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5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基督教、回教、佛教、印度教、道教,一视同仁,政教分离。老李以铁腕控制,让各大宗教谁也不许跟政府对着干,谁也不许相互对着干。我研究过新加坡种族冲突史,通过查阅资料我惊奇地发现,新加坡建国前后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种族冲突,竟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马来人与华人冲突,而是福建籍兄弟和广东籍兄弟打起来了。几十年来,新加坡种族冲突的烈度是很小很小的。对于印度、印尼、菲律宾、泰国等邻居,几乎可以不计。

  除了平等和政教分离,老李还在社会结构上加强控制。新加坡改善居民住房的作法在世界上挺有名(下文专门论述新加坡“组屋”政策)。老李在组屋安排上也动了脑筋。组屋,用中国话说,就是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当一个老社会的居民搬进组屋时,新加坡政府全力推行种族和睦的混居政策,就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白人不能聚居,全部打散了分散到各个组屋里去。原来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拆迁就消失了,再也拢不起来。这个政策其实很利害。说是全部分散,但是对于75%的华人说,怎么分法才叫“散”呢?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把少数民族都散开了。民族问题多半出现在聚居区,人口聚则矛盾聚,新加坡的组屋分配政策,在解决民众住房的同时,解决了民族和族群问题,这一招是相当高。反观中国,长期维持甚至人为制造少数民族聚居区,认为是保存其传统文化,实际造成了不少矛盾和社会隐患。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是苏联的舶来品,苏联、南斯拉夫、捷克已经用自身的惨裂行动证明了这套政策的实际效果,中国还在坚持,近几年西部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些,中央高层不可不查。

  日期:2011-08-25 18:21:49
  在新加坡,我发现华人的地位相当高。这与我前面讲的华语的地位相当低并不矛盾。
  老李的民族平等是真正贯彻了的,对少数民族没有任何歧视,然而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完全平等条件下竞争,竞争上几十年,结果会怎么样?当然是华人胜出。在马来西亚、印尼,华人在被受歧视打压甚至屠杀的情况下,都能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何况是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呢?所以,在新加坡,华人真正地站直腰杆做了一等公民。这一点上,新加坡华人真要感谢老李,虽然再次申明我不太喜欢这个老家伙。

  在新加坡,虽然政府、议会都有固定的硬性的少数民族名额,但是华人牢牢地掌握着主导权。许多部门的高管都是华人,而从事低级岗位的多是少数民族。新加坡的外劳来自马来和印度。清洁工作多半是黑黑的印度人。我打听了一下,月薪是1000至1200新币,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工资还是可以的,其实从中国招聘劳工也是可以招得到。不过新加坡没有用多少中国人,见过几个,不多。估计可能是因为华人在新加坡是一等公民,如果突然招来一大帮华人扫地,本地华人面子上实在过不去。呵呵。

  一方面是一等公民,政治经济地位很高;另一方面,都转说英语,自身的华人文化越来越少。这也许是“新加坡人”的成功,是“华人”的失败。
  顺便说一句:在新加坡的中国人以经商、旅游、学习和置业为主。中国人是新加坡商业房产的第一号大买家。
  日期:2011-08-25 18:43:07
  在民族问题上,我还要补充一点:新加坡政府一个作法,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不许马来人当兵。
  新加坡这个国家太小,没有全球利益,一万年也不会同加拿大开战的。如果可能发生战争,只可能是两个邻居:印尼、马来西亚。而这两个国家都是马来人,而是都是MSL。我对MSL没有什么偏见,我有几个哥们都是,而且我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但是必须承认,这个宗教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有的人忠于宗教往往高于忠于国家。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发生战争时,面对自己同族同种同教的敌人,士兵会怎么取舍???

  新加坡政府的过人之处,就是干脆挑明了告诉马来同胞,你们不要当兵了,我们不是信不过你们的公民忠诚,是怕你们打仗时下不了手。你们这样纠结,这样为难,不如干脆不去。
  其实,许多国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国家,要么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减少招兵,招了兵还要防着,要么在打仗前突击把可能叛变的士兵缴械甚至“解决掉”,还真不如像新加坡这样,丑话说在明处,利利索索,坦坦荡荡。其实这样做,兄弟民族的关系可能更好处一些,不必相互猜疑。
  写完这一节之后,我怀疑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就查了一下网上,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请知情的网友证实或者证伪。是不许当兵,还是不许当空军飞行员等关键岗位。
  日期:2011-8-25 20:37:00
  各位的好回贴我都拜读了哈。各有各的观点,赞成也罢,反对也罢,不同观点并存才是正确的状态。只是不要攻击就行了。
  我在天涯里潜水多年,发现天涯的许多网友是比较客观公正的。极端的JY和FF都是少数。这气氛挺好的。中国被非左即右的极端倾向害得够惨了。对任何事情冷静观察,以中国自己的长远利益做出合理判断就行了。

  本来想写一写新加坡的经适房建设,就是组屋政策,但是,近年中国在力推这个东西,所以记者一轰而来,把新加坡的经验写得太多,臭了大街。大家去搜着看吧,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政府应该在“居者有其屋”方面大有作为。不要说中国土地不够,你土地有新加坡紧张?新加坡都能为老百姓提供低价住房,我们当然可以办到!
  不过,我去实地考察了新加坡的组屋,就是二居、三居、四居的,100来平方米,跟国内差不多,很多屋子户型远没有国内的合理,采光也一般。而且全国的楼型和风格一样,千楼一面,搞得我在新加坡老是迷路。组屋的优点:一是几乎结了婚的公民人人都可以搞到一套,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二是小区配套设施和环境相当不错。
  下面我直接进入下一个主题:新加坡与中国崛起。(待续)
  日期:2011-08-25 20:54:08
  1979—新加坡与中国改革开放。
  新加坡1965年立国,中国1966年开始文化革命。一开始关系肯定不好,双方互骂互扁了几年。

  尼克松访华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调整。实用主义嘛。新加坡在1971年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时投了支持票,还声称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两国没有建交。李决定等印尼和马来西亚同中国建交以合再建交,以免引起邻国敌意和误会。结果一等,等了九年,相当有耐性。1980年正式建交。实用呀实用,李光耀这斯!
  其实在建交之前,两国就开始走动了。李于1976年访华,见了毛,当时毛正准备动身去见马克思;邓小平1978年11月访问了新加坡。
  我非常感兴趣的,就是邓小平这次访新。78年正式改革开放的思路形成之即,这次访问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许多新加坡人也了解这次访问,因为李老是把这件事挂在嘴边上。通过这件事,李把中国的后来的改革开放说成了是中国学习新加坡的结果。我一直在想,这个访问对中国有多大影响???(待续)
  日期:2011-08-25 21:13:48
  当时的新加坡,立国已经13年,因为它立国之初就执行了市场导向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到1978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规模,正在酝酿第一次产业升级。邓小平看到的新加坡的市容和经济面貌,大体相当于1990年代初期中国深圳那个样子。

  现在的中国人,看了新加坡没有什么感触,可以邓小平当时看了,可能触动比较大。因为老邓1920年去法国留学时,在这里下船住了两天。看到这么一个破烂小岛竟然翻天覆地,他肯定很有想法。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他当时对邓说的话,我不去查原著了,有兴趣的兄弟到网上下载E书自己看。意思大概是:我们新加坡人,都是下南洋谋生的贫苦农民,而中国人都是文人学士,所以新加坡能做到,中国肯定能办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