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8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于未来的中国电影来说,无论是内地导演还是港台导演,年轻力量越多越好。不要害怕竞争,也不要浪费这个时代给予新人的机会,因为躲在配额下生活的安逸日子不多了,自己不强大,早晚有一天会被好莱坞冲垮。中国电影,会是一个例外吗?

  日期:2011-04-19 19:30:35
  看到上面那么多的回复,老方真是觉得欣慰。天涯水军是多,但是大部分人脑子没水。对于电影,普通观众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在衡量。
  大家伙儿好好聊,没必要上火掐架撒。
  就上面TX提到的问题,简单回答一下。
  首先关于上位的话题,诛心论是大忌。
  无论演员也好,导演也罢,衡量名利的标准还是可以找到实物或者数据做支撑的。
  我提到的媒体衡量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算一个大众能切身感受到的东西。
  像一部电影就出来的演员,要判断他们的后劲如何,有没有奖项加持、社会活动的层级和影响力如何、媒体曝光度和曝光时间长短这些因素都要考虑。所有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大众才会形成一个对演员的观感。
  你只在网上嚷,但有影响力的平媒和电视媒体不甩你,有档次的活动不邀请你,这种影响力就是虚的。
  日期:2011-04-19 19:32:29

  再比如说导演的地位问题,内地市场现在的情况是票房为王,衡量一个导演的标准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票房。
  为什么我说陈可辛在所有北上导演中算实权人物,因为他当年卡位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只有33亿,你一部投名状甩出来就是2.2亿,占票房份额将近十分之一,韩三平要不要对你刮目相看,观众和投资商要不要膜拜在这个十分之一的数据面前。
  我统计了一下,最近五年的大片几乎都要占到全年票房总额的7%,也就是说,你与其看票房有没有破7亿,不如看这部片子最后占全年票房的份额有没有达到7%。达到了,必上位。
  *数据来源《中国电影产业报告》、时光网及其他:
  日期:2011-04-19 19:58:59

  第二个,奖项。
  但老实说,现在即使拿了金熊金棕榈,对观众的影响都不会很大。
  除非是拿奥斯卡,要不然欧洲的小文艺反倒成了隔绝大众的一堵墙。以前忽悠忽悠好使,现在这招对内地老百姓来说已经不管用了。
  其实这种心态变化背后反应的,还是本土电影工业起来以后,自己人底气足了,有信心了。
  第三个,社会项目——纯中国特色。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各个地方政府出钱拍的那种宣传片。
  你别觉得这个没用,搞好和政府关系,背后的影响力大着呢。
  在中国,什么事都要讲政治。
  比如说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每年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几年累积下来的收入和一部大片差不多。云南山沟沟里的低保户靠印象丽江脱贫致富,这种不仅是商业成功,还是政绩。要不然张怎么会被上面看中让他做中影的头呢。
  宁浩给南方一个富裕城市拍城市宣传片,这里面不仅是名利双收的问题,对他以后好处多着呢。

  再比如建国大业这种片子,其实性质不单纯。吴宇森为什么比其他导演混得好,还能上时代广场做中国代言人,就是因为会站队,至少表面功夫做得好。所以就算戏份全删P也不敢放一个。
  日期:2011-04-19 20:43:54
  老方没钱拿,平时也很忙,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来写帖子。
  各位朋友都是同道中人,对这个话题也感兴趣,那么我就慢慢和大家聊。
  今天谈谈演员的话题。不粉不黑,请水军退散。
  日期:2011-04-19 20:49:32
  【十一】什么样的演员喜闻乐见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各个小圈子里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一个人最后能不能成功,勤奋、眼光、胸襟、为人缺一不可。
  看不清大势,又不能顺势而为,再嚷嚷都没用。
  内地市场要不要开放?答案当然是要的。
  怎么开放?开放到何种地步?谁来主导?这些问题都是焦点。
  与其整天为演员的地域身份吵的面红耳赤,不如反向思考:
  归根到底——我们欢迎什么样的演员?
  撇开复杂的利益纷争,我想说几个例子,几件简单的小事。
  期间可能需要TX们帮助,欢迎带图。

  第一个故事,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
  矢野浩二2001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到今年正好满十周年,他现在娶了中国媳妇,孩子也入了中国籍,算是落地生根了。
  在一个日本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中国有什么好的,为什么去中国?”
  他说:
  “因为中国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可以学习到真正的表演艺术。”
  “在那里,我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

  日期:2011-04-19 21:28:53
  (接上)
  一个外国人都能看明白的事实,中国人自己首先别自轻自贱。
  有历史,有积淀,有市场,有学院传统,有强势政府,最重要的,还有一大批像楼主这样“装逼冷艳自视甚高其实你是拿钱发帖水军神马的吧”的观众在,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中国大陆市场和别的地方都不一样,有自成一派的潜力。

  西方传媒资深人士曾说过,《蜗居》这片子让人震惊,他们拍不出来,如果在欧洲播放,肯定能引起西方无房年轻人的共鸣。
  如果说中国的电视剧行业每年都能出几部有深度的作品,那么电影界没有理由做不出来。关键看你用什么心态来进行创作。
  我曾经看过矢野浩二的字典,印象太深刻了。几乎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装订的书脊部分已经断裂,另外两个页脚全部磨平。
  纪录片里应该也能找到,不知这里有没有“鬼子”的粉丝能把那张图找出来。
  这个外国人为了学语言,刻苦到极点,别人在片场晃来晃去,他就端坐在椅子上背台词;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用DV录下来,什么机会也不放过。
  他现在讲话还是不利索,但是我想,这种演员至少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尊重。

  ——矢野浩二的启示——
  请练好台词,讲好普通话,被外国人比下去,不光彩。
  日期:2011-4-19 21:38:00
  图没发上?
  看看说的多好:学讲普通话,为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演员,做一个被13亿人接受认可的好演员,先把舌头屡直喽,把台词念好。
  日期:2011-04-19 21:58:49
  第二个例子,赵文瑄。
  台湾演员。
  台湾老演员。
  台湾演技派老演员。
  TYER喜闻乐见的演技派演员。

  市场开放,这些演员的成功才是双赢的典范。
  老方代表我自己,双手双脚支持优秀演艺人才进军大陆市场,把水搅浑,和内地艺人过过招。
  对真正的好演员来说,地域标签就是浮云。
  他们也许不会成为X大,也许没有钱请水军在论坛摇旗呐喊,但是他们有实力,有作品,他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不会受乌七八糟的东西影响。
  对今天的内地新人演员来说,你们能像赵文瑄一样有手抄台词十几卷的用心吗?

  对今天的港台新人演员来说,你们能像前辈一样踏踏实实钻研剧本打磨演技吗?
  ——赵文瑄的启示——
  敬业,沉淀,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好演员该有的基本素质。
  归亚蕾和赵文瑄为大明宫词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内地有足够多的观众为你们鼓掌!
  片场的道具,赵文瑄自己写的毛笔字
  日期:2011-04-19 22:27:22
  第三个例子,邹兆龙。

  这位香港演员经常在电影里演一些奸角,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大红过。
  再过几年就五十了,他也许一辈子也红不了,但是大家看看他这身材,44岁的中年男人,日复一日坚持锻炼,这份毅力就叫人佩服。内地的邵兵也是一样,自己都成专业健身教练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