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35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与断头鬼魂诀别后,嵇康深受感悟而灵感大发,接连创作了《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四曲“嵇氏四弄”,又与蔡邕所创“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著名琴曲。数百年战乱之后,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好马配好鞍,葡萄美酒要用夜光杯来饮用,才能尽得其味。
  嵇康奏得一曲声播四海的《广陵散》,离不开手中檀木琴。为了这张琴,嵇康不但卖去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佩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作琴徽;琴囊则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绝对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山涛竟想乘着醉意将琴剖开,激得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此琴才免遭大祸。
  沉浸在音乐海洋中的嵇康,突然被拉回了现实:
  一队身披铠甲的武士不请自来,粗暴地喝断了《广陵散》。

  接着,他就被士兵带走了。虽然大祸临头,嵇康俊朗的面庞却未露出一丝慌乱。临行之前,他从容背上了陪伴多年的心爱木琴。
  日期:2012-03-03 15:26:37
  54、千古绝响
  魏晋时代,杀气与文气俱盛。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无辜下狱,在曹魏帝国激起了轩然大波。

  极短时间内,数千地方豪杰纷纷上书,请求与嵇康一同入狱。无疑,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向朝廷施压,以图成功营救嵇康。嵇康粉丝团雪花般纷飞的请愿信,展示了嵇康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更让司马昭感到不安。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同流合污,又藐视儒家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已成为司马氏代魏路途上的一颗绊脚石。
  主审法官钟会候准时机,火上浇油地向司马昭说道:
  “今日四海升平,天下归心,嵇康却始终不愿臣服主公,而且怠慢礼法、藐视朝纲。昔日,姜子牙诛杀齐人华士、孔子杀戮鲁人少正卯,都是因为这些所谓名士恃才傲物、蛊惑群众、轻蔑礼法。所以,圣人才执礼教之剑杀之。现在,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煽动民众、诽谤礼教,为自古圣贤所不能容。故而,主公应处死嵇康以敦正风俗、清洁王道!”

  钟会引经据典的一番话,将杀害嵇康的理由说得义正词严。
  司马昭对嵇康本有必杀之心,听后更是理直气壮:此人长此以往,恐将危及我太平江山!借吕安案将他牵连进去,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
  很快,朝廷就对吕安案作出了终审裁决:
  主犯阿都因不孝及涉嫌谋反的重罪,被判处流放。从犯嵇康由于为阿都作证,属于不忠不孝之人,为示惩戒特判死刑,而且立即执行!!!
  司马昭看似荒诞不经的草率结案,隐藏着极其深刻的用意:
  司马家族正要以杀伐立威,借嵇康人头震慑那些不肯合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名士!而且,唯有毫不讲理、专横野蛮的杀戮,才能彻底显示专制的绝对性,在社会上营造出恐怖气氛,造成人心畏惧。在中国历史上,这起荒谬冤案不是第一起,更不是最后一起。只要对人性的践踏缺乏制度上的束缚,此类恐怖手段必然反复上演。

  收到判决结果后,嵇康平静接受了这个晴空霹雳。
  身处异首的结局,早在情理之中。任何体制无论纸上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若在执行中没有平衡制约的力量,必将演变为吃人机器。自己一贯“薄汤武而非周孔”,不过是以一己之力,来制衡重礼法儒学的名教体制。
  明知是螳臂档车,明知是不可为而偏要为之,嵇康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
  站到当权派的对立面,注定要以生命为代价。人之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是非成败转头空,但留清白在人间!
  嵇康被推上法场的那天黎明,三千名太学生集体上书司马昭,要求拜嵇康为师;北方各地数以千计的豪杰,也从四面八方涌入京城声援嵇康。为了解救嵇康,早已解体的“竹林七贤”另外六人再次相聚,一起面见司马昭为嵇康求情。

  在专制社会,民意从来就非独夫民贼所顾虑的东西。
  司马昭以沉默敷衍应付了山涛等六人,随即密令卫戌部队在法场加强戒备。待万无一失之后,司马昭使者才显身刑场,当众宣布维持原判。
  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刑场四周一片山呼海啸。群情激愤的太学生和各地豪杰一起冲向法场中央,与设置壁垒阻拦的武装士兵产生了猛烈的肢体冲突。
  看着黑压压的支持者们,奋不顾身地冲击着士兵们的防线,以血肉之躯对抗盾牌和木棍时,嵇康的眼角湿润了。此刻,他心中涌动着一种情感,叫做“感动”:
  自己孤傲一世,想不到竟有如此之多的追随者!

  嵇康摇了摇头,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既然已对儿女作出了最放心的安排,让他们前去投靠山涛,自己可以从容上了刑场了。
  宁可放弃一切名利,惟独不能没有音乐。
  身材伟岸的嵇康抬起头来,眯着眼睛看了看日影。见行刑时间尚早,他便向哥哥嵇喜索要了钟爱的檀木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嵇康手抚琴弦,为酬谢断头台下奔波的诸多友人,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喧嚣混乱的法场上空,顿时传来清新悦耳的琴声。琴声是如此空灵飘逸,又是如此清秀温婉,犹如天籁之声降临人间。争斗的人群逐渐平息下来,静静感受着最后的《广陵散》,沉醉于那优美的旋律中。

  行刑台上的嵇康,俊美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与忧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此时,嵇康心中没有对生的眷念,更无对死的恐惧。他只是专注弹奏着,一代名士的最后风流,全部注入到《广陵散》中。琴音丝毫不乱,嵇康整个人仿佛已与永恒的天地化为一体,生命的璀璨幻化为飘逝的琴声,撒播于寂寥无声的世界!
  曲毕,嵇康望着台下挥泪饮泣、仰天号陶的青年学子,略带惋惜地说:
  “袁淮曾经要我传授此曲,但我没有同意,《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是他为世人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嵇康看见太阳升起,却看不到太阳落下了。他因不肯依附司马氏而从容赴死,一腔正气化为清气,一腔热血化为长虹,宛如一颗追求自由的流星,划过黑暗的天际。
  魏景元三年(262年),嵇康遇害,年仅三十九岁。三年后,司马炎立晋代魏。
  日期:2012-03-04 11:35:12

  55、千秋佳士
  千秋佳士千秋现!
  蓬勃盛世固有惊天伟世之才,风烟乱世亦不乏英杰豪雄。
  世人多轻求他人苟以生命而怜之,嵇康则落落然而独去,亦不枉此生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只能被强权扼杀一时,却会被各时代的仰慕者所激赏。南朝刘宋诗人颜延之,就在《五君咏.嵇中散》言道: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先,吐论知凝神。

  立欲忤流议,寻山洽隐论。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嵇康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乃真性情之音乐家、哲人、诗人、狂人。这位集魏晋风流之大成的真名士,至死也没有丢失自己的翩翩风度。如此风华绝代,如此傲骨铮铮,何人能再演绎?古往今来傲世者无数,有几人能兼具嵇康的优雅与骄傲?
  人类历史只有一个嵇康,已随广陵散的琴音而绝矣!
  对嵇康之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