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校园招聘。一般省会城市名校的校园招聘会质量很好。尤其是211,985高校,他们的就业办对企业有一套相对严谨的审核机制。单位无论是规模和开放出来的名额都很好。你可能会问我只是普通二类本科院校或者独立院校的普本,去名校参加招聘会很自卑,没实力与机会与他们同场竞技。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很负责的告诉你的确有很多企业只看你的学校,如果不是他们目标的学校他们不会招,但是,有不招的就一定有招的。有些企业他开招聘会不知道选择哪里所幸就在名校开了,对于学校他们不是很在乎,能招到该校的更好,没有的话,其他学校的合适的人也可以考虑。特别是很多单位来的晚了,名校学生都已经签走了,HR为了能保证当年度的用人计划,就会考虑其他学校的。这种比例绝对不占少数。所以如果你身处当地有名校,你是一般本科别泄气,一定要争取,就算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顺利,你只要尝试10次至少一次有机会给你,尝试一百次,就有十次机会。如果你是地处偏僻,不是省会或者当地招聘院校质量很一般。那就要注意比邻你的省会城市名校的大型双选会。这种双选会目的就是招人(有些校园招聘会声势很大,其实是会议营销,招人不是重点,为企业宣传是重点比如某些快销和贸易证券企业)你要想办法联系你的同学帮助你混进去,进去后,你看哪家空着,你先去,别急着抢人多的地方,等人走了以后单独交流。我有同学就是蹭我本科时期大学的招聘会最后进入一家非常好的企业的。很多国企也是,招人看看差不多就行,没有那么精细,专业对口,人长得说得过去,四级过了能拿到双证就很可能招你进去,即便你不是名校。如果你在外地,我建议你可以想办法去省会大学小住一段时间,我大四那年,我外地的朋友就在我们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在招聘高峰期每天都找工作,每天都投简历,最后修成正果。当然要是条件不允许,那就算了。一般校招的高峰期在10月-12月。次年也会有个小高峰集中在4月。当然这段时间竞争也很激烈。
关于专业。
我只能说工科好转专业就业,文科不占优势。单位开放名额往往希望专业对口,但是不排斥临近专业。工科大类的朋友不必拘泥与专业上差几个字,往往你拿成绩单给他看,他觉得可以,专业相对对口,看你又中意就会要你。很多自动化的,蹭电气工程的很多,一样的,用人单位也知道,有些很在意,有些不在意。文科的学生我就很无奈了,我自己也深感困惑,但是我相信只要你肯吃苦找,一定找得到合适的,总归有单位要文史类的专业的。看运气吧,你投的多了,自然能碰到,所谓运气就是不断碰,碰到了就碰到了。
关于面试
一般而言专业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招聘职位。对招聘人员面试的要求也不太相同。但是我总感觉面试这东西是可以准备的。不必害怕不需要自卑。学生招聘的面试很简单的,真的,相对于社会招聘面试简单多了。很多问题是固定的,什么自我介绍啊,特长啊,学生工作啊,只有这些东西。他注重看你的精神面貌,就像相亲,看对眼了就看上了。所以你可以把能想到的问题做好提前准备,写下来,背下来,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面的多了你会发现,其实差不多,不必担心竞争对手。往往企业不会选择太过于突出的人,认为他们稳定性不强,往往对表达流畅,沉稳自信,目光坚定,从容应对的人青睐有加。
关于择业
这个因为我也不成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我总归比较喜欢大一点的企业。可能是在小企业呆的吧。总感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瓶颈,很难突破,大企业对人心智上的历练和能提供的平台和小企业不可同日而语。要是能进入垄断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那真太幸运了。电力,电信,烟草,石油,机场,建投,铁道,公路,航空,银行,酒业,钢铁。我总觉得这些一般不会错。再次就考虑外企(不是港台日)外企工作还是蛮开放的,待遇也远远好于小私企。然后就是上市公司,很多国企股改后的企业有老国企的传统,但是已经进入市场经营模式,这些股改后的国企毕竟还是共和国的嫡传,总公司(一般叫XX集团)还是商政一体的,能进去也有发展。然后能是民营上市公司吧,最后才考虑私企。我这个简单的排序未必精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作参考。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没什么重点,想到哪就写到哪了,仅供参考,一家之言。
日期:2011-11-30 10:40:30
帖子我会继续写,打算详细把自己在上海和深圳“流亡”期间的工作心得细细写出来,也许能给在职场奋进的青年朋友一些小感触。但请不要怀疑我得初衷和真实。这篇帖子每一字一句都是我切肤感受,切身经历,毫无夸大,也绝不巧合。同时,我想说两点,第一人生的经历也许是财富,但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负债。当你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坚定了一份信念,在狼烟四起的职场如嗜血狂徒一般杀戮冲锋最后斩获厚禄名爵,只因为苦过,受到不公平待遇,为了出人头地不受冷眼,也许那真的是负债,那些苦难的经历让你背负了一个巨大的负资产,直至你成功前,你的努力不过是为了还清那份苦难的债务,还自己一个解脱的自由。当你看淡了这一切,觉得不过是经历,不过是尝试,不过是路上常常碰到不可避免的坎坷,我觉得才算是真正的财富。第二,如果我出身一般,几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家里倾其所有供养出得大学生,也许我真的没资格说我要回老家。就算是漂泊异乡,就算终日劳顿,就算担惊受怕我也要留在这座看似不属于自己的繁华都市。但是你终归有选择,06年本科毕业那会,我一个同学放弃一家河南省的煤矿行业国企,去了深圳一家台资企业,只因为他觉得深圳是创造神话的地方,他一路都是像最好的看齐,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结果呢?在那家台企发展并不顺利,跳槽并谋划下一次跳槽成了他将近而立之年的唯一愿望。这是一种选择无对无错只说,当年我也劝过他去那家国企,但是很可惜。一个资质略差他得男孩去了,结果乡下老父母都跟他进了城,不用冬天烧火暖床,夏天不用养鸡喂鸭。深圳的同学的住在白石洲伸手窗外就能摸到对楼的民房里苦苦的谋划着自己的“宏图伟业”,冲着方便面填饱自己无尽的梦想。也许有天他会发达,但我不羡慕,我只知道现在,那种过年回家担心给不起下一辈压岁钱的感受,不好。第三,我也有梦想,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我总想当我40多岁,我身体不行了,精力下降了,智力衰退了,能力有限了,我还没攒出套房子,还担心被炒或有竞争者紧随其后,我得工作,要是现在大学生一届届毕业的人数这么多,竞争力就如此强大,那十几年后呢?这些人不会人间蒸发,还是一样的竞争,就业市场一样的严峻,那时候就业难可能变成养老难,福利难,就医难等等问题,我难道一直这样吗?索性退而求其次吧,反正抢不过人家,捡个剩总还好吧。其实这么悲观不好,但是一次重病足以让人想到与生存和保障的种种,这条路上我没站起来,也没趴下去,只是换了个轨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最后,GWY待遇真的一般,甚至有点小差,但是想想老家有房子,自己有父母,生活过得去,养老医疗无后顾之忧,就觉得踏实,也有动力,有方向感,不是常说衣食足知荣辱嘛。担惊受怕的日子,我不敢过了,上周末我在淘宝上把冬衣买了,两件一共200多,穿在身上踏实和久违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日期:2011-12-01 01:25:21
好吧,睡醒了,又可以回帖子了。
做咨询期间留下一个毛病,困了只能忍着,忍过劲了,想睡也睡不着了,就算了是睡觉,也只能一次性睡4个小时左右,起来搞点事情,累了再睡4个小时。快一年了,一直没调整过来。吃东西目前可以吃稍稍硬和粘的东西了,生病那会,每天鸡蛋羹和面糊粥彻底我吧吃怕了,闻到鸡蛋味都作呕。
日期:2011-12-01 05:04:30
回完帖子了,把自己做咨询期间的感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09年,金融风暴席卷了全球各地,中国就业市场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恐慌,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视乎为这场风暴雪上加霜,股市不振,工厂停工,大面积的裁员都是前所未有的,那段时间找工作的人,真的叫一个难啊。尤其是相对高端点的职位,拉高了用人要求,降低了薪资待遇,缩减了招聘名额,直到经济回暖,人力市场重振之前,那段时间,找无工作经验又不肯拉低水准求职的人真的是万分难捱,我,恰巧就赶在这个时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