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6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出身名门世家,羊祜在笃重朴实之下,行事风格带着浓郁的雅皮士风采。仗着自己是老大,他不披铠甲,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在军营中溜达,也没人敢说三道四。个人警卫上,羊祜更是松松垮垮,在总司令身边侍卫的士卒不过十几个人。尤为出格的是,羊司令很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

  一天夜晚,羊祜心血来潮,想出营去郊外洒月光,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
  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毫不给老板脸面,严词拒绝道:
  “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除非我今日死在这里,此门才可以打开!”
  羊祜正色改容,连连向徐胤道歉,从此很少外出。
  在羊祜无为无不为的治理之下,荆州局面大为好转。

  司马炎遂下令取消江北所有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之职,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不久,朝廷又加封他为车骑将军。
  顺风顺水在荆州干了一年后,羊祜很快遇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吴国著名军事家陆抗!
  陆抗,吴郡(上海)人,名将陆逊次子,小霸王孙策的外孙,小羊祜五岁。
  陆抗十九岁时,父亲陆逊被人诬陷含恨而亡。当他葬父后还都谢恩之时,被孙权屏退旁人叫到了跟前。对这位全无准备的弱冠少年,孙老板严肃地从兜里拎出几条奏折,

  忽然发动了袭击:用过往别人告发陆逊的20条罪状,一条条斥责诘问陆抗。
  陆抗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逐条为父辩白,才得以消除孙权对父亲的猜疑。
  之后二十多年,陆抗仰仗父亲余荫和自身真才实学,一路升迁到吴国镇军大将军。他饱读儒家经典,继承了父亲的忠义,无怨无悔的效忠孙权。孙权临终前,带着三分愧疚、三分感动与四分作秀对陆抗说道:
  “朕从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的忠义产生了怀疑,辜负了你与你父亲。以前朕说的那些伤害你们的话,就让它烟消云散吧,朕决不会再提了。”
  陆抗四十多岁时,接替了病逝的左大司马朱绩,负责都督荆州军事并驻守乐乡(湖北江陵西南)。乐乡与襄阳相隔仅百余里,晋吴两军主帅可谓近在咫尺。陆抗觉察到羊祜举动后,对荆州形势甚为忧虑。他立即上疏提醒吴主切勿盲目迷信长江天堑,并归纳了十七条对时局的建议,可惜均未被采纳。

  陆抗的到来,亦引起了羊祜的警惕和不安。
  他一面加紧荆州的军事布置,一面密奏司马炎,建议利用已方占据长江源头之便利,在益州大办水军。这个想法不仅由来已久,更与当时吴国的一首童谣有关:
  “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抵达襄阳后不久就听说了这首童谣,并立即作出了判断:
  “此必水军有功,但当思应其名者耳!”
  正巧,他的一位参军、河南弘农郡人王濬小名就叫“阿童”,而且才干足以独当一面。不过,他侄儿羊暨对此人印象不佳,提醒叔父说:
  “王濬为人,志向虽大,但生活奢侈无度,不可担当重任,宜加以约束。”

  对侄儿的看法,羊祜如此回复:
  “王濬有大才,足够成就他的欲望,必可用也!”
  在羊祜升为车骑将军后,王濬调任为车骑从事中郎,后又转调为益州广汉太守。一次,王濬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之上,一会儿又益(增)一刀。王濬惊醒后,以为不祥。主簿李毅附会梦境,向他拜贺说:
  “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指王濬)其临益州乎?”
  不久,益州刺史皇甫晏被张弘所杀,朝廷果然升任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设计将张弘等作乱之人全部诛灭,因功被封为关内侯。王濬在任上广施仁政,树立威信,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王濬因政绩突出,要被征召为大司农。

  羊祜要平定江东,离不开“阿童”王濬的帮助。在羊祜的强烈要求下,王濬留在益州,在发迹地当上长江舰队造船厂长,兼监益梁诸军事,还荣幸地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任“龙骧将军”(龙骧之号始于此)。
  北方紧锣密鼓准备南征,南方未雨绸缪积极布防。
  一场意外变故,让南北两大高手提前过招。引发军事争端的肇事者,却是一位护卫东吴要地的守边大将。
  晋泰始八年(272年)秋,吴昭武将军、西亭侯、西陵督(湖北宜昌)步阐降晋。
  步阐,江苏淮阴人,吴丞相步骘次子,在父亲和兄长步协相继去世后继任为西陵督。步骘、步协、步阐父子三人世镇吴国边陲,长达四十余年。今日宜昌之繁华,如若追根溯源,步阐可谓功不可没。
  步阐久居边疆,对西陵满怀眷恋,却突然接到调回京都建邺的征召令。从荒蛮之地迁到锦绣江南,他非但毫无欢喜,内心反而充满了恐慌。在吴主喜怒无常、性好杀伐的统治风格下,所谓的调令,在步阐眼中却变成了行刑前的判决书!

  无论造化怎样此起彼伏,命运如何高低转折,人类对求生的渴望总是亘古不变。
  经历了二十多天的彷徨、痛苦,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或许出于求生的本能,或许是对朝政的极度失望,或许是对忠义束缚的彻底超脱,步阐放弃了对职责的坚守,为了尝试追求一条生路,最终选择了率城投晋。
  对步阐的惊喜大礼,羊祜欣然笑纳;对叛将的献城投敌,陆抗必须力挽狂澜。
  围绕着长江上游重镇的得失,晋吴两大势力提前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日期:2012-01-11 21:47:43
  11、运筹帷幄

  西陵之险要,与长江三峡之西陵峡密切相关。
  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峡北的秭归为屈原故乡。它西起巴东官渡口,东到宜昌南津关,全长12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因其峡中有峡,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而且礁石林立,浪涛汹涌,两岸怪石横陈,滩多流急,故成为三峡中最险峻之处。由西陵峡东出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豁然进入“极目楚天舒”的境界。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晋军水师顺流而下将畅通无阻。

  正因西陵地处长江上游的咽喉要道,晋帝国势在必得,吴帝国势在必保,任何一方都不会将此要地轻易拱手相让。
  晋帝国毕竟财雄势厚,司马炎兵分三路:一面派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卒直指江陵,一面让巴东郡监军徐胤率舰队顺长江而下攻击建平郡(重庆巫山),从东西两面夹攻以分散陆抗兵力,从而让担任主攻的荆州刺史杨肇直接去西陵援救步阐。
  对西陵督步阐的反水,陆抗不禁发出一声长叹。
  步氏父子治理西陵长达四十多年,在当地人脉深厚,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步阐身为镇边大将,早与其部属结成利益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叹吴主行事过于鲁莽,在未先派大军去西陵压阵的情况下,就轻率地试图用一纸调令将步阐与部属分开。老大,边将不同于别处官员,他手上可是握有几近私有财产的重兵啊!就算当惯了半独立王国诸侯的步阐不想反,其下属为了前途考虑,难免也会鼓噪头领跳槽呢!在晋强吴弱的形势下,西陵守军又有充分时间布防,胜算还真是相当之高!

  军情急如火,紧迫的形势已不可能留给陆抗太多感慨的时间了。在皱着眉头苦思良久后,陆抗开始行动了:他迅速调集各路大军包围西陵,然后立即围城构筑工事,一方面对内阻截步阐突围,另一方面对外抵抗西晋援军。
  吴军抵达西陵后,在陆抗严令督促下,日夜不停地加急修筑工事,仿佛晋军已经杀到眼前。在高强度的土工作业下,吴军士卒一片愁苦。各级将领求战心切,极不理解上司的作法,就集体向陆抗提议道:
  “今宜乘三军之锐急攻步阐,等晋国援军到时,我们已拔西陵。何必用包围的方法徒费士民之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