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筹码狙击战:中国商企密谋与诡道竞争》
第12节

作者: xiaozhu9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01 02:04:33
  大家实在不好意思~刚下午出去升级电脑,所以目前刚做系统~有些乱~所以今晚的连载明天继续~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不好意思~另外今天的回帖我明天会一一作答~谢谢大家!
  日期:2013-08-01 09:57:27
  29、
  IPAD商标争夺局中局(二):唯冠、苹果与破产诡道
  关于唯冠与苹果关于IPAD的商标之争,唯冠自己也始料未及。因此有人说,这是唯冠蓄谋已久的一场“商标狙击战”,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2000年,唯冠旗下的台北唯冠在苹果尚未研发之前就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其目的原本也是用于自己的产品,并非所谓的恶意抢注。
  2001年,深圳唯冠在内地也注册了IPAD商标,对于唯冠把IPAD不同地区的商标归属权分了两家公司去注册,一些媒体和专家把这称为缺乏商业道德。其实这么说有些偏颇。因为从其企业发展和当时国情来看,唯冠台湾分公司在全球各地关于知识产权与商品进出有着其特殊的优势,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大陆则更加严苛。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来说,分开注册是正确的。而深圳唯冠单独注册内地商标,其实在产品品牌发展上更加方便。

  所以基于不同的考虑及种种原因,唯冠在不同地区注册的商标由旗下两家子公司分别掌握。如果说到目前为止唯冠一直是比较按照规矩做事的话,那么后来转让商标,直到与苹果打官司则确实也有着很多并不“光明”的招数。不过,苹果在这桩交易中也并非那么光明磊落。
  2006年苹果开始研发IPAD,到2009年开始准备推向市场的时候,商标问题成为了阻碍。为了能够低成本拥有在全世界各地已经注册的IPAD商标,苹果偷偷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公司——IP公司,用这家公司开始低价收购全世界的IPAD商标。
  由于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所以苹果的收购进行得很顺利。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低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的偷龙转凤计谋因此得逞,这也是让唯冠国际后来后悔不迭的原因。但唯冠也不傻,明明中国内地的商标所有权是深圳唯冠所有,但在协议中却只字不提,其实也是留了后手。客观地讲,在这一点上唯冠想要自辩清白就比较难了,这件事也成为后来两家公司的焦点所在。
  日期:2013-08-01 15:52:09
  30、
  2010年,苹果的IPAD产品在全球包括中国大陆上市,这一点让唯冠大出意料。没想到便宜打包卖出的IPAD商标,竟然是让苹果公司买走的,其贱卖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而此时苹果公司也已经知道大陆IPAD商标使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为了消除未来隐患,苹果公司先发制人,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撤销商标。但由于对方申请了资产保护,所以苹果并未得逞。此后苹果提出诉讼,认为之前已签署协议,要求归还商标使用权,但因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协议,诉讼被驳回。

  本来深圳唯冠并未有行动,但由于此时已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担任唯冠债务重组顾问的和君创业公司发现唯冠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资产,仅剩下这个品牌有价值。在和君创业以及众债主的推动下,又恰逢苹果“自投罗网”,深圳唯冠开始了反诉讼,先要求苹果公司在大陆禁售IPAD相关产品,随后舆论传唯冠向苹果索赔100亿美元。当然这属于“虚张声势”给苹果公司造成压力,最终唯冠亮出的底牌是4亿美元。

  4亿美元恰恰是深圳唯冠欠的债务总和,如果索赔成功则各债主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苹果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久经沙场,在协议中未发现其没买入大陆商标使用权已属低级错误,又怎么会用这么高昂的价格买一个商标呢。不过,对于此类电子产品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再加上官司在中国内地又接连败诉,苹果公司终于开出了6000万美元的和解方案。对于深圳唯冠来说,众多债务人都在看着这笔钱。如果苹果公司一旦觉得成本过高而改换商标,则大家都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个庭外和解顺理成章地达成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官司过后大家都看中了这6000万美元的肥肉,帮助唯冠的律师团更是向其索要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的律师费。这让整个事件增加了戏谑色彩。

  从整个事件中,我们来看各方利益。先来说苹果,苹果公司在整个事件中先用皮包公司低价收购商标,再因协议未审核明白付出了6000万美元的代价。钱倒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了上市最佳时机带来的隐性损失,可以说赔了夫人又折兵。但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在产品的核心价值上永远处于高端,这一点是任何中国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而未来,苹果公司仍将长期占据市场,这一点不会因为一点点的疏漏而改变。

  日期:2013-08-02 09:18:06
  31、

  再说一说深圳唯冠的债主们,在他们推动下最终减少了损失,好歹也算没白忙。其实相对来说,在整个事件上推波助澜并狠咬了苹果一口的,并非唯冠集团本身,而是这些背后的债务人。另外,深圳唯冠的律师团虽然没有即时获得足额律师费,但名声已经打响,仅从这方面也能获得巨大的隐形资产。后来还借由70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索价继续打响名声。而实际上他们应得的律师费用也还是会支付给他们的。

  其实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唯冠集团运作中,最厉害也是最神秘的就是唯冠的创始人——杨荣山。我们客观梳理唯冠的发展以及与苹果之争,会发现他在企业的资本腾挪方面非常厉害。这里我们不妨揣测一下。当然,只是揣测并非既定事实。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正浓,毫无疑问唯冠也在旋涡之中,资金链紧绷是必然的。而此时在香港,杨荣山因为拖欠别人430万美元,被对方呈请破产。个人破产本身没什么,但当时杨荣山手中拥有大量债券,却并未卖出还债,而是以现价卖出会被压价为由申请月底再还,最终法院还是判其破产。这里看似正常,但当时唯冠国际欠债30多亿元,其中由杨荣山个人担保的贷款就高达10多亿元。毫无疑问,其个人的破产也相应地减去了唯冠国际的负担,在当时来说足以让整个集团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