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解读:唐诗演义》
第55节

作者: 李晓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12 06:47:39

  第十九回韩昌黎声讨大鳄柳宗元同情捕蛇
  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三日凌晨,宰相武元衡在几名亲随护卫下骑马上朝。刚出他家所在的长安靖安坊东门,几名刺客突然出现。武元衡的亲随措手不及被斩落马下,他本人也未能幸免。
  与此同时,另一群刺客在通化坊袭击御史中丞裴度。裴度连中三剑,幸好都不致命。他鞭马奔逃,慌乱中从马上掉进路边臭水沟。刺客打倒他的护卫随后赶到。他们都穿着到长安后才买的昂贵新衣服,谁也不肯跳下水沟追杀裴度。那条臭水沟竟然成了裴度的救命恩人,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的子孙都要到臭水沟前上香谢恩。
  这两件刺杀案轰动长安,执金吾立刻协同京兆万年、长安两县缉拿凶犯。没想到他们的对手堪称史上最牛刺客,这些人不但不逃跑,反而给上述衙门留寄书柬,威胁说“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意思是追捕我们的时候悠着点,别离老子太近,小心性命。这几个衙门成千上万的军警集体震恐,果然不敢轻举妄动。
  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上书要求尽快捉拿凶犯。因为他是太子属官,有大臣指责他越职言事,狗拿耗子。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兵部侍郎许孟容在朝堂上对着宪宗大哭:“宰相被人杀害不闻不问,自古以来从没发生过这么丢人的事,后人一定会骂陛下是王八的表兄弟。”
  唐宪宗问:“王八的表兄弟是什么?”
  “缩头乌龟。”
日期:2012-08-12 06:48:04

  唐宪宗这才着急上火,下令在长安和附近郊区彻底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找到这些罪犯。神策军将领王士则是贾岛的朋友,他从贾岛这个假和尚联想到刺客有可能藏身寺庙,暗中侦查之后把刺客全部抓获。
  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已死,他儿子吴元济不经朝廷同意就想继任节度使。武元衡和裴度坚决主张拿吴元济开刀,所以大家都以为吴元济是行刺的主谋。审问的结果出人意料,指派刺客的竟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表面看来王承宗和李师道行刺朝廷主战派是为了制止战争,但我认为正好相反。战争双方两败俱伤的结果对他们最有利,他们为什么要制止?从刺杀发生后迟迟没有缉拿凶手可以推断,真正害怕战争的是朝廷和皇帝本人。王承宗和李师道认为行刺可以迫使朝廷和淮西开战,没想到皇帝练过忍者神功龟息大法,依然打算息事宁人,他们只好命令刺客留在长安继续挑衅。
  裴度遇刺和中晚唐几个著名诗人都有关联,所以我在这里不厌其烦。白居易因为呼吁尽快追捕刺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九江写下不朽长诗《琵琶行》。韩愈亲自上阵,跟随裴度兵临淮水,后来奉旨撰写《平淮西碑》。平叛先锋李愬的夫人是公主之女,进宫为自己夫君鸣不平,她认为韩愈的碑文明显偏袒裴度,李愬雪夜入蔡州才是平定叛乱的关键。唐宪宗只好下令把碑文磨去,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后来李商隐不以为然,写了长诗《韩碑》为韩愈翻案。

  裴度是中唐以后最有才能和气度的宰相,他多次庇护刘禹锡、柳宗元,和韩愈、白居易也是好朋友。他并不赞成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认为无论骈文还是散文,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但他又非常欣赏韩愈和柳宗元的才华,领兵讨伐淮西的时候特意要求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平定淮西之后,裴度被唐宪宗加封晋国公,食邑三千户。韩愈也升为刑部侍郎。
日期:2012-08-12 06:48:29

  吴元济被生擒,李师道慌了神,主动提出献地朝廷并送长子进京,后来又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李师道麾下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归降。唐宪宗被朝野赞为中兴圣主,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他认为自己能够建功立业离不开佛祖保佑,所以在元和十四年大张旗鼓把佛骨迎入大内。韩愈以维护儒家正统自居,接连上书表示反对。唐宪宗认为韩愈破坏他和佛祖的关系,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年之后宪宗就被宦官杀死。佛祖很忙,没时间保佑他万寿无疆。

  韩愈一生三到岭南。第一次是小时候跟大哥韩会去张九龄的老家韶州曲江,当时韩会受元载牵连贬官韶州刺史;第二次是贞元十八年做监察御史时上书指斥朝政,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现在属广东清远。无论是从他家乡河南孟县还是京城长安去岭南,路上差不多都得半年。也就是说,在韩愈一生之中,有三年时间耗费在往返岭南的道路上。看来只要不出事故,高铁还是得修。
  和前两次去岭南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已经年过五十。考虑到父母去世得早,三个哥哥也英年早逝,对自己会不会死在异地他乡,能不能活着回到北方,韩愈难免胡思乱想。他在路上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日期:2012-08-12 06:49:0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