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32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前大陆土包子们玩不起高端时尚,没钱啊,只能对着港台日韩干瞪眼;
  现在去米兰巴黎看个秀又不是难事,和几个设计师大佬握个手拍个照也不算什么,自己经济实力硬气了,谁都会高看一眼。

  日韩所谓的流行时尚,在欧美年轻人眼中根本没多少分量,即使关注,也只是找找异国风情罢了。因为日韩不是潮流创造者,他们只是倒卖四大秀场玩剩下的东西。政治、经济上的附庸和依赖,直接决定文化心理上的自卑和膜拜。
  香港以前被一流的英国殖民,台湾是被二流的日本牵着链子,日本又被美国牵着链子,所以台湾更甚于香港,属于双重自卑。文化上一旦有虚无感,做出来的东西也会很浮躁。电视圈还好,电影圈这种现象尤其严重。看看这两年电影里乱七八糟的古装设计就明白了,西方元素充斥其中,搞到最后不伦不类,到处是精“英”,什么时候有精“华”?

  日期:2011-05-21 03:06:46
  两朵小花
  之前曝光的另外三本杂志封面
  日期:2011-05-21 03:29:23
  内地演员中有两个人在时尚方面已经醒悟,直接跳过港台日韩向欧美看齐:

  男的黄晓明,女的张雨绮。
  黄晓明之前被设计师打造的潮男形象,说实话就是延续港台小家子气的娘炮路线;但他本身气质硬朗,娘也娘的比别人帅气俊俏。现在他是被欧洲顶级大牌直接包装,黄自己又有条件亲自去国外看看,品位不断提升。他目前抛掉了所有虚头八脑的东西,回归本色,让性格而不是发型说话。
  像张雨绮这样有胸有屁股有身高的女人,女演员圈子里多的很;但是她走的路线一看就是欧美大女人风格。
  欧洲女人为什么喜欢戴墨镜,不是人家装逼,而是和地理环境有关。因为纬度高啊,太阳斜着晒啊,不戴不行啊。
  为什么人家穿衣服都是简单大方,因为他们更看重个人魅力,而不是装饰品。时尚是为个性服务的。我们自己人倒是把时尚当成了终极目的,反而忘记了个人气质修养。
  毛时代所有人都恨不得远离资产阶级背景,现在倒好,不给自己贴个“富二代”“豪门”标签好像见不得人似的。
  被品牌拴住还要拿出来炫耀的,全是暴发户。

  港台的贵妇文化,太不入流。
  内地如果要学,不仅不入流,还是倒退和对历史的侮辱。
  让发型说话
  让个性说话
  日期:2011-05-21 04:14:40

  老方不是时尚人士,平民老百姓一个。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中国时尚圈的问题和电影圈是一样的:物质发展和技术水平满足不了文化需求,精神和物质脱节了。
  薇薇安威斯特伍德怎么培养出来的?
  她如果要找书面资料,图书馆会有N排最新的色彩、面料、剪裁的专业书籍放在架子上,涵盖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
  她如果要找实物资料,伦敦的国家画廊、首饰博物馆、时尚博物馆、现代艺术馆就在那里立着;
  她如果要进行推广,从模特到包装到制作,全部有团队进行专业化工艺化流程化操作。
  她的产品如果要上架,从顾客需求分析到广告设计宣传,都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律。

  时尚不是艺术家的自我欣赏,时尚是商品,是工业,是流程,是文化,是历史积淀。
  中国时尚圈里的人,有几个愿意静下心来研究传统服饰的色彩搭配、布料种类和制作工艺?有几个敢说对中国的服饰审美了如指掌?
  对自己的传统不了解,对西方的学习又不如鬼佬地道,充其量又是做第二个日韩罢了。
  日期:2011-05-22 21:30:28
  【四十五】电影题材与政治正确(一)

  这两天拉斯冯提尔比较悲剧,同情希特勒的言论招致西方媒体口诛笔伐,比较实际的影响是,意大利和南美的发行商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引进他的电影,如果发行商们说的不是气话,那是“永不引进”。
  拉斯冯提尔为自己的辩护是:“艺术与政治应该分开”,但最后还是迫于舆论压力,承认犯了错误。我看到的报道里,最温和的西方媒体给他的评价也是措辞严厉“再伟大的艺术家也会犯愚蠢的错误”——几乎一面倒批评,犹太团体的攻击尤为猛烈。他辩解归辩解,但戛纳官方以及西方主流媒体,没人甩他的“艺术政治分开论”。
  拉氏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说辞带着玩笑口吻,即使这样,在政治正确面前还是没有宽容余地。触及原则底线的人,有什么好宽容的?三观不正凭什么被主流接受?
  阿凡达有明确的世界观,正义战胜邪恶就是世界语言,所以全球通吃票房大捷。中国有些导演三观暧昧,内心阴暗,拍出来的电影也是故意扭曲主流价值观;不提供愉悦的观影体验也就罢了,还专门恶心观众。比如娄烨的艺术电影,卖弄的就是SEX和政治,还有自己那些可怜的末世情结,三观非主流,故事又讲不好,谁会买账?都说24、5岁工作后人的思想就定型了,青少年时代的幻想也会丢到一边,我看这些导演还没长大呢,继续游离在现实社会之外。

  日期:2011-05-22 22:29:52
  【四十六】电影题材与政治正确(二)
  中国社会现在的主流气质是什么?
  上进。
  从大环境来说,建国初期到现在虽然经历了不少运动,但发展主轴从来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0多年来每一代人都在进步和超越,无论是太祖时代的激进革命还是后来的韬光养晦,政治经济的目标始终咬住世界一流。

  看过原子丨弹丨爆炸和载人飞船上天的中国人,对科幻题材接受度高,所以阿凡达、变形金刚、盗梦空间、哪怕是洛杉矶之战都广受欢迎;
  建国后,TG和越南猴子以及联合国军干过仗,还干得挺漂亮,所以老百姓对《海角七号》那种暧昧的怀念殖民者的调调没有共鸣;
  把汶川地震和泥轰核灾中各种事情做一下对比,谁表现出永不放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目了然,观众生活中经历的这些情感体验是积极上进的,而不是消极灰暗的。
  从个人来说,国际上对中国年轻人做的调查很多,就算是台湾,也整天做两岸年轻人的对比研究。得到的数据都证明中国年轻一代富有进取精神,对未来发展也更乐观。生活压力大,也逼得年轻人必须面对挑战,敢于出人头地。凡是能够反映这种精神的文艺作品都会广受欢迎,比如杜拉拉系列。生活中有多少阴暗面,文艺作品就有多少理由去传达正面信息。

  日期:2011-05-22 22:35:56
  近几年涉及意识形态的商业电影一般都会大爆,如果把时间圈定在近现代题材,集结号、风声、叶问系列、唐山、子丨弹丨都可以算现象级电影。张艺谋的十三钗如果不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中国军人的反抗精神,不强调普通民众的舍生取义,格局上还会是那种自我催眠自怨自艾的中二小调调。
  其实看看这些导演的新作,选的题材背景都开始探索国内观众的深层次口味:
  ——近现代题材年代背景——
  1960-1970年代:
  周星驰 《太极》海外唐人街
  抗日战争:
  冯小刚 《温故1942》1942
  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1937
  宁浩 《黄金谜案》 1930年代

  军阀混战:
  尔冬升 《大魔术师》
  姜文 《让子丨弹丨飞3》
  清末民初:
  成龙 《辛亥革命》

  陈可辛 《武侠》
  日期:2011-05-22 22:50:54
  老方去年和台湾友人一起进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看完后我问对方有什么感受,对方答:
  美化解放军(唐山及汶川的抗震救灾),
  政治宣传片(针对一小段毛过世的镜头),

  原来两岸对“嫁老外”都是一样的讽刺态度啊(张静初嫁老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