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40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拉开小生之战开年大幕的是周杰伦和谢霆锋。周杰伦的商业号召力和接地气程度是所有台湾年轻演员中最强的,天廷晏等人想一步登天,还得先超越周前辈再说。谢霆锋现在是香港新生代独苗,和古天乐吴彦祖这样已经扛鼎多次的男星比,他在资历上确实不够服众,逆战才是金像影帝之后最能证明江湖地位的作品。逆战如果能借着年底影市的贺岁余温,并且用新题材新演员引爆观众热情,票房可期。我希望这部电影票房越高越好,这和喜不喜欢主演没关系——男人的竞争,开局就软绵绵怎么行?定的标准越高,后面超越时越刺激。大浪淘沙,就要把真金留下。这部电影对周谢二人的影响是,票房大爆后就能巩固B级制作独立男主,增加A级制作男一机会,加重TOP级制作男一或重要男配砝码。另外周杰伦一直在拓展导演空间,逆战若能成功,将对整个周杰伦电影品牌有推动作用。值得关注。

  血滴子和太极从制作公司看不分伯仲,因为华谊明年的工作重心和资源倾斜度上应该更偏向温故和画皮2(或者狄仁杰前传)。李连杰退出太极给H计划带来不小打击,所以这部戏现在的阵容反而弱于血滴子。血滴子作为星美明年的头牌,必然会下大力气营销。这对黄阮两位主演来说是正面加分。黄阮现在不是一个等级,以后也不会是一个等级,小生总结时我会更深入分析。

  看样子冯绍峰明年处于两岸电影新人PK最前线,谁让他待在台谊呢?画皮2和LOVE隔空对打,太极里则和彭于晏正面交锋。如果这戏不是双男主模式,那就单片来看,彭的受益度会大于冯;不过鸿门宴马上就要上映,冯在角色的分量累积上会比明年发力的台湾众星快一个身位,但也就一个身位而已。若想拉大差距,还得靠其他作品持续给力。

  周谢是目前港台两地最拿得出手的新生代商业男星,能否扛起(警匪)动作题材又是男星崛起的硬指标,所以逆战的各种数据都值得拿来反复比较。黄阮/彭冯只要有一组在票房上持平或超越逆战(尤其是黄阮),投资方在今后选演员时就必须仔细权衡。如果港台配的性价比强过陆港或陆台配,那么更会给短视的投资方造成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假象。所以明年的电影圈势必热闹非凡。

  日期:2011-10-08 07:36:57
  C、陆港台三地联合
  陆川——王的盛宴(刘烨/吴彦祖/张震)
  白鸽——飞虎群英(?)
  三地联合似乎是A级制作的标准模式,白鸽和墨镜两人更是不三地不成活。现在陆慢慢也国际了,跟上了前辈的脚步。他选的这三个人都属于目前中生代里的中流砥柱,作品多,资历老,奖项也有,不管观众缘如何,至少在圈内已经受到认可。他们的上升将是缓慢的,因为下面的新人虽然追得猛,但毕竟积累不够,威胁不大;而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老一辈依然强势,继续突破非常困难。

  王的盛宴对刘吴张三位演员的意义在表演类奖项的争夺上,虽然看上去没有新生代直接抢戏抢资源那么火爆,但台面下的暗战也异常紧张。对刘烨来说,明年小钢炮的温故有双张一陈压阵,他想获内地主流奖项就基本泡汤。虽然早就加冕影帝,但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红利也耗得差不多了,到了该再下一城的时候。香港方面,明年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等人全面复出,且都有重量级作品在手,吴彦祖的影帝梦也很悬。张震拿过很多艺术类奖项,也很受大导演青睐,但似乎一直没有影帝的命。他在这几个演员中拿奖希望相对高一些,但港台几个重量级奖项的候选人大部分会重合,如果再遇前辈,恐怕还是凶多吉少。

  过去十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证明了以下几种模式的可行性:就单一地域制片选角的情况看,全内地阵容票房大爆毫无压力(唐山)。三地联合的电影必须是大导演大项目才行(子丨弹丨/赤壁/大爷),主打明星还是老一辈。但内地元素的加入已经是票房大爆的必要条件,这注定了内地小生在未来的竞争大潮中会有先天本土优势。
  明年的华语影坛将继续为我们提出新的问题:
  全内地小生/全台湾小生/陆台-港台/三地联合/中日韩三国联合,哪几种模式最具性价比?三地(三国)竞争时,谁能脱颖而出?合拍是大潮,路线各不同,上位混战中是否还有别的途径?
  (未完待续)
  日期:2011-10-08 12:52:48

  有趣现象之二是单人独抗小制作趋势再现。此现象不太起眼,绝对非主流,放在明年的合拍潮环境下看最为另类。不过正是由于群雄并起局势混沌,所以该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更不容忽视,因为这是区分真金白银和绣花枕头的关键。
  老方甩句话:一辈子演群戏,终身打酱油。欢迎时间检验。
  那篇《台湾全面压制内地演员》的文章我看完后只想冷笑。里面说来说去就反应了一个寄生思想嘛。什么女演员中的大王小王,什么多亏贵人相助,什么JQKA,本质问题就是某些自作聪明的WW在算计哪条大腿好抱、怎么抱。问题是抱的腿不是自己的腿,别人的大腿瘸了咋办?这种思想和美神日爹崇拜情结如出一辙。
  以为几大天王飚戏,又傍又踩内地小生就能上位吗?是捷径,但永远达不到目的。
  很简单的道理,资源是有限的。对演员来说,同等条件下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是一人唱独角戏发挥空间大,还是三人平分发挥空间大?从媒体资源分配角度看,宣传时是个人独当一面获得的关注多,还是三人平分得到的关注多?罗汉系列汇聚了众多一线明星和奥斯卡影帝,但对他们个人生涯来讲,这部作品只是锦上添花,因为真正的顶级男演员不靠群戏树地位,他们自己就能独挡一面。

  香港电影圈整天在叹青黄不接,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所有的青年演员一直都在靠别人提携,而不是持续不断地独立拍戏!今天两大天王比拼,明天三大小生飚戏。想想当年的成龙、李连杰,哪个不是靠一部部戏打出来的?演剧情片的梁朝伟也有一堆个人独立男主代表作。接拍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也许不够风光,也许要承受票房压力,但说不定某天独立男主的作品就爆了,地位一旦立起就不会倒下。人们记住的永远是某某某的电影,而不是分猪肉的电影。这也是我说金城武虚高立不起来的原因。他除了和别人搭档,根本无法单独撑起一部片子。02年后参与的华语电影里,他做唯一男主的只有03年的向左走向右走,到现在还是只能拍爱情片。

  很多搞电影的人都在犯常识性错误,堆明星的作品其实在害明星。老一代去凑这个热闹对他们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可以吃老本。新生代没老本可吃,堆三次酱油戏份也许才够一次独立主演能达到的效果。白白浪费精力。
  回到那张公司项目表格,三人平分大戏的受益程度(王的盛宴/LOVE)低于两人平分的逆战。明年黄晓明有两部独立男主的小制作爷们戏;邓超今年的巴黎宝贝和画壁都没有同等实力级别的男演员分戏;陈坤既有大项目龙门,也有钱学森。周杰伦和王力宏两个人前几年也有彰显个人风格的独立男主作品。这些看似不重要,但个人作品对男主的放大效应远胜大制作群戏。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积累几百万、几千万的小片,等有一天自己的独角戏就能破亿了,哪里还需要在乎别人抢破头的猪肉戏份呢?徐静蕾几年前就看透了这一点啊!

  上位不靠寄生,靠自力更生!有潜力的小生目前都在走中国航天的路,他们最终会拥有自己的天宫;部分短视的新演员在复制中国汽车的路,合作了半天没自主产权,白白为他人做嫁衣。如果台湾费尽心机捧的这拨30岁以下男演员都是重复金城武的老路,何虑之有。
  日期:2011-10-8 13:57:00
  3、顶级独立项目
  现象三是占稳关键资源。我把这一条和顶级独立项目结合起来分析。
  独立项目大多和个人有关,比如话题性极强的几位内地一线女星。这些个人不依托大导演或大制作公司,他们自己就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如果新生代男演员能遇上她们的戏,甚至是上面提到的独角戏,那么参与其中对个人的助益也会非常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