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啥子要给你涨工资?》
第28节

作者: CQ大漠孤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330)你娃不是想当老板讪,好,我也喝高了,送你一首企业家宣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

  我要创造,
  我要失败,
  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

  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
  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
  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
  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
  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自豪地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注:美国的《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这篇《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
  日期:2011-10-25 22:06:00
  (331)我跟你讲,中小微实体企业规模小,抵御危机的能力弱,能不能顺利渡过当前这一难关,决定了“中国制造”今后转型升级的方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小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你娃这个未来的老板来说,可以好好借鉴借鉴。
  你娃晓得不,日本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其中小企业占企业数量大头的产业结构,与目前中国十分相似。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本币升值、劳动力短缺、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大批中小微实体企业的破产不可避免。但只要应对得当,或者及早进行产业转移、在海外寻找新的成长空间,或者钻研技艺、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有实力的中小微实体企业最终可以度过寒冬。

  日期:2011-10-26 12:15:00
  (332)嘿,日本在高速经济增长期,社会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扩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中小微实体企业总是充满活力,可以无限增长下去。
  你听我讲,现在回顾日本的制造业发展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严峻的事实。举个例子,新瀉县燕市曾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餐具生产基地,后来却陷入全面衰退。该市五金加工行业的工厂数,从1990年的2158家,下降到2005年的1333家,其中金属餐具行业的总产值从1985年的400亿日元降至2005年的83亿日元。降了好多,你娃各人搬起指姆好好算一算。

  日期:2011-10-27 11:41:00
  (333)还有,福井县鯖江市是全球三大镜架产地之一。1985年顶峰时期,该市曾有1823家眼镜企业,到2003年却仅仅有1280家生存下来。同一时期,眼镜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由16253人跌落到11818人。
  东京大田区是日本最重要的五金机械加工基地,当地企业数量曾高达9000多家,而2005年却减少了近一半,仅为4700多家。
  日本的摩托车行业,高峰期冒出了127家生产企业,现在却跌落到仅有4家。
  也,你娃以为小老板好当嗦,我跟你讲,上面勒些残酷的事实说明,传统制造业里中小企业无限增长不过是一个幻象。只有清醒认识导致中小企业衰退的原因,才能为它们的发展找到方向。
  日期:2011-10-27 18:01:00
  (334)你听我说,日本的经验、教训显示,经济危机往往是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困扰中小企业的,都是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总结起来,听到,不要光顾到喝酒,有以下几点:
  第一,本币升值问题。

  日本和中国相似,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从事出口接单业务的。“二战”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360日元,日本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保持了价格优势。但是好景不常,由于受几次大的国际事件影响,日元汇率开始上升。1971年,日美巨额贸易逆差等原因引发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危机。最终,该年底,汇率由1美元兑360日元升至308日元。

  日期:2011-10-28 21:16:00
  (335)嘿,此后,日元汇率不断上涨。1985年,西方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财长会议,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进一步大幅升值。此后1年内,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235日元骤升至120日元。你娃算一哈,从1971年起日元升值了三倍,日本产品的出口要受好大的影响。可以说,日本中小企业的出口完全遭受了灭顶之灾。

  我跟你讲,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在压我们,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其用心和当年压日元升值完全是一回事,可以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日期:2011-10-28 21:49:00
  (336)我跟你讲,由于日元升值,让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为减弱。
  以燕市为例,在鼎盛时期,该市曾经有六成以上企业从事金属餐具的出口业务。以该地区为主的日本产金属餐具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上世纪70年代达到了70%。但2006年,该份额跌落到5%以下。
  而关市是日本最大的刀具产地,以当地产品为主的日本刀具在美国市场的份额1970年曾高达60%以上,后来,这一份额也跌落到10%以下。
  日期:2011-10-28 22:20:00
  (337)听到,刚才说的啥子?说的是日元升值造成的影响。也,你娃还没有打望逛也。好嘛,我又说第二个问题嘛,
  第二,斗是劳务成本上升的问题。

  你晓得讪,传统行业里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劳动密集型。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这些行业中的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劳动力仿佛是可以无限量供应的。但是再丰裕的劳动力也有转移殆尽的时候,此后工资水平就会不断提升。你娃晓不晓得,经济学上将这一现象称作“刘易斯拐点”。
  日期:2011-10-28 23:09:00
  (338)为啥子叫“刘易斯拐点”? 因为他爸爸叫他刘易斯,他妈妈喊他刘易斯,他兄弟子妹称他刘易斯,他脚一拐,所以斗叫“刘易斯拐点”。嘿,你娃又想编方打跳的考我嗦。好嘛,我又不厌其烦给你解释解释嘛。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这一论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所以称为“刘易斯拐点”。
  解释了弄个多,说得口干舌燥,好,喝酒喝酒。

  日期:2011-10-29 11:04:00
  (339)我跟你讲,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通过了这一拐点。目前,日本仅高中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平均月工资就高达15万~1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元),远远高于中国大部分城市里的白领。
  你听我说,由于工资上涨、劳动力短缺,使得中小企业再也无法象先前那样,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无限制地扩大用工规模。
  以日本大田区为例,2005年该区4778家企业中,1~4人的企业达2387家,5~9人的企业为1529家。相反,100人以上的企业不到50家,1000人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大部分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选择以街道工厂、小作坊的形式发展。
  日期:2011-10-30 02:38: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