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内外挑战》
第58节

作者: 卢泰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作为一个人,孔子很伟大,称之为圣人也不为过。但是指望孔子在鲁国这样的腐朽保守无所作为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生机勃勃的治国安邦思想,那就太难为孔子,太难为儒家了。
  对孔子这个人要尊重,对儒家的治国之道,必须否定,这就叫做“尊孔反儒”。
  日期:2012-04-15 13:47:47
  呆板的孟子——“凡是派”的加强版
  纵观孔子一生,他虽然有点迂腐,对政治很不敏感,过于“理想化”,在评论当时的政治时事的时候,经常离题万里,抓不住要害。但是孔子在做人上还是很豁达的,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孔子天分高,孔子的思想也在变化中,经历了齐国的挫折、经历了周游列国的挫折、经历了政治实践的挫折之后,孔子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后期的孔子与前期的孔子已经很不一样了。
  但是后世的孟子,在天分上不如孔子,在性格上更加偏激,一根筋,在思想上更加狭隘,缺乏自我反省和纠正的能力。但是孟子很勤奋。他把儒家的那套思想更加地系统化,也更加僵化,更加缺乏变通。
  孟子是一个加强版的“凡是派”。
  后世儒生之所以如此固执、陈腐、缺乏变通,更多的像孟子,而不是像孔子。虽然《论语》是儒家最主要著作,但孟子才更像儒生的自画像。

  通过几个故事,看看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儒生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个样子。
  至于从学术角度去研究儒家典籍,就不是我们这里的任务了。
  日期:2012-04-15 15:17:17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这个故事一直用来夸赞孟母教育儿子很话费心思。但是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孟子所受教育的狭隘,情商方面偏科严重,孟子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行礼如仪”,对于世事人情方面的东西关注太少,从孟子后来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孟子之所以偏颇固执,与这种偏科的教育关系很大。
  日期:2012-04-15 16:25:11
  孟子休妻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孟子这样的没有情趣的人能和妻子长相厮守,终身幸福吗?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不再讲休妻的事了。

  一叶知秋,孟子在休妻的事情如此,其他事情又能如何?
  有一种说法:所有的经济学都是穷人的经济学,只有懂了穷人的经济学,才算是搞懂了经济学。
  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一切治国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情人性的问题,只有搞懂了人情人性,才算是了解了治国之道。
  孟子对“人性”“人情”是不太懂的,那他能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治国应该注意什么吗?他的仁政,除了口号好听、理念不错之外,内容空洞。
  想当年,孟老夫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不料孟子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大扫惠王的兴致。

  如果施政不能对国家有利、给百姓谋利,这种仁政仁在哪里?
  日期:2012-04-15 20:10:58
  【孟子忽悠魏惠王、没有忽悠成功】
  下面转帖一段潇水的文章,内容引自《孟子》,翻译之后,潇水加了自己的评论。
  魏惠王见孟子不许讲利,就发牢骚说:“好!那就讲义吧。我治国,也算讲义的啊!我黄河以南发生饥荒(L形黄河横部分以南,河南省),就把灾民移于黄河以东(L形的竖部分以东,山西省)。我这不是义吗?当黄河以东发生饥荒,我也是如此,我调剂粮食,迁移灾民。我看邻国的政治,还不如我呢。可是我的人口也不加增,邻国的也不见减少。”

  “您这就叫五十步笑百步啊。您和您的邻国都不怎么样?关键仕你没有仁政。仁人无敌于天下啊。”
  魏惠王来精神了:“请先生教诲。”
  “仁政就是以仁的感召力和德行来征服人,使万民心悦诚服,诸侯相举来朝。”(也不知真的假的)。孟子所谓的仁政,实际非常有害。曾经有一个卖卦的人深刻论证过这一点。这人给魏惠王算挂。魏惠王说:“你算算,我这人怎么样?”“大王非常之仁啊!”魏惠王大喜:“那我功业将有多大啊?给我再算算。”“功业吗,只能亡国。”“为什么?”魏惠王大惊。

  “人一旦仁慈,就不忍诛杀,于是饶恕那些有过错的人。仁者慷慨大方,导致您赏赐那些没有功劳的人,比如亲戚一族,任人唯亲。有过错的人不惩罚,不该奖励的去奖励,能不亡国吗?”算卦的说完,魏惠王吓了一身冷汗。仁政却可以亡国?是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魏惠王在众鳄鱼之中,是最仁厚的了,但也属他被欺负得厉害,土地越来越小,士兵越来越少,最终失去战国首强地位。不是说仁者无敌吗,怎么会落成这样?呵呵,谁让你最仁、最软弱了!

  孟子却还在这里教他学仁。“不杀人者就能统一天下。”他在回答魏惠王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时候大言道,“您尽管施仁政于民,减少刑罚,减少征税,尽量把庄稼耕得深一些(孟子一急,连“深耕”都给憋出来了,真有他的。人家问你怎么治国,你深耕干吗?),再让老百姓尊重亲爹和大哥,温顺孝悌(念替)。差不多就这样吧,您就统一天下了。”东一榔头,西一梆子,孟子回答得一点系统没有。这些放空炮的、迂阔的大话,比起法家商鞅的那一套治国体系,显得太苍白了。魏惠王听了半天孟子的话,觉得很无奈。孟子讨不到好处,气得没法,又混了一年,魏惠王死了,儿子魏襄王也没有用他的意思。孟子气得骂魏襄王道:“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好像土豹子。骂完,孟子卷好行李和简历,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

  日期:2012-04-17 16:21:45
  【孟子成功忽悠齐宣王的故事 】
  再贴一段潇水的文章:孟子成功忽悠齐宣王的故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