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32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五石散价格不菲,即便兼具美容、治病双重功效,也无法保证能大行其道。真正让五石散大红大紫,历尽百年而不衰,则是它惊天地、泣鬼神的独门功夫:
  壮阳!
  何晏身为驸马却身性风流,不但正大光明的纵情声色,更是风流的举世若狂。
  托汉末纷乱的福,儒家传统礼教伦理,对个人束缚已不再严重。何晏作为当世最著名的哲学家,与两位忘年交老友夏侯玄﹑王弼共同倡导玄学,开创魏晋玄学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
  问题在于,娇贵秀美、宛如女子的美男子,往往缺乏男子汉的钢筋铁骨。

  何驸马到处拈花惹草,很快就不堪劳累而骨软无力。即便美眉玉体横陈,他也难再挺枪上马、风流快活了。不过,自从服食独家秘治的五石散后,难言之隐一夕解决。在灯红酒绿的秦楼楚馆内,何晏凭借持久超强的床上战斗力,与诸多红颜知己连续奋战,大享鱼**欢。
  由于驸马爷在外太过善战,一不觉意就冷落了家中娇妻。金乡公主为此醋意大发,一气之下跑到何晏母亲沛王太妃那儿去告状了。
  所谓“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老婆可以不理,兄弟不能不顾。
  何晏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无私精神,若干年后将自己的伟大发明告诉了两位小老弟夏侯玄和王弼。两位玄学大师听后大为兴奋,敢紧要了药方回家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啊!
  日期:2012-02-24 21:08:48
  49、荒诞之源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
  作为行之有效的壮阳奇药,五石散在何晏、王弼、夏侯玄三位名士鼎力推广之下,为许多男性解决了生命中的大问题,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五石散遂成为士族子弟居家旅行随身必备的“良药”。

  五石散价格虽然昂贵,但市场潜力无比广阔。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众多商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五石散的产销行列中。在很短的时间内,消费者就可方便购买这种“一旦服用,便难戒掉”的上瘾药剂。有何晏、王弼、夏侯玄联决担任形象代言人,外加商家的推波助澜,五石散不久就流毒天下。
  五石散所产生的诸多奇妙反应,为魏晋风度奠定了坚实的药物基础。
  江湖有言:越了解五石散,越理解荒诞不稽的名士怪举。
  五石散含有硫化等毒性成分,具有类似摇头丸的功用。人服用后肉体虽然忽冷忽热,陷入一种莫名的苦痛之中;精神却得到了彻底解脱,进入了恍惚忘我的神仙境界。
  现实的苦闷、世俗的忧伤、生活的烦恼,内心的迷茫,全都被抛在九霄云外。一切都可以忘怀,只剩下超凡脱俗的美妙感觉。当药性发挥到极至时,人会达到忘我的境界,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不能拘束自己。人就是万物的主宰,凡事皆可随心所欲,人心会变得异常兴奋而不能自控。用剑劈苍蝇、大街上裸奔,任何匪夷所思的奇异行为。对服用五石散的士人来说,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自从与五石散结缘后,魏晋名人必然嗜酒如命,放浪形骸,举动惊世骇俗。
  一个品尝了“五石散”牌摇头丸兼伟哥的士人,会知道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
  吃了五石散,皮肤更敏感!
  为了解决衣服与肌肉摩擦的痛苦,更好地发散身体的热气,魏晋名士大多穿松软、宽大、质地薄、透气性好的软旧衣,绝不会去穿厚实或者未脱浆的新衣。受技术限制,要想衣服软,只有减少服装的洗涤次数。所以,名士们不得不一件衣服穿俩月。有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窝,虱子们就成群结队地乔迁新居,和名士们结下了同袍之缘。
  对身上的虱子,名士肯定要拒之门外。

  “搔虱而谈”,悠然成为魏晋名士之间,一种非常风雅的行为了。
  透过五石散的功效,名士们体会到了“恍兮惚兮,惚兮恍兮,玄之又玄”的飘散感觉。对老、庄之道所述的虚无境界,大家就有了感性认识。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下《道德经》、《庄子》的学习体会,会比较容易产生共同语言。
  何晏、夏侯玄、王弼三人带头学习老、庄之道,倡导清谈,开一时之风气。
  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所谓“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道”或“无”创造一切(无中生有),“无”是世界本源,“有”需要靠“无”才能存在。
  依此推论,何晏等人成功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一套理论。为了加强说服力,他们搬出老古董当案例,坚持认为圣人没有无喜怒哀乐,因为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所以主张“圣人无情”(圣人完全不受外物影响),从而推导出人世间以“无为”为根本。
  任何学说,只要基本上能自圆其说,就会有一定的生命力。
  何晏的理论过于抽象,一般人理解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去驳斥了。于是,一套玄学体系(老庄思想在魏晋时期的高雅称呼)就隆重诞生了。有何晏等名士提倡,外加五石散的药性配合,魏晋期间一时玄风大盛,谈玄论道(瞎扯淡)成为时代热潮。
  自然而然,何晏等三位高人就是玄学贵无派的开山鼻祖了。

  魏嘉平元年,(249年),五十六岁的何晏作为曹爽同党,被司马懿所诛杀。
  此前几年,精通易学、善论阴阳的管略见到这位昔日美男后,做了以下评论:
  “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鬼幽者为火所烧!”
  五石散并未使何晏长期精力旺盛,反而让他大伤元气,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就算不被别人砍脑袋,自己估计也活不了多久。同年秋天,王弼小朋友也因曹爽垮台而丢职,很快遭疠疾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五年后,因接受曹芳龙凤衫血诏、剿除司马氏之事败露,夏侯玄被妹夫司马师所杀,年四十五岁。

  三位仁兄肉体虽死,精神仍“永垂”了几百年。
  在三位大哥的带动下,声名显赫的“魏晋风度”启动了。在三人身后,七人高举“清谈高于一切”的大旗,领导士族子弟们进入了魏晋风度的黄金时代……
  日期:2012-02-25 19:44:07
  50、酷哥
  竹林七贤,是后人对魏晋时期七位脱口秀名角的统称。

  在郁郁葱葱、接天蔽日的山阳(河南修武)竹林中,几位高矮胖瘦不一、年龄亦有悬殊的读书人,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飘逸空灵。潺潺河水流过这片安适的土地,更为竹林增添了几分妩媚与静谧。
  肆意酣畅之际,他们想起了东汉建安(196—220)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文学家。七位前辈,代表了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外的优秀写手,故曹丕带头称之为“建安七子”。因他们曾同丨居丨魏都邺城(河南安阳),故又号“邺中七子”。
  抱团取火,强过单枪匹马打天下。
  竹林中人以拿来主义方针自我营销,遂有了一个时代的象征: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爱恨情仇,世家大族的精神追求,司马家族统治下的社会原生态,全都浓缩在七人身上。透过他们的个人境遇,人们可以清晰看到光怪陆离、带着致命缺陷降生的晋王朝!
  七贤的故事,首先从一个叫嵇康的人开始。
  嵇康,安徽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人穷未必志短,这位奇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骨子里的艺术细胞,使他善鼓琴,会作曲,书画皆绝,修炼得声音悦耳、文采卓越、风度非凡。

  天生丽质难自弃!嵇康不仅气质优雅,外貌也美到极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