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HR告诉你“一个员工的工资是如何诞生的”——对说看能力的HR说再见》
第7节

作者: 一千零一夜HR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文外话: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经常抱怨自己工资低,没体现自己能力、不符合市场行情……好像自己非常的“怀才不遇”,但最终也只是停留在嘴上的“发泄”而已。当各位职场的朋友阅读完以上章节,其实只需要花一点点时间,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薪酬情况,与其惆怅或愤慨的“抱怨”或到处咨询“专家”的意见,不如踏实的自我“救赎”一下。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样,我们的薪酬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是吗?

  日期:2012-08-18 13:21:38
  第十四节 与薪酬相关的1——各种福利
  “厉害啊!你居然把自己的工资算的这么详细和精确。”职员B有点吃惊和嫉妒的说。
  “那当然,我现在准确去和HR好好谈一谈!!”职员A一副迫不及待的表情。
  “谈工资?你准备以什么方式谈?税前还是税后呢?跟工资有关的年终奖呢?股权呢?企业年金呢?还有……”职员B连珠炮似的反问个不停。
  “啊……这些我都还没考虑到……你咋了解这么多啊?”
  “那当然,我就职过那么多公司还能不了解这些……”职员B又开始臭摆自己的从业经历了。

  “你是不是昨天就去谈过工资了?而且失败了呀?!”职员A突然问了一句。
  “瞎说!……你咋知道的?”职员B压低了嗓音问。
  “昨天你不是一直在‘问候’HR和她的家人吗?”
  ……
  通过以上十几节内容的学习,明白自己的工资是怎样“诞生”的后,我们掌握了与HR进行薪酬谈判的坚实基础,但是工资并非单一性质的,它包含职员B所说的(其实是HR问到的)另外一些方面,这些方面与“工资”一起组成了我们在职场中真正意义上的“薪酬”。这些方面有的是工资形式的补充,有的则是工资形式的“变种”。

  补充的方面我们可以简单的统称为两个字——“福利”。福利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法定福利,二是非固定福利。
  所谓法定福利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因而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非固定福利则由企业根据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做法,或者与员工(工会)谈判协商而成。非固定福利一般没有法律约束,但发生纠纷可请求劳动仲裁。
  我们在职场中最常见的有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有指导性意见的福利最包括:
  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法定假日:每周两天的休息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婚假、产假等法定节日;
  加班报酬:法定节日的加班工资为平均工资的三倍……

  非固定福利包括:
  免费体检:一般来说一年一次,体检的项目每个公司都可能不同,听说有不少HR还会串通某医院从中A点钱也说不定……
  培训:这个在第二章中提到很多……;
  带薪假期:这个太灵活了,形式多种多样。不过绝大多数企业的“带薪假期”其实就是年假而已。(当然还有婚假、丧假)
  旅游:这个是绝大多数员工都非常喜欢的一种福利,但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此项福利或偶尔才安排一次。据说政府单位或企业在此项福利的执行方面比较坚决有效……(羡慕哦)
  当然还有什么采暖补助、苦难生活补助、探亲假等等。不少大型企业还有职工医院、俱乐部、托儿所、学校……

  关于“福利”的具体内容和一些操作方式以及我们需要注意(或被忽略)的情况,会在本书中第六章劳务关系中进行详细的叙述,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除了简单的知道一些与工资相关的福利外,在本章中我们还需要重点了解下与薪酬谈判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所得税、年终奖金、股票期权、企业年金以及年薪等,以便我们应对不同形式的薪酬谈判。
  文外话:当我们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决定去和HR进行薪酬谈判,假如一旦谈失败了,心情一定是非常沮丧的,打击一定是非常沉重的。为了提高谈判的成功率,在了解甚至是会计算自己准确的工资后,我们对于工资的其他补充形式和“变种”也是要有所了解和准备的,这样才不会被HR轻易的“诘难”住……
  日期:2012-08-23 23:16:07
  第十五节 与薪酬相关的2——个人所得税

  “听说2011年9月1日起,个税免征额提至3500元了呀!”职员A开心的
  “是的。”HR淡定的点了点头。
  “那我每月工资开4000元,是不是不用缴个人所得税了?”职员A期待的看着HR。
  “然也。按照新规定来计算,工薪收入4545元以下不用缴个税。而且即使某些员工依然需要缴纳个税,但数额也比以前要少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具体算法和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会在第六章劳务关系中阐述)
  “领导C,那你这回能少缴多少个税呢?”职员B想套出领导C的工资。

  “我是税后工资!……”
  按照个人所得税这个标准来划分,我们的工资分为三种形式:期望工资、税前工资、税后工资。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只听说过税前税后,没听说还有个“期望工资”?不要急,我们一项一项来看下,不过需要声明一下,以下三种工资形式的内容并非完全依照官方权威、专家学者、教科书籍的解释,而是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和通用的惯例思维:
  期望工资——就是指没有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缴纳部分的工资。通常在薪资谈判时候(大多数是面试时),HR经常会问到你“期望”工资是多少?其实问的就是“期望工资”(注意这两个引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谈判所提的“期望工资”通常是没有包括手机费、饭补、交通补助等各类额外劳动所获得的补助和津贴。

  税前工资——就是指缴纳个人所得税前的工资(没有扣除“五险一金”),税前工资包含奖金、津贴、补助、加班工资、工龄工资、物价补助等所有劳动所得的工资收入。通常有时候有人也会把这个概念和期望工资混淆。
  税后工资——就是指扣除“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中的个人交纳部分后,实际到手的工资收入。(一般像领导C这样有“价值”的员工才会有此待遇)
  “能不能再举个例子啊?我就是经常混淆这几个概念。”职员B摸这脑袋说。
  ……举个虚拟的例子:
  假设薪资谈判时员工A要求“期望”工资5000元,员工B要求“税前”工资5000元,员工C要求“税后”工资5000元,其中假设公司与5000元对应的五险一金为500元,个人所得税为300元,补助(津贴)为200元,那三种工资形式所得的薪水数额如下:
  按期望工资计算员工A实领:4400元(工资5000 — 五险一金500 — 个人所得税300+ 200元);

  按税前工资计算员工B实领:4200元(工资5000 — 五险一金500 — 个人所得税300);
  按税后工资计算员工C实领:5000元。(友情提示:税后工资 ≠ 税前工资 — 个人所得税)。
  现在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了期望、税前、税后这三种工资形式的差异,就能依照自身的“价值”与HR谈应得的报酬。
  “对了,听说有的企业好像可以给员工避税?”职员B最关心的是这个。
  “你了解的挺多嘛!但都不是正经东西。”领导C给职员B下了一个“定义”。

  “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啊!”
  一些企业的确存在“合理”避税的做法,这个会在第六章(劳务关系)中探讨。其实避税主要是针对企业来说的并非个人。我们如果想“避税”,还是像领导C那样走“正路”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