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5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是2008年4月初,隆平高科暴涨前夕,他被分去南区组时,一来就让我记住了那张颇有明星潜质的大胖脸——可惜黑了点,人也生迟了点,不然就不用马德华大叔顶着三十四度高温,披一身橡胶皮被六小龄童逗了。稍微处理一下鼻子,再给他戴个大耳朵就可以直接上场演“二师兄”了!这还不上算,小K吃完饭,总喜欢张大嘴用手指剔牙,还时不时神经质地舔嘴唇,真不知HR大姐是什么审美眼光。我想。

  而且这位仁兄还被分做了我的“帮带对象”。于是,他便跟着我一起去江边派单了。出于礼貌和从小就在学校剧社里练出的演技,至少我们在表面上相处还比较愉快,更重要的是,他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还要把他以前“做外汇时”的朋友介绍给我。
  外汇(Forex)其实是个不严格的定义,因为有些国家存在不止一种法定货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中国境内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三种法定货币,台湾有争议,暂且不表,因此你能说,港币是外汇、澳门元是外汇吗?当然,约定俗成也就入乡随俗吧。
  而按学院派标准细分,外汇交易又有三种不同形式,一种是现钞交易,就是拿人民币换欧元,或者拿欧元换美元,这是在柜台上当面点清的交易,中间产生的利息收入及损失可以不计;第二种是现汇交易,就是用网络、电话、邮递汇单等途径,通过不同账户间或者同种账户中不同种类货币的互换,这就涉及一个利率问题,一般是由前一币种兑换成后一币种便自动转为后一币种的法定利率,但是,在外汇管制国家里,这样的交易往往变味成了“本币有息、外币无息”的公开掠夺;最后一种是货币汇率交易,就是不涉及现货、现钞交易,而是押注货币汇率变化,从中获得利润或损失。小K从事的就是货币汇率交易,而且是最没法律保障的货币汇率交易,场外美元押注式本币结算交易——说白了,就是对赌。

  读过Jesse Llivermore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的朋友,都应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靡西方的“对赌行”印象颇深吧?是的,对赌行就是一种场外交易形式(OTC),押注的目标除了股票,还有期货、货币汇率甚至体育比赛、政治选举等。可以说,对赌行是利用统计学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将人性的弱点暴露在交易中,以致造成亏损的基本规律与客户对赌,从而赚取超额利润的一类颇具“黑暗”色彩的金融机构。

  由于对赌行头寸灵活,适合散户,服务也较大牌经纪公司更为热情、手续费更低(市场竞争的结果啊),因而自17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甚至在21世纪后,成为了小额货币汇率、期货交易的主流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92年上线的Globex(全球期货交易系统),就是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为方便世界各地的广大经纪商以及对赌行将交易单据下到场内工具。某些人常挂在嘴边的“汤生路透”(Thomson Reuters)平台只不过是这个系统的英国翻版加市场扩大版而已。

  只不过,就和“什么东西到中国都会有特色”一样,在海外,对赌行行走江湖最需要的“诚信、愿赌服输”在中国是不用讲的,“我赢了,是我的,你赢,还是我的。”而中国特殊的外汇限额流动制度、国有商业银行的陈腐体制更是令有心诚信的对赌行也无法下单去世界市场进行对冲。
  当然,那时的我,对期货、外汇的知识,除了大学里有一句没一句的道听途说(母校在金融学、商学、管理学、经济学排名上是中国前十的),便是看报纸、电视、上网了解的零零碎碎。
  下班后,跟着小K,来到了他的“娘家”,我看到的情景并不比一家城中村里的网吧要好到哪里:光鲜的、铺着红地毯的办公室里,一帮年轻人有的在聊qq,有的在盯着K线图目不转睛,有的在看视频,甚至还有几个人在打游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男生都统一穿着白衬衫、黑西裤,不少人脸上青春痘还泛着红红的油光。一眼扫去,没几个不是透着无知和麻木的面相。

  这时,小K带着一位大哥哥级的人物从内室走了出来。假如崔健的《一无所有》要拍成电影,这位仁兄肯定在选秀阶段就是一致好评的主角。大约1米85的个头,齐刷刷两寸长的头发矗立的头顶,满脸都是朔风刀刻斧凿的痕迹,一双大得可以当蒲扇的手,握得我虎口生疼,恐怕有45码的皮鞋走在地毯上还令脚步声清晰可闻。
  他是吉林长春人,姓马,自云2005年就开始做外汇。那时国有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还没取消(2008年7月,该类业务由中国银监会下文终止),一般是四倍杠杆,交易标的是1标准手,中行、工行、建行都在网银上代理,但是鉴于最低交易单位便要2.5万美元的现实(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是6.9:1),这些业务只能是大客户、高净值人士的专利。

  可这位大哥的平台除了能交易国际货币汇率外,还能交易CME、LME主要期货品种、伦敦金、银、道指、纳指、英国FT、德国DAX……总之,有2000多个品种,“你想做什么都行”。我忍不住问了一句:“马总啊,你们这能交割CBOT玉米期货么?”
  没想到的是,“马总”楞了楞神,好几秒后才故做惊诧地笑着说:“有钱赚就行了,你管他交割去哪?还有,从美国运玉米到中国来,我还嫌他运费高呢!我们乡下,要多少玉米有多少!”虽然这次谈话并没有使我在小K和马总处入金、开户(他们平台是100美元起步),但是我开了个模拟交易账号,那个账号伴了我几乎三年。
  我发现自己学东西还是不慢。尽管模拟账号一开始“亏”了一千美元,但是在明白他们可以0.01手“做方向”后,我便抱着玩的心态把股市上那套技术分析用在欧元、英镑、瑞郎和橙汁、燕麦的世界里,竟也屡有“斩获”。以致我在业余时间里还成了那家公司的免费交易顾问,哪怕去了工地,他们还电话不断,甚至为我充值(终于收费了)。闲话一句,外盘货币汇率、期货的双向交易、T+0制度、可调节杠杆(有1:1、1:100、1:500三档选择)、低点差手续费较之中国股市的死硬、呆板、高交易成本不啻天壤之别,也难怪那么多投资者明知有对赌成分还趋之若鹜。

  小K和我派了一个月单,由于没有客户,又回去做“老本行”了。2008年11月的一天,我在工地上和T书记闲聊时,又收到了他的电话,这次问完行情,还有内容。
  日期:2011-11-16 15:12:10
  8
  2008年11月18日,中国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终于推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且关乎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命运的计划,却没有经过最高权力机构——中国人大的审议,只是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形式向全世界发布。我想,历史将永远铭刻这一刻的草率和颟顸。一个号称“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却在关键决策时没有“人民”的份。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终于完成了从6100至1600的探底过程,再度开始抬头向上,只不过,这一次的力量小多了。因为,四万亿投资受益的,主要是以“铁、公、机”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1953年的“国进民退”浪潮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不止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三十年里改变中国面貌最大的,不是政治家、不是科学家,而是无数出身草莽的企业家和默默无闻艰苦耕耘的普通劳工。是他们在后文丨革丨时代的一片废墟上暂时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危机;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让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能享受1960年代后国际分工大转变的全球化红利;也是他们盖起了令西方人亦惊诧不已的高速公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张维迎老师在1980年代振聋发聩的“全民经商”号召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尽管内容有些偏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