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HR告诉你“一个员工的工资是如何诞生的”——对说看能力的HR说再见》
第1节

作者: 一千零一夜HR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7-30 17:46:00
  资深HR告诉你“一个职员的工资是如何诞生的”——向只会说“看能力”的HR say goodbye
  很多时候我们搞不清自己的工资是怎么定的,搞不清决定薪酬的3P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所处行业的同酬水平,不会为自己分析应所得到的比较准确的报酬,不知道公司做薪酬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听说过何为岗位分类、等级划分,甚至工作多年至今还没有见过所谓的“工资表”(^_^),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年终奖、股票期权以及梦寐以求的年薪~~

  当我们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去找公司资讯或谈判时,HR总是会用“看能力”的口头禅来把你打发走,这三个字简直成为很多HR应付此类问题的“万精油”。
  ……
  希望天涯各位网友看完我的帖子后,能了解到人力资源角度对于“工资”的基础定义,并解决上文提出的各种问题,能给自己定义出最准确合理的报酬,让我们的复出得到相应的回报。
  原来一个职员的工资应该是这样诞生的——搞不懂工资的“前因后果”在职场上是会要“吃亏”滴~~
  好了,我们开始准备一步一步向“看能力”这笼统的三个字say goodbye !
  日期:2012-07-30 17:52:14
  第一节薪酬如是说
  既然现在叫做人力资源,就是说把员工当做了一种公司的“资源”来看待。但凡属于资源就是有其价值的,换句话说,是要付钱的。使用员工这种资源付的钱,就是“薪酬”……
  “薪酬”是目前人力资源六脉神剑中最重要的一脉。对于老板来说,这就是成本;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劳动收入。

  要知道,老板总希望以相对低的成本投入,力求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我们这些在职场打拼的同仁们,总希望在付出一定的劳动后,获得略高于市场水平的收入。在对“薪酬”期望的一“低”一“高”之间,矛盾出现了,HR也被推倒了风口浪尖……
  如果按头脑风暴法让大家坐在一起来解决薪酬矛盾的问题,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员工说:“付给我们相应的薪水是我们工作能力价值的体现。”
  老板说:“体现出你的能力价值,我才付给你相应的薪水。”
  HR打圆场说:“等我考察下薪酬市场情况,再考核下你的绩效再说。”(此时某些HR可能会掉头跟老板偷偷地说:你看,这家伙又想加薪了!)

  市场淡定的说:“以我的水平为基准,能力高的多拿,能力低的少拿,保证大家都饿不死。”
  ……
  “好像什么都没解决啊?”领导C疑惑的说。
  是的,这就是头脑风暴法的最大特点(请参考本人拙作第三章)。所以说,薪酬问题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就能解决的。
  “那谁来解决公司的薪酬问题呢?”职员A问道。

  HR——人力资源从业者(当仁不让滴)。
  我们来看看HR在薪酬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制定者,谈判者,协调者。
  一,制定薪酬,一般来讲要遵循一个传统的“3P”理论……
  “噗——”职员A吐了一地炸酱面。
  各位不要想歪了,3P是说薪酬支付的基础分析为职位(Position)、能力(Person)、业绩(Performance)这三个方面或方向。
  就是说你的薪水是由你的职位、能力、和业绩来衡量的,具体这三方面是怎样的一个比重,视每个公司情况而定。

  但不论何种公司情况,薪酬方面的工作都应该由HR来制定(必须的必)。
  二,薪酬谈判,一般来讲要遵循一个传统的“谈而不判”理论……
  “噗——”职员A肚子里仅存的一点炸酱面也吐了出来。
  各位不要诧异,关于薪酬待遇问题我们可以随时谈、经常谈、敞开怀的谈,但是否给你加薪就不会轻易决断了。因为跟你谈完后,HR需要请示老板,有时候还需要和你的部门领导沟通。所以当你的加薪申请被驳回的时候,心里不要只“问候”HR的家人……
  当然,满足公司加薪制度规定的申请,HR还是可以“判”的。
  三,薪酬协调,一般来讲要遵循一个传统的“和稀泥”的理论……

  “咦?你怎么不吐了?”HR提前往旁边闪了两步。
  “你踩到我刚才吐的上面了~”职员A捂着嘴说。
  “噗——”
  各位不要恶心了,关于薪酬的协调其实就是需要HR“灵活运用”好两方面的权利:一是向老总的建议权,二是对员工的解释权。
  为什么要强调“灵活运用”这四个字呢?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嘛。所以在处理薪酬协调方面工作的时候,有的HR做的张弛有度、顺风顺水,有的HR却做的面面俱不到,搞的自己两头不是人……其中的差别其实就是“灵活运用”这四个字而已。

  最后,在此不得不感叹做员工难,做HR更难!(所以还是自立门户的好)
  文外话:我们知道,干了活就要发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干了活不发工资就可能会“天崩地裂”。能否按时发工资,是衡量一个企业薪酬待遇方面最基本的标准,也是一个企业取信于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
  日期:2012-07-30 17:52:42
  第二节 薪酬调查——打听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一个HR如果想对薪酬有发言权,就必须进行“严谨”、“翔实”的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按教科书中的定义来说分为两个动作:一个是采集信息,一个是分析处理(采集来的信息)。

  实际中对于薪酬的调查很多时候被认为比较“虚”(不实在或不准)。究其原因通常不是HR做的不好,也不是企业不想在薪酬调查上花费投入,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调查、即使调查了作用也不大。(这个工作通常也比较“鸡肋”)
  对于薪酬水平的调查途径一般来说有三种:
  一是商业性薪酬调查。就是说付给咨询公司钱,咨询公司帮你调查。一般绝大多数公司不会专门这样做,如果你提议老板这样做的话,估计会被训斥。
  二是专业性薪酬调查。由相关的专业性协会针对薪酬状况所进行的调查。比如美国管理学会(AMA)。不过我相信你去问十个HR,可能有九个半不知道中国是否有关于薪酬调查的专业性学会……(包括我自己)
  三是政府性薪酬调查。就是指由国家的某些部门,如劳动部、人事部、统计部等进行的全国性薪酬调查。(通常调查的结果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准……)

  “那HR到底是如何来判别各个行业上班族的工资水平呢?”领导C问道。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换个问法——你是怎么知道同行业或身边人的工资的呢?
  “向别人打听啊。”领导C脱口而出。
  告诉你,HR通常也是“这样”获得信息的……(不要惊讶,事实就是这样)
  当然,HR还会有一些工资统计的来源渠道作为制定薪酬水平大致的参考依据,比如说行业人脉给予的相关信息的汇总分析,招聘网站的相关资料,以及每年由地级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这个有兴趣的可以查询一下,相信你会大吃一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