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局》
第16节

作者: 黄飞鸿007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一,美国在参战之前就开始向英国和苏联提供援助,帮助了英苏两国的防御作战和后来苏联的大反攻。关于向苏联援助物资的多少众说纷纭,本书无意纠缠于这样的细枝末节。不论怎样讲,美国的援助对于苏联在大撤退时期迟滞德军进攻速度和提高士气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战争初期苏联工业体系受到重大创伤,如果美国不提供后续的援助,苏联将极度缺乏火车头和汽车。苏军将不能够在此种情况下进行大兵团的战略机动,后来著名的十次打击效果将大打折扣。苏联石化工业落后于美国,无法生产出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顺便提一句,日本炼油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导致其航空发动机同等排量的输出功率小于美国20%左右。这造成了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先天不足,缺少防护措施和垂直机动性。由此可见一国的战争潜力与其整体工业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书归正传,苏德战争末期,苏联的人力资源已达到承受极限。为了补充兵员,监狱里的刑事犯也被强征入伍。如果没有美国援助,战争不可能在1945年结束。第二,只有美国有实力组织诺曼底登陆。美国不参战,仅依靠英国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是役,盟军出动一万三千架飞机,九千艘舰船,以英国的国力不吃不喝也凑不出这么大的阵容。集中如此多的舰船,美国也是倾其所有。为了凑足登陆艇的数目,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不得不从太平洋战区抽调,招致美国海军的强烈反对。如果不能够顺利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国可以集中兵力应对东线,守住罗马尼亚经波兰至东普鲁士一线问题不大。第三,美国在二战中生产的飞机数量三倍于德国,英国和苏联的飞机生产数量与德国基本相当。没有美国的参与就无法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德国的战争潜力会衰减更慢。德国为了进行国土防空作战,把东西两线的战斗机大量抽调回本土,造成了德军全面丧失各战区制空权。获得制空权既是进行登陆作战的基本前提,也是苏联顺利反攻的必要条件。

  至此结论已经很清楚。美国参战大大缩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减小了战争对整个欧洲的破坏力,挽救了现代民主制。这再一次验证了前面的一个论断,美国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掩盖了西方文明的深层缺陷。从一战到二战结束是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动荡期,正因为有美国的存在,动荡期的破坏力被极大得削弱,西方文明的元气得以保存至今。对于美国的这种影响,本书称之为减震器效应。然而是不是西方文明的发展一定能够建立起美国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呢?答案是否定的。美国的建立必须在一片新大陆上,这片大陆上的土著文明发育缓慢导致入侵文明可以将其全部或大部杀光,否则不可能出现美国这样的国家。毫无疑问,美洲大陆不是西方文明创造出来的,因此美国也不是西方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能够建立起来的,建立的前提是造物主准备了这样一片大陆。另外,这片新大陆上只能建立一个强国,这一点能够成为现实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这要求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没有向北美的温带地区殖民,而且美国内部的分裂倾向又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双峰曲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西方文明走出动荡期。此后虽然发生过环境灾难,但是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因为整个社会迅速进行了调整。二战之后整个西方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吸取了经验教训。再也没有人掐着德国的脖子勒索战争赔款了,相反战胜国主动拿出钱来救济德国难民,帮助德国进行重建。
  战后的整个欧洲百业萧条,民生凋敝。仅仅依靠欧洲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兴的。此时的美国充当了向半个欧洲输血的角色。美国能够充当这个角色,同样是由于其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美国广大的领土和美洲丰富的资源使得美国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可以生产出欧洲重建需要的一切产品。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欧经济迅速复苏,西方文明在动荡期之后开始进入第二个上升段。在第一章已经谈到,西方文明是大起大落型的文明,因此其轨迹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影响应该是一个单峰的曲线。但是由于美国的存在,西方文明在20世纪的轨迹不是单峰,而是双峰曲线。出现双峰的主要原因不是西方文明内在的特性,而是地理条件使然。这个曲线的第一个峰顶是在完成瓜分非洲完成和迫使满清政府彻底堕落之时,时间大约是1900年左右。第二个峰顶刚刚过去,选择911事件和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作为标志性事件都是有道理的,以本书观点,选择911事件更加合适。从911事件开始,后二战时代结束,西方文明进入第二个动荡期之前的过渡期。在第一个动荡期中,全世界都被西方文明拉下水,世界大战的破坏力远超出欧洲和北美。在第二个动荡期,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不能够及早的进行调整的话,那么将再一次被西方文明的动荡拉下水。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积极准备应对。

  第二上升段的西方文明相比近代扩张段要温和得多。对内继续执行改善工人地位的政策,并推出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整个社会的矛盾得到很大的缓和。对外基本放弃了赤裸裸的军事征服政策,承认了原来各殖民地取得的独立地位,改由贸易手段从欠发达地区掠夺资源。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发动战争,而是尽可能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问题。各方在使用军事手段方面都克制的多,联合国相比一战后的国联在制止战争方面发挥了大的多的作用。美苏之间古巴危机的和平解决,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彻底放弃了征服自然的想法,代之以环境保护,并逐步发展成为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将这一时代的主题确定为和平与发展是非常贴切的。

  值得一提的是,后二战时代世界和平的维持,与这一时代政治家的经历有关系。后二战时代的政治家大部分在二战时都曾经直接参与战争。他们要么在统帅部运筹帷幄,要么在战壕里冲锋陷阵。战争的残酷经历使他们对和平更加重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谋略水平和政治智慧。在美国随着克林顿上台,标志着未经历二战的政治家登上历史舞台。小布什和奥巴马都属于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通过对二十世纪历史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对整个历史大势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再来思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变化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将会容易的多。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九章中详细讨论。
  日期:2009-02-27 09:38:10
  技术与宗教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不可谓不发达。然而环顾整个世界,宗教依然繁荣昌盛,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出科学要将宗教打倒的趋势。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科学不够发达造成的。那么对比产业革命以前的技术水平,全世界的科技水平早已不知飞跃了多少倍。既然如此巨大的科技发展都没有打倒,何以见得以后继续发展就会打倒呢?

  不论到了什么时候,人类的知识永远是有限的。那么以人类有限的知识而言,总有更大的未知领域,宗教完全可以占据这片未知领域,而且其版图总归比科学所占领的要更大。科学充其量宣布在已知的领域内没有发现神存在的证据,对于未知领域无法否定。不论科学的研究多么深入,宗教自有其彼岸世界,是科学所无法进入的。而且科学必然是以规律来解释世界,但是这些宇宙法则是谁制定的,科学无法回答。无论科学如何发展,所做的都是不断发现新的规律,但是规律从何而来始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顶尖科学家都是宗教信徒,比如爱因斯坦、牛顿、巴斯德等等。对于他们而言,发现一个如此精巧而复杂的宇宙按照各种法则有规律的运行着,实在无法回避谁是宇宙秩序的创建者这个问题。既然科学自身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不到宗教里去,又能够到哪里去呢?

  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本身似乎也越来越体现出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产生了所有的物质和时间空间等。在这个大爆炸之“前”,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不适用的。应当指出,前面这句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时间是由大爆炸创造出来的,根本就无所谓大爆炸之前这回事情。没有大爆炸也就没有时间,哪里谈的到什么之前呢?这种情况实在是人类的语言无法描述,脱离了时间和空间概念人类的语言已经完全被束缚住了,我们只好继续使用大爆炸之前这个错误说法。既然大爆炸之前所有物理定律都不适用,人类也就无法去认知;那么上帝——如果存在的话——自然可以呆在这一领域,以大爆炸的方式来创造这个世界。如此一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等于给宗教提供了一个佐证,打倒宗教更加遥不可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