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40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话不可当真,仅是敷衍之词罢了!
  向秀无法像稽康一样刚烈,仅为了求生而无奈当官。拜名气所托,官越做越大:

  先后担任了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
  向秀推崇老庄,面对曾饱经战火蹂躏的中原大地,作隐士时还提倡过“任自然而不加巧”的黄老之治。然而,在司马氏放纵士族巧取豪夺的政局下,向秀退缩了。他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完全地消极无为。如同另一个徐庶,向秀在司马氏控制的朝廷中不发一言、不献一策,以沉默对抗强权,史称“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日期:2012-03-23 22:25:31
  62、心死
  魏景元五年(264年)春,随着邓艾、钟会相继被杀,晋公司马昭又了结一桩心事。一代奸雄篡魏之意迫在眉睫,在轻舒一口气后,他心头涌现出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念头:

  皇帝位置已越来越近,几乎触手可及,是时候再次犒劳一下自己了!
  在司马昭示意下,曹魏帝国立即封“为国忧劳”的公爵为晋王,并赠送十郡地盘作为奖品。为了庆贺自己封王,司马昭在夏季让曹家改年号为咸熙元年,又分别追封老爹司马懿、大哥司马师为晋宣王、晋景王。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曹魏帝国已是名存实亡,就差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对司马氏不甚高明的把戏,柏杨先生讽刺说:
  “禅让列车到达‘封王’,下一站便是终站。参考一世纪王莽夺取西汉政权、三世纪曹操夺取东汉政权的程序,可发现司机和乘客虽然不同,而禅让列车所走的轨道,仍是同一轨道,甚至连站台的名称都没有改换”。
  看着曹魏江山即将改旗易帜,向秀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经历了嵇康、阮籍的先后离去,在极度悲痛、惆怅、迷茫、徘徊中,向秀忽然大彻大悟,对生命历程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认识。他的心境逐渐趋向于淡泊和宁静,转而将全部心血和精力,用于阐发庄子思想的精髓。
  令人遗憾的是,向秀用了超过整整十年的时间,仍未能注解完《庄子》中最后的《秋水》和《至乐》两篇,就于司马炎登基的晋咸宁元年(275年)去世了。
  世人评论说,向秀所著一书、一论、一赋三种作品,均为问鼎之作:
  一书:《庄子注》开创玄学注《庄子》新思路,后人难望其项背;
  一论:《难养生论》匠心独运,与嵇康难分高下;

  一赋:《思旧赋》堪称绝唱,魏晋时期无赋可与之比肩。
  对于向秀未注解完的《庄子》,又引发了历史上的一起公案。
  向秀去世后,所有遗稿皆由两个儿子保管。当时,向秀二子年龄尚小,见一个叫郭象的士人专程前来拜读遗稿,就把遗稿给了郭象。郭象发现向秀居然还有《秋水》、《至乐》两篇没有注完,不禁动起了心思。他将向秀书稿重新整理了一遍,又抄来嵇康、司马彪等人《庄子注》中的精华,进而发挥自己的哲学见解,建立了带有郭象烙印的哲学体系,然后就出版了郭象版《庄子注》。因为郭象《庄子注》广泛吸收了各家《庄子注》的成果,集各家之大成,特别是在向秀注的基础上述而广之,所以郭象注比向秀注更为流行,成为玄学发展的顶峰之作。郭象从此声名鹊起,其《庄子注》遂取代各家《庄子注》流传下来,乃至唐朝以后向秀注及其他魏晋人士的注解都失传了。

  一个半世纪后,南朝刘宋文学家颜延之在《五君咏?向常侍》中,对向秀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日期:2012-03-24 12:06:55
  63、南阮
  竹林七贤最懂音乐的三人,除了嵇康、阮籍,另一位则是年龄第二小的阮咸。
  阮咸,河南开封人,其父阮熙是阮籍兄长,曾做过武都太守。他和叔父阮籍同样旷达不羁,人称他俩为“小阮”、“大阮”。阮咸年龄不大,却以三最闻名:

  最有名的事情:晒丨内丨裤;
  最可笑的事情:与猪共饮;
  最出彩的事情:快驴挥鞭追老婆。
  阮氏是个大家族,好几百号人住在一个区域内。住在北边的人大多比较富有,人称“北阮”;住在南边的人都很贫穷,人称“南阮”。阮咸成长经历与阮籍颇有类似之处:自幼家贫,自卑心重。叔侄二人自然住在南边。少年阮咸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但平时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在他人的歧视和冷眼下,阮咸索性一个人呆在家里,不与外界交往。

  农历七月七日,按照汉代传下来的民俗,各家各户都要把衣物拿出来晒一晒。
  七月的阳光炽热夺目,强烈的紫外线对那些发霉、长潮的衣服、被褥,具有良好的消毒功效。不过,随着门阀势力的崛起、社会风气的蜕化,人们晾晒衣物的目的,却逐渐演变为一种炫耀:
  大户人家将锦绮璨目的绫罗绸缎挂出来,让色彩鲜明的服装随风飘舞,犹如举办一个家庭时装展。贫苦人家则把旧衣服熨了又熨,把破损和补丁掩盖起来后,才勉强把衣服拿出来晒。
  南北阮氏一穷一富,在矛盾中就有了故事。
  一大早,“北阮”高高兴兴把好衣服挂出来。他们相互打着招呼,大声炫耀着。阮咸生性放荡不羁,不大管什么旧规矩的约束。他看到那些浅薄之人的厌恶之举,不禁皱了皱眉头。阮咸没名牌可晾,就回到屋里拿出一条寒酸的布犊鼻裈(短裤),然后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高高地挑起来晒到庭院里。皱皱巴巴的短裤晾于光天化日之下,迎风放肆地招摇着。阮咸以独特的不雅方式默默地示威:

  你们的衣服再好,面对自己的一条破短裤,有什么阔好摆呢?
  “北阮”看了大不是滋味,其中一人专门跑来问阮咸:
  “你怎么挂了一条短裤出来晒呢?”
  “既然这个节日到了,我也未能免俗,表示一下意思吧!”?
  阮咸家虽贫,士族门第之优越感和身份不减。阮咸虽未能免俗,但所作所为亦不同流俗。一问一答之间,“未能免俗”的成语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阮咸少有夙惠,曾与叔父阮籍一同饮酒宴游。虽也好酒,但与叔父不同之处,是他独特的喝酒方式。阮咸不喜与人结交,只喜与亲族一起饮酒弦歌取乐,尤其与从子阮脩意气相投。当他兴致来时,对酒一概来者不拒:
  一不管酒的质量如何,二不管是谁家的酒,三不管身处何种境地。
  酒一旦入口,阮咸就迅速进入一种忘我状态,神仙亦不如吾哉。
  一次,阮咸与族人聚集在一起饮宴。魏晋时期的酒,类似今天的米酒,酒精浓度不高,有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大家都嫌小杯子喝得不过瘾,干脆把酒盛在大瓮里,几个人围坐在瓮前,用盆勺酒相向而酌。一群人正喝得酣畅淋漓之时,忽然跑进来一群猪。猪群闻到酒香后,不客气得拱着鼻子与人争饮,众人连忙轰赶这群不识趣的家伙。当大猪们被赶走之后,人们返回原席一看,却被一幅奇异的画面给惊呆了:

  醉醺醺的阮咸与一头小猪头挨着头,一块儿扎在盆子里喝酒呢!阮咸和小猪都喝得美滋滋,人兽之间竟不分彼此了!
  众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好意地提醒阮咸说:
  “快把那猪赶跑吧!它正与你痛饮呢!”
  阮咸带着半分清醒、半分醉意,说出一句放达不羁的豪气之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