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那些女子心中的秘密》
第21节

作者: 天池洼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7 09:12:27

  【三】
  依旧从一首诗开始:
  金殿风微拾坠红,题诗聊寄玉沟东。

  芳情有意随流水,细字无心学断鸿。
  别馆乍凉霜透幕,长门深夜月移宫。
  才情偶尔成佳配,不道周南有国风。
  诗的作者名叫朱德润,他是元朝有名的画家、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不多,然而一副《红叶题诗图》,却不由得让人时常记起,这首诗就题在画轴之上,喜爱不已。
  金殿风微,出不来人间的气息。芳情有意,细字无心,只添得女子一缕幽怨。外边的时间如何精彩,她不知,只是这宫中的时日实在太过难熬,辜负了美人如玉容颜。她也是看到了那一沟溪水,想起故事,忍不住也要一试。只不过她的才气文笔最好,写出来的词句也就格外动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自从有人看着一去不往的流水说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后的流水就不再单纯,里面还暗指着不舍昼夜的岁月流逝,刹那芳华,红颜暗老,青丝白发。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这是无法解脱的矛盾。
  急急流去的不是溪水,是那时间匆匆,想留却是无法,眼睁睁地看花影从西到东,心中的惨烈无可比拟。只是这种惨烈太过漫长,深宫尽日清闲,时间却又难以消遣。
  我以为转眸宛若千年,原来,千年不过转眸。
  诗至三四两句,运笔更趋委婉含蓄,有人对之评价说:
  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
  落叶无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是因为他们没有遇见多情的人。
日期:2011-10-12 17:42:00

  这片题诗的红叶随着溪水流出,来到了人间。那天恰好卢渥经过那里,许是一时的销黯,对着溪水照影自怜,看见如血的红叶,抄起一看,呆在当地。只是他没有顾况的风流,没有顾况的才气。看着红叶上的诗,卢渥终是无语,因为他比顾况现实,知道这是一场无果的缘。
  既知无果,又何必再去招惹,痛了心肠?卢渥把红叶放入怀中,就此离开,义无反顾。
  宫中的女子依旧进行着她往日的生活,红叶到了何处与她无关痛痒。然而,等她红颜老尽,芳华不再,终于跨出那道厚厚的宫墙、离开了这片牢狱的时候,她已不敢再去寻求爱与被爱。
  宫墙之外的生活并不比宫内简单,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打算。几经波折,与范阳令结发为妻,此生算是有了着落。婚后不久,在为丈夫整理衣物书籍之时,见一片红叶藏在箱中,拿起一看,不由大惊,只见上面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唤来丈夫,问其来历,原来这个男子就是当年拾得红叶的卢渥。
  万事因缘而来,因缘而去,可遇不可求。
  星云大师说,一切缘,都要在本来面目上求,向无所不在的生活境遇中证悟,时时清凉水,是缘;处处般若花,是缘。
  人来世间,终归有缘,自己的那份爱,不是不来,只是时候不到,需要去等。然而,众生芸芸,有几个可以忍得住寂寥,独自去等待?
  春长寂寞夜长闲,梧叶惊秋怕看天。
  不为相思非是恨,等闲老却玉人颜。
日期:2011-11-06 12:33:00

  【十七】李冶: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初识李冶,是在高中,那时在看《唐诗鉴赏辞典》,刘长卿之后,杜子美之前,中间藏了一首诗,题目叫作《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馀。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八行书。
  第一句,岁月感叹,酷类子美,颔联不按律法,竟如太白,“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写景悠远,又绝似襄阳。看此三句以为是男儿之笔,到最后一联,才知是女子所作。南朝的鲍照出外远游,路过大雷岸,写了一封家书寄给自己的妹妹鲍令晖(参阅《道逢游冶女,恨不早相识》),便是此句的典故由来。
  不过,那本书并非正版,错字较多,诗的作者写的是“李治”,语文老师又似乎对她一无所知,从未在讲课的时候提及。因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她不过是大唐众多女子中毫不起眼的一个。
  到了大学,看书渐多,才知李冶又名季兰,存诗虽然不多,只有十六首,然而自是唐代女诗人中的第一流人物,与鱼玄机、薛涛鼎足而三。
  《唐才子传》里记载,季兰六岁时,看到满架蔷薇,吟了一句“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和“嫁却”同音,小小年纪,自然无心,意想不到的是,一语成谶,终了一生,她都得不到爱情。父亲听了大惊失色,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也许是真的害怕女儿浪荡一世,就把她送进了剡中的玉真观,青灯黄卷,澄净本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