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27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仇恨的种子,在贾南风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只待时机一成熟,就会开出狰狞血腥的恶之花!
  日期:2012-02-09 22:50:18
  放着卫瓘漂亮贤淑的女儿不娶,偏要取黑矮丑陋的贾南风为媳,司马炎本已大不高兴。此刻,又出现了孙子在母亲胎内就被残杀的恶性事件,司马炎雷霆震怒,有如一头浑身喷火的狂狮,恨不得把贾南风撕得粉碎!
  贾南风惹火烧身,只能惶恐不安地等待灭顶之灾的降临。
  上天忽然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司马炎正要废掉太子妃,耳畔响起了温柔的声音:

  “贾充有大功于朝廷,贾南风年少不懂事,虽有妒杀之罪,看在她父亲的面上,不可废掉她。”
  关键时刻,杨芷出面挽救了贾南风。
  杨芷庇护贾南风,是想让贾南风欠自己一个很大的人情。日后,自己做了皇太后,控制贾皇后还不顺理成章吗?但是,她的判断严重失误:
  贾南风非但不感激她,反而对她充满了仇恨!在贾南风心中,根本就没有“感恩”两字。她侥幸保住了太子妃之位,却认定是杨芷向皇帝告密,暗中与杨家结下了仇怨。
  杨芷或许不是农夫,但贾南风绝对是一条毒蛇,内心和外貌同样丑陋的女蛇!
  杨骏不知女儿好心没好报,趾高气扬地当上车骑将军,还获封临晋侯。虽有人上书说他器宇太小、目光如豆、不能托付重任,但司马炎一概不予理睬。
  有皇帝撑腰,杨骏的良好感觉一下就膨胀起来。见到老同事变得洋洋得意,骄傲不可一世,平南将军胡奋善意提醒他说:

  “你自从有了女儿作后台,忽然就变了嘴脸,不是吗?观察历代史迹,凡与皇帝结亲,没有不满门屠灭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你女儿不也在皇宫吗?”
  “我女儿只不过给你女儿当婢女而已,对家人即无好处也无坏处。”
  对胡奋的话,杨骏认为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嫉妒自己女儿抢了他女儿皇后的位置,冷笑两声就置之脑后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司马衷脑子不好使的情况,已逐渐被民间所了解。
  司马炎护犊心切,不想让别人说儿子是个傻蛋,就派了两个亲信去观察司马衷,并意味深长地吩咐了一句话:

  “太子近来似乎很有长进,你们去看看怎么样?”
  两人转了一圈回来后,一个人顺杆往上爬,按司马炎的意思为司马衷说了句好话。另一位叫和峤的大臣平日装模作样,此次却难得公正:
  “皇太子圣质如初(低能依旧)。”
  和峤话虽委婉,仍难掩对未来乱世的深深担忧。对弱智人士君临天下的后果,许多重臣都有清醒的认识。即便是生活糜烂、比皇帝还奢侈的元老级人物何曾,也感慨万端地对子孙说了一番不吉利的话:
  “我们现在的生活极尽荣华富贵,可等你们长大之后,就要遭遇乱世了!”
  何曾,河南人,比皇帝老爹司马昭还大十二岁。他承袭了父亲爵位在曹魏作官,与司马懿私交深厚,在司马炎废曹立晋过程中出过大力,被封为太宰(上三公之一)、朗陵公,朝会时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

  何曾不顾一切肆情纵欲,浪费之狠名动天下。他每天吃价值一万钱的饭,还说没什么好吃以至无从下箸。这位官场混混上班不办公,绝不逆老板之意直言进谏,一味明哲保身当乌龟,连子孙后代的安危也顾不上了。最后,何老乌龟也真能活,居然熬到七十九岁才断气。
  与缩头龟何曾相比,和峤至少还能为儿女着想说句真话,层次上高一个等级。
  卫瓘此时兼任太子少傅,身为太子老师,他岂能不知这位笨学生智商的高低?
  他暗自为国家前途担忧,可每次欲提醒司马炎,却不方便开口。担心此事之人虽多,可谁敢当出头鸟劝皇帝另立太子呢?
  正巧,司马炎要在陵云台设宴与下属聚会,机会难得啊。
  众人席地而坐(晋朝尚未引进板凳,宋朝因木材短缺才放弃木地板,改用少数民族环保的板凳),酒过数寻之后,大家都有一些醉意了。卫瓘陪侍在旁欲言又止,如此吞吞吐吐两三次,最后只是用手抚摩着司马炎的坐榻,自言自语道:

  “此座可惜了!”
  司马炎立刻领悟,随即岔开话题,吩咐侍从把卫瓘扶起来送走:
  “阁下真是喝醉了。”
  既然皇帝不纳谏,卫瓘从此不再多口。
  司马炎执意要立司马衷为接班人,为封众人之口,不得不对儿子进行一次考试。

  一天,司马炎设下宴席,命太子宫的大小官员全都进宫欢宴。然后,他将下面呈报的若干请示密封起来,转交给司马衷裁决。
  以司马衷的脑袋,根本不可能处理好这些公务,如何是好呢?
  贾南风大为恐慌,急请外人代为回答。隐姓埋名的枪手也确实厉害,不但答得头头是道,行文用字更是引经据典,文情完全符合古人原义。贾南风看后大喜,正当她准备交卷时,东宫随从张泓一语惊醒梦中人:
  “陛下深知太子不喜读书,这份答卷却如此深刻华丽,万一他追究代笔之人,反而会把事情弄砸了。不如简单明了,直接说出意见。”
  “有理!那就由你来另写一份,将来富贵与你同享!”

  张泓当即撰写草稿,将文雅版翻译成初浅版,然后让司马衷依样照抄。于是,一份太子回函就炮制出来了。
  司马炎看到答卷后,自然十分喜悦:
  太子答得虽不甚得体,但至少有模有样,说明其头脑仍算清醒,可以平息关于他智商的议论了!
  大厅广众之下,司马炎把答卷首先送给卫瓘过目,卫瓘大为狼狈。
  对皇帝掩耳盗铃的做法,作臣子的又能怎样?明知有假,但终审官硬说查无实据而裁定答题有效,卫瓘还能说什么呢?

  司马炎的举动,让大家马上醒悟卫瓘一定说过些什么。贾充宴后,派密使告诉女儿:
  “卫瓘那个老不死的奴才,差一点破了你家!”
  仇恨的种子,在贾南风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只待时机一成熟,就会开出狰狞血腥的恶之花!
  日期:2012-02-10 21:37:39
  41、刀枪入库

  在荡平四海之后,司马炎武备上干得第一件事,就是偃武息戈。
  国家统一了,没有什么大战可打了,养那么多兵干什么?司马炎不过做了一件该做的事。但是,这次休兵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非议。
  事情的起因,源自司马炎平吴后发布的一份诏书:
  “东汉末年四海分崩离析,各州刺史内管民政,外领武装。而今天下一统,自当使干戈宁息。各州刺史职责应恢复两汉王朝鼎盛时的原状(只管政治,不管军事),州府及郡府所统之兵全部撤销。大郡设武吏一百人,小郡设五十人。”
  司马炎认为天下为一,诸州无事,于是罢州郡兵,以示天下大安。地方上剩下的那点武装,只够抓抓小偷,维持一下社会治安了。

  对皇帝的这道命令,镇守南疆的交州牧陶璜立即上书诉苦:
  “交、广二州东西数千里,计有蛮夷六万余家,而朝廷能征召差役的不过五千余家。两州齿唇相依,全靠兵力镇服。此外,宁州(云南)境内蛮夷据守河川上游,无论水陆路都跟交州相通。州府之兵不宜裁撤,以免兵力空虚!”
  陶璜所率交州兵原有七千,经累年征讨死亡减耗,只余二千四百多人,仅及封国中次国的军队人数。鉴于交、广、宁三州情况特殊,司马炎对此三州总算手下留了情。
  仆射山涛事事“随帝意所欲为先”,处处替自己打算,以至曾让人鄙视道:
  “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