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内外挑战》
第34节

作者: 卢泰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美国在这个纬度之间虽然也有一大块土地,有东西两条长长的海岸线,但是东西两边都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两条大山脉之间没有东西流向的大河,却有一条南北向的密西西比河把这块土地分隔开。密西西比河是由北向南走,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走,不同纬度间的气候差异很大,人类生活习惯很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密西西比河沿线不可能产生文化,不可能像黄河长江那样哺育两岸人民、诞生丰富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再对比一下俄国就知道这种南北流向的河流是很悲催的。俄国在乌拉尔山东面的辽阔平原,为什么不适于人类居住呢?除了天气太冷之外,俄国在这片土地上的河流也是南北方向的,不幸的是从南向北流。到了冬季,下游先结冰,上游的水自然就会挤出河道,然后四处流窜最后再结冰,形成了辽阔的永久性冻土地带,根本无法住人。俄国虽然地方大,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其实不多。也许未来某一天,地球气候大变化,或者人类技术大进步,才能治理西伯利亚这块永久冻土,为人类造福,但是这一天还很早。

  再来说美国,密西西比河既然不能滋养人民的好处,就会变成一个有碍交通的累赘。这条河把美国中部平原一分为二,东西交通货运非常不便。而密西西比河向南的入海口又不是美国国土,是墨西哥的。
  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中国独领风骚几千年,地理的原因就在于此。
  日期:2012-03-18 14:59:05
  再来看看欧洲为什么比较不幸。
  中国领土最北边“漠河”,位于北纬53度,最北边的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北纬45度。
  这些地方年平均气温在-5.5℃。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夏季只有半个月左右,最高温度也不过20℃,夜里只有10℃左右,昼长夜短,白昼可达19小时以上。冬至日时日照时间四五个小时,而且日照很弱。

  再来看看世界上有名国家的地理情况:
  俄国的首都,北纬55度45分
  德国的首都,北纬52度32分
  英国的首都,北纬51度30分
  法国的首都,北纬49度
  加拿大的首都,北纬49度

  也就是说,除了美国之外,欧美主要国家都是地处高纬度地区。
  日期:2012-03-18 15:48:36
  位于高纬度地区的西方国家的痛苦是:
  他们四季不分明,日照极其不平均,中欧北欧国家一年内的大部分时间每天只能看到3-5小时的太阳,光线还极弱,因为纬度高,人感觉天空很近,长时间的灰暗天空对人的精神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夏天又反过来,晚上11点天才黑,凌晨2-3点就大亮了。
  更糟糕的是,欧洲的雨季和高温不是同期的,这就意味着农作物长不好,只能长草,不适合耕种。同样大小的土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收益差的太多了,所以欧洲地区自古以来人口就少。

  中国古代就能繁衍人口超过一亿,而面积与中国差不多的欧洲却只有千万人口。差了一个数量级。
  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人口的差距就是国力的差距。
  更何况,中国这边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而欧洲部分则是分裂成几十个国家,最多的时候是分裂成上百个袖珍小国。
  所以,被中国赶走的匈奴、突厥,到了欧洲那边就大发神威,称霸一时。
  日期:2012-03-18 19:11:37

  中国这么大的家业怎么来的
  前面讲了中国自古代就一直占据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好的一个地盘。
  是不是老天爷是个偏心眼呢,如此独厚中国人、独厚中华民族?
  中国能够有了这么大的家业,主要受益于两点。
  第一点有一定偶然性。就是大禹治水,形成了华夏的主体民族。

  第二点则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华夏民族以开放的姿态与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同化融合在一起,共同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和灿烂文化。
  日期:2012-03-18 20:01:50
  先说第一点。
  黄河有个毛病,就是经常决口泛滥。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大小小部落又不可能都离开,因为这块地确实还是最好的。

  于是就要治水。
  当大家都有治水的需求时,一个英雄就会应运而生,这就是大禹。
  大禹通过治水,把黄河中下游的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治理这条大河,于是形成了古典的联邦。但凡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部落,因为黄河泛滥和治理的原因,确实也有必要加入到一个联邦里面去。到了大禹的儿子启,正式建立夏朝。经历夏商周三代大约二千年的融合,一个主体民族形成了,这就是华夏族。华夏族居住的范围就是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

  华夏族在文明、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比周边的小部落明显优越,这个主体民族对自己有非常强烈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基础。
  日期:2012-03-18 20:54:12
  再说第二点。
  华夷杂处是华夏族长期的生存状态。华夏族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他们能把周边的少数民族融合到自己内部来,而且对愿意融合进来的少数民族没有歧视,让他们享受平等待遇。
  这些少数民族一旦和华夏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发现各个方面都比自己单过要好。不受歧视,还能过得更好,自己原来的文化习俗也能保留下来。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华夏族里面来。华夏族在和周边少数民族接触的过程,就是一个华夏族不断开拓边疆、增加人口、传播和丰富文化的过程。
  在周朝,华夏族在文化、技术和经济实力方面已经远远优于周边少数民族。
  楚国开拓统一了南方,秦、晋、燕则开拓统一了西方和北方。
  经过这些诸侯国对外长期开拓,继之以内部的统一战争,到了秦汉,形成了固定的中华民族核心区和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来没有断绝。
  虽然中国在历史上也多次遭遇外部侵略的危机,但是由于中华民族在人口数量、居住范围、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所以,霸主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历史实在没有别的选择。
  日期:2012-3-18 21:45:00
  魏绛和戎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主旋律是晋楚争霸。晋楚三次作战,晋国小胜2次,小败1次,晋楚两国国力接近,谁也无法一战而定胜负,争霸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晋国只是略占优势。
  晋国在中原与楚国争霸,同时在北方还要和戎狄作战。当时晋国的国土主要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就是晋国与北方戎狄长期战斗的地区,晋国占据优势,但是在戎狄契而不舍的南下纠缠下,晋国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晋国在南北两线作战,国力消耗很大,国内经济也是捉襟见肘。
  为什么强大的晋国总是不能在山西解决掉落后的戎狄呢?
  这要从山西的地理特点说起。
  日期:2012-03-18 22:19:01
  山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太行山和吕梁山,南北有中条山和恒山。这些山的走势不规则,主脉之外还有很多支脉,在这些大大小小山脉的纵横交错的切割下,山西从北到南形成了一系列的小盆地:大同盆地、忻州定襄盆地、太原盆地、运城盆地,就像羊肉串一样串在一起,在山西的东南部还有一个孤立的上党盆地,也叫长治盆地。这些群山环抱中的盆地把山西分割成一个个地理单元,在交通落后的春秋时期,这些依托山脉的地理单元共同的特点是易守难攻。

  在唐朝的时候,著名的大将李靖曾经奇袭定襄、再从定襄出发北灭突厥,两次战役都是采取轻装骑兵长途奔袭的方式,趁敌人没有准备、惊疑不定的瞬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大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