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34节作者:
e路狂飙 日期:2011-11-23 08:56:46
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宛如人体当中的血液,如果身体血液流通不畅,轻则偏瘫,重则丧命。一个经营者如果没能很好地处理现金流管理问题,即使企业规模不是很大,对现金的需求也可能大得惊人,相当大比例的资产会以库存、应收账款和其他辅助成本等多种形式存在,现金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受到挤压,而且做的时间越久,规模越大,就越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遇到这样抱怨的经营者,辛辛苦苦多少年,除了屯了一堆货之外,基本什么都没赚到,日常零花钱都成问题,稍微大一点的花项更是捉襟见肘,于是感慨自己多年下来风里来雨里去遍尝了辛苦,还赶不上打工仔手中的钱多,没有人家活得舒坦。其实企业运营是很现实很冷酷的课题,何必要怨天尤人呢,都是缺乏现金流管理惹的祸,问题皆是自己造成的。
日期:2011-11-24 15:21:30
现金流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专业化的知识和模型,但无论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几个核心原则。其一、在指定时间段,帐内必须保持一个动态稳定的可供支配资金数量,可足以应对经常性支付项目,并为可能发生的临时性支付项目预留一定的空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项目运营能够做到这点,就基本已经过关,没有必要再额外备有大量现金;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动态可供支配资金数量并非越多越好,只要能够满足需求即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线,如果现金数量超过此限,就会造成资金的闲置,对项目运营来讲也不是什么好事。其二、在一定的时间内,单位资金的循环速度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如果资金回报率是一个恒定值,资金的循环速度越快,单位资金所带来的财富就越多和越快,项目就有迅速做大做强的可能。比如每投入1000元会带来100元的收益,甲1000元一年内循环12次,乙1000元一年内循环6次,在投入现金一样的情况下,甲一年赚到的利润就是乙的2倍,在资金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甲要比乙更容易做大做强。其三、资金回报率又是现金流管理当中至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而言,在循环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更高的资金回报率意味着企业更大的利润空间,意味着企业更有实力在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市场研究方面进行投入,也意味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提升,不但能够做大,而且能够做强。当然,这三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资金利用效率”。企业现金流管理所追求的核心问题就是“资金利用效率”,所有的方式和方法都是围绕以上3个原则或者1个核心展开的。
日期:2011-11-25 10:10:01
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某个项目能够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是个体户,是私营业主,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上市公司,抑或跨国公司?!很多小老板也一直想做大做强,但发现只要一雇人,自己就相当于给雇员打工了,非常懊恼,其实症结往往也在资金利用效率上。
日期:2011-11-26 11:39:40
困惑之六:广告、公关、路演、公益等传播活动我们一直在做,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也相当大,但为什么我们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还是强差人意,品牌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无非就这么多。这个问题常常困惑着刚导入品牌建设体系的企业,他们在很多时候感觉品牌建设纯属“烧钱”行为,甚至是一种“鸡肋”。不做品牌推广活动,企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都难以上去,而做了这些传播活动,也很难取得理想中的效果。活动进行过程中,效果不太明显,活动一结束,一切照旧。
日期:2011-11-26 14:11:47
在解决这个困惑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品牌建设几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首先、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绝非仅仅靠几次活动就能把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做上去,品牌建设的过程就像在抚养一个孩子那样,不但需要经年累月去细心呵护,而且既不能溺爱,过度投入,又不能忽冷忽热,懈怠放任,同时还要有比较切合实际的长远规划,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人成才、光宗耀祖。其次、品牌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具体操作中需要打“组合拳”,单靠几种看上去非常时髦和常用的方式,未必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某种方式上即使倾入全部家当,也不见得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在这一点上,企业经营者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再次、单一的活动,特别是像赞助、路演、推介会这样的推广活动,即便效果再好,所能直接影响到的受众都非常有限,如果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其影响力稍瞬即逝,很快就会被淹没在滚滚红尘中,更谈不上什么品牌传播了。最后、品牌建设说白了就是“形象工程”,就像一个女士一样,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形象,需要在衣食住行用、言行举止、举手投足等方方面面都要留意才行,仅仅靠化妆、穿漂亮的衣服、出席舞会是远远不够的。品牌建设只有渗透到质量、包装、促销、VI、人员、服务等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