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说,唐在日本,汉在韩国,明清在台湾。其实这种看法的所谓依据,不过是某种古文化元素在中国周边地区的民间遗存。我不认为一些文化元素就可以代表整个文化的全部,就可以据此认为唐文化在日本,这是极其荒唐的。我们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才是汉唐文化的真正继承人。如果中国今天的文化与汉唐大相径庭,是因为无论汉唐文化也好,还是今天的中国文化也好,都是发展变化中的活文化,而不是文化标本。中国文化在各个历史演进阶段中一脉相承,千古不绝,而且还将与时俱进,继续发展变化。
这个观点也可以解释许多新加坡、香港、台湾的文化现象。比如,新加坡华人葬俗仍然延续了许多中国传统葬俗的特点。也有人据此认为这是中华优良传统的延续。我倾向于认为,这是边缘地区所残存的历史文化元素。中国土葬制度延续数千年,有极为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群众基础。建国以后,中国政府进行了激进的殡葬制度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至今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不少抵触和斗争。专家学者对殡葬制度改革利弊的争议很多,火葬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国这种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讲,当年的殡葬改革还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几十年来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不能说周边地区保留土葬习俗就一定更先进、更科学。
待续
日期:2011-09-08 07:27:44
(二十四)
看到日本的和装,中国人就会自惭形秽,看到新加坡保留了一些华人生活习俗,又有一些文化精英在那里大发省世恒言。这些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我们存在深深的文化自卑感。
一次,我的房子要装修了,我就去家装市场选购建材,我发现橱卫用品啦、瓷砖啦之类的品牌,有80%都是洋名。一问,发现没有哪家是外国投资的,都是广东、福建的产品,最多也就是有点港资背景。我进一步了解,发现此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起步的乡镇企业。当时中国人很流行洋名,好像一个产品起个洋名就会有大好的销路。但是,中国人起的洋名又显得很幼稚。比如瓷砖的牌子,牌子太多,时间长了记不清了,比较出名的好像有罗马瓷砖、蒙娜丽莎瓷砖、马可波罗瓷砖、诺贝尔瓷砖等等。你设想一下,如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乡镇私营企业老板,只有初中以下文化,又很想给产品起个洋名,那么上述这些洋名,基本上是他脑子里的所有外国词汇了。
这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兄弟们留心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文化心态的演变,可以从许多有趣的社会现象来看。
我并不否认日本、新加坡的文化具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他们所保留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真的有价值,我不反对把这些文化元素再取回来。但是,我们必须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平和的文化心态,怎样才能做到冷静地审视他们,客观地评价他们,大大方方地学习他们。如果文化自卑心理太重,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弄不好就把狗屎当宝贝拣了回来。
在前面的贴子里我已经聊到,中国人在开放之初,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前20年,一直在这种纠结中与外国人打交道。直到2000年以后,文化心态才逐步平和、自信,但目前仍然不够。一方面是还不够平和自信,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又纠枉过正,变得盲目自大起来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待续)
日期:2011-09-08 07:30:04
(二十五)
聊完中国文化的“自视”,再聊聊中国文化的“他视”问题,即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我认为总体来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西方文化对于我们的看法,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但依然充满了傲慢与偏见。
我举一个例子,许多美国杂志一提到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经常会把我们与吃狗肉联系在一起。美国人如果提到“吃狗肉者”,基本就是指的中国人或韩国人。
关于狗肉的问题,我倒是考察过。山东有句谚语:要吃飞禽,鸽子鹌鹑;要吃走兽,驴肉狗肉。可见这四样东西比较好吃。贵州人则说:花江狗肉滚三滚,庙里菩萨坐不稳。狗肉之香连菩萨都动心了。虽然民间有此一说,但据我了解,实际上真正吃过狗肉的中国人是很少的,吃过的人许多年也就是吃一两次。真正爱吃狗肉的人少之又少。
即使吃狗肉这件事确有其事,也犯不着在文化上上纲上线。但美国人坚决以自己为中心。在他们的眼里,狗与猫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天底下竟然还有吃狗肉的人,这实在太不可理喻了,这还有人性吗?其实,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在印度文化里,牛是神灵,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牛在印度可以幸福地活到死。
美国人酷爱吃牛排。他们天天大嚼大啖着印度人的神灵,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竟会吃掉他们的朋友。
美国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庞大芜杂的文化用一个符号进行简化。比如中国人吃狗肉——冷酷没有爱心的家伙;新加坡人使用鞭刑——东方式的专制主义;日本人的相扑——新奇而怪异的异族风情,这么小的国家偏偏要搞巨人的运动,也许日本人的心理正像相扑运动员的身体一样变态;印度的玩蛇艺人——小笛子竟然可以让眼镜蛇跳舞,不可理解的东方神秘主义,颇有一点原始的危险刺激。
写累了,明天还有事,改天聊!
(待续)
日期:2011-09-08 15:18:25
(二十六)
上贴说到,虽然中西方文化已经相互“认识”,但总的来说由于西强而中弱,造成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许多仰视所带来的偏差,而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则有许多由于俯视所带来的偏差。
在某些中国人眼里,西方什么都好,特别是八十年代有句说法,叫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在西方人看来,除了中餐味道不错(但是不符合健康标准),其余的中国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中国人是潜意识的文化主义者,特别希望别人崇尚中国文化,但是不要以为西方人对中国感兴趣就证明他仰慕中国文化。我楼下小区的影碟,反映南美食人族的片子被借得最多,并不代表中国人崇尚南美的野人文化。人类对异质文化充满了好奇心理,但猎奇不等于喜爱,即使喜爱也不能于崇尚。
由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再加上实质的利益冲突,使得我们中国人做什么事情,在西方看来都不对,都要批评。美国华人林良多最近发表的诗作《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有一定代表性。这哥们很冒火地质问:“当我们的人口超过十亿时,你们说我们摧毁地球;当我们限制人口增长时,你们又说我们践踏人权。当我们一贫如洗时,你们视我们低贱如狗;当我们借钱给你们时,你们又埋怨使你们国债累累。……”原诗很长,大家有兴趣去搜。诗里涉及的不全是文化问题,但根源在文化上。
在被西方的傲慢和偏见损害多年之后,2008年4月,中国新一代青年终于忍无可忍,他们在世界各地走了街头,事后还出现了四月青年(反CNN)的网站。这是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优势心理是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我们很难通过几年的努力转化其偏见。我们不必过于愤怒,你气死也没有用,每天把自己手头的一份工作干好,让中国一步步继续强大起来才是王道。
近年来中国崛起已势不可挡,许多西方人从实利角度出发,开始重视中国。我打过交道的几个西欧人,他们都是大学教授或者经济界人士,他们的子女里都有学习中文的孩子。他们真心的认为中国是西方之外最重要的国家,下一代人如果学习中文的话,职业道路定会宽阔一倍。但是,遗憾的是,西方从文化上或者说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偏见似乎有增无减,而且中国崛起以后,这种文化偏见甚至进而变成了文化敌视,至少一部分西方人眼里是这样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