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11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向司马炎推荐了一个合适的人选接替自己的职务。此人不但是干练之才,完全具有独当一面的真才实学,更是坚定支持羊祜伐吴之策的两大铁杆支持者之一。

  这位时任度支尚书(财政部长)的人物,名字叫做杜预。
  挨了石鉴的黑棍后,杜预在家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当石鉴因弄虚作假而暗淡无光之时,杜预就鲤鱼打挺,沾老婆大人(司马炎亲姑姑)的光重新成为朝廷大员,当上了尚书。
  杜预是个实在人,头顶乌纱帽,并非全心全意向上专营,至少想着要为平民百姓办几件好事。他看到黄河渡口河南孟津地形凶险,便奏请在相邻的富平津新建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
  参与决策的大佬们根本没兴趣实地考察,就用了一个非常可笑的理由来反对:
  “商朝建都黄河之北,周朝建都黄河之南,历代圣贤都没有建桥,一定有不可以建桥的原因。”

  这句话摆明了说,就是今人不如古人,老祖宗既然没建,我们也就不用瞎折腾了。
  杜预是个实干家,曾去过现场,咨询过桥梁专家,知道大桥一定能建起来。他是一个倔强的人,对利国利民的事情,一定会坚持不懈。在杜预死缠烂打下,上头架不住这个二楞子,只好从了吧。
  预算一到手,杜预马上现场办公,亲自督促建桥,果然顺利解决了大佬们嘴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大桥竣工之日,皇帝亲率文武百官到桥头设宴庆祝。司马炎举起酒杯,向杜预致以最高的嘉奖:
  “非君,此桥不立。”
  经历了起起落落的风波后,杜预已修炼得极为老道。面对大老板的祝贺,他作出了最佳的回答:

  “非陛下之明,臣亦无所施其巧。”
  这位“明君”在剪彩仪式完成后,马上派了一堆官员坐地收钱。没钱?没钱您自个儿游泳过黄河吧!晋帝国没有修路便民的习惯,行路难是有西晋特色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
  几年后,司(司隶校尉辖区)、冀、兖、豫、荆、扬六州大水成灾,又有螟虫伤害庄稼。对这场严重的天灾,司马炎向左民曹(民政部)和度支曹(财政部)下发了严厉的诏令:
  “何以佐百姓?”
  已晋升为度支尚书的杜预在数个不眠之夜后,为皇帝作了一份详细的应对方案:
  “这次水灾,东南受害尤剧。宜敕兖、豫等诸州整修两汉时代留下的旧有河堤,使其能储蓄河水。对其他河川,应迅速铲除河床淤积,使水流畅通,让饥民能捕获鱼菜螺蜯等维生,这是目前救难的方法。等洪水退去后,对被淹没过和被淤积过的农田,每亩只可征收几茶盅象征性的田赋,这是明年救难的方法。太仆(交通部)所属典牧(牧马事务署),有专供交配的种牛四万五千余头,平常不从事耕田,有的牛年龄已老还没有穿鼻,应该分发给灾民用来春耕,等到田产有收成后,再征收租税,这是数年后救难的方法。”

  如此巨大的难题,在杜预手中迎刃而解,司马炎不由得赞赏有加,立即批准实施。
  仰仗杜预这项策略的救济,无数灾民得以维生。这项成绩,仅是杜预尚书任内的成就之一。由于他进行的改革不可胜数,人们敬称其为“杜武库”,形容他意见百出,无所不有。
  将未尽事业托付给这样一个人,羊祜十分放心。
  在羊祜力荐之下,司马炎下诏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为官多年,从来没有骑过马,因为他根本就不会骑马。此外,他射箭的技艺也是非同一般的差。将羊祜的军政大权移交给一个如假包换的文弱书生,司马炎还真是信人不疑啊。
  杜预一到襄阳,就立即遴选精锐部队,向吴帝国西陵督张政发动奇袭,大破吴军。张政是吴国名将,对自己疏于戒备而遭受败绩视为奇耻大辱,不愿把实际损失报告吴主。当杜预通过线报收到此消息后,敏锐地意识到挑拨离间的机会来了。

  不久后,被杜预俘虏的吴国士兵全部被送回江东,张政战败之事遂江南皆知。吴主暴怒之下,果然免除张政之职,改由武昌监留宪驻防西陵。
  杜预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感戴羊祜的提携,终将以实际行动报答恩公厚意。
  日期:2012-01-18 21:33:23
  18、阿童
  晋咸宁五年(279年)秋,杜预观察到南方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自闰七月以来,吴军仅下令戒严,首都建邺的主力并没有西上。依常理判断,应当是吴军计穷,对保全东西两方已力不从心,只能全力保护夏口以东地区以求苟延残喘,已无力增援西部而使首都空虚。
  杜预之所以作出这番推论,是因为安东将军王浑上书说吴军欲北上,边戍皆戒严,朝廷乃决议推迟到明年再出师伐吴。杜预于是上表阐明自己观点,并力谏司马炎道:
  “陛下误会奏报,如舍弃百年大计纵敌生患,至为可惜。假如说有失败的可能,不出兵还有可说。而今,我方筹备十分周密,若或有成,则开太平之基;即令不成功,不过费损一些岁月罢了,又有什么舍不得而不去试一试呢?若再往后延缓,天时人事恐怕不像今日,臣恐将更为困难。今有万安之举,无倾败之虑,臣已准备妥当,不敢用模棱两可的暧昧之辞,为国家招来后患,请陛下明察。”

  早在杜预强烈建议即刻伐吴之前,就已有人递交了一份南征报告:
  “吴主荒淫凶逆,宜速征伐,若他一旦暴死,吴国更立贤主,则成为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死亡无日。这三个条件(吴国立明主、船毁、臣死)中,如果缺一,则吴国难图也。诚愿陛下勿失时机!”
  敢将自己列为灭吴必要条件的牛人,就是当了七年造船厂长的“阿童”王濬。
  王濬口气如此狂,胆量那么大,绝非今日才有,至少从他当厂长的那天起就有了。这位中国首任龙骧将军被羊祜安排造船后,就开始奉诏罢屯田兵大作舟舰。此时,别驾(州总务官)何攀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屯田兵不过五六百人,而建造船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如果人数过少,只怕后面的船尚未造好,前面的船就已经腐烂了。宜召诸郡兵合万余人造之,岁终可成。”
  王濬一琢磨是这个理,就打算奏报朝廷大举征募船工,不料却被何攀劝阻:

  “朝廷猝闻召万兵,必不听从,不如独断独行。万一批驳,公文一来一往,我们已经开工,势不能中止。”
  王濬绝非缩头缩脚的小脚媳妇性格。听到何攀的谏言后,他展现出干大事的魄力,先斩后奏,未经批准即征召治下各郡民兵,由何攀主持这项庞大的造舰工程。王阿童的船,不是一般的大,而是超乎寻常的大。其中,最大的船舰长达一百二十步,可载步兵两千余人,船面以坚木为堡,堡上筑有瞭望台,四边开门,能驰马往来。
  由于船厂工程浩大,造舰砍锯下来的短木碎片满布长江水面。碎片顺流而下后,又被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收集起来。
  吾彦身长八尺,旅力绝群,既能手格猛兽又富有文采。他出身寒微,几经努力也只不过混了个通江小吏。一次,吾彦看到一位将军带兵南证,军容盛大,不由得大为慨叹。一个看相的人安慰他说:
  “以君之相,日后也能如此,有什么好羡慕!”

  不久,吾彦的贵人就出现了:吴国大司马陆抗!
  吾彦转到陆抗手下当了一员小将,陆抗赏识其勇略而有心提拔。一天,当陆抗召集诸将开会时,一个军士忽然发狂,拔刀跃起见人就砍。就在诸将惊慌躲避之时,惟有吾彦举起茶几奋勇反击。就在两人搏杀进入高丨潮丨之际,陆抗一声大喝,军士立即收刀。在这次未打招呼的测试中,吾彦以行动赢得了众人的钦佩,顺利获得了提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