也没有乘胜拿下邯郸,因为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突然有一支秦军从北方南下,袭击了他的后方,把赵王和张耳围在了巨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