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瘪三的故事--如何从助理工程师做到研发中心项》
第38节

作者: zhangshangro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10 22:06:15
  下周一到周四出差韩国,周末要好好准备准备。
  另外最近写帖子,没什么激情,哈哈。不知道是否也到了瓶颈,希望回国后会有多些灵感,可以给大家更多的反馈。
  可能真的是才疏学浅,小瘪三所谓的经验或者交流,并没多少人有共鸣,也是必然吧。
  过几天帖子,也许就要沉啦,哈哈,先给纪念一下。
  最后感谢一直关注和关心此帖的朋友们,小瘪三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日期:2013-05-10 23:18:13

  11月是压力巨大的一个月,不仅仅是B先生的强势,整个项目组的个体也比较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工作本身的压力,使得小瘪三心态也紧张。好歹凭借着对工作本身的执着,自己的专业基础以及对流程的把握,使得他初步获取了B先生的信赖。
  接下来的12月,是小瘪三进一步开展工作的过程,同时他也需要融入项目组,获取团队的认可,不然以后合作的工作比较艰难。这个他自己意识到了,也试图争取组员们的支持。但是刚刚入职的那两周效果不佳。
  该如何继续呢?又会有新的契机吗?
  日期:2013-05-11 00:08:13
  借用丹妞的语录:“以平常心看世界,花开花谢皆风景。”就在小瘪三感觉很难融入团队的时候,一个特别的任务使得小瘪三找到了路。
  平台开发,意味着产品有很多新的理念,正是由于这些新的设计,使得产品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也有了新挑战。在某个工艺开发的过程中,制造部门就遇到了难题。在反复多次的实验中,B先生失去了耐心,于是他把小瘪三也加入了工艺开发的事物中。一般情况下,设计工程师只要把图纸和标准定义清楚就好,至于如何装配和工艺的具体分析,不会去插手。但是B先生作为项目总监,不管是谁,只要把事情做好就成,小瘪三就这样接到了这么一个坑爹的事情。

  日期:2013-05-11 00:24:01
  12月到了年底收官,小瘪三接到了坑爹的任务,要和生产一起分析工艺。该怎么开始呢,又如何达成B先生的任务呢?
  做研究的三大手段--计算分析,设计应用,实验验证。
  第一步,小瘪三利用现有的软件和模型,借助于自己研究生期间的功底,开始制作simulation仿真模型。画网格,定义边界条件,调试计算,加分析报告。小瘪三一条龙服务,花费3天时间,做出了一个简单的ppt分析。
  第二步,召集生产部门的W小姐和工艺资深工程师C先生开会。定义工艺的大概方案,包括支持面,定位尺寸的定义,压机速度和力学曲线等工艺参数。会议纪要也有,C先生负责具体的工装设计,小瘪三优化产品的细节尺寸,并且一一定义完成的时间节点。
  第三步,实验验证不可少,样品的制定和测试方案的制定。同时需要分析的CMK研究计划,小瘪三与生产的W小姐一起制定了工艺验证action plan。
  所有这些都记录在案,并发送B先生以及生产总监,这样小瘪三获取了生产部门的认可,同时也与W小姐和C先生建立了合作。
  日期:2013-05-11 14:43:00

  小瘪三的座位也安排的比较搞笑,左边是设计工程师Q先生,右边是资深应用工程师F先生。他被夹在两者之间,所以这几天干啥都人所共知。
  Q先生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方向也是受力分析,所以对CAE分析颇为精通。也是作为同事,作为一样的专业方向,在看到小瘪三埋头做simulation的这几天,两人慢慢找到共同语言,同时也相互探讨起来。正是对于细节工艺过程分析的讨论,使得小瘪三能更加顺利的完成任务。同时F先生作为技术方面的资深人士,本身对于分析工作也比较感兴趣,这样三个人相互之间,对于一个问题点,产生了交集。

  一方面小瘪三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获取Q先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与F先生,慢慢的熟悉,并把自己对于实验的想法和F先生好好交流了一下。最终完成了上海工程团队的契合。
  日期:2013-05-11 15:07:11

  入职后的产品关键零件的FMEA分析,关键工艺的分析,以及设计细节的完成。之后就是打包,BOM、drawing、Spec发给采购L先生,让其跟踪供应商开发样品,满足项目设计开发的进度。
  终于在2012年12月,小瘪三把自己负责设计的子项目的关键零部件完成。并与电子产品团队,自己内部的工程师团队,以及项目采购,生产部门都有了接触和交流。算是初步在上海的研发团队站稳脚跟吧。入职第二部曲也勉强完成,(^o^)/~
  B先生是全球平台开发项目总监,两个子项目之一的基础项目归K先生管。那么小瘪三正在设计的带电子模块的子项目,其项目经理暂时由K先生暂代,这个位置是不是可以争取呢?
  小瘪三心里暗自盘算,技术的目的不是为做技术而技术,更大的意义是开发有价值的产品,为研发项目做成果。是不是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以及项目协调管理的小小经验来争取这个子项目的PM职位呢?该如何自我升职和自我夺权呢?
  O(∩_∩)O哈哈~后续会有神马?是争取还是安逸?是人生的小小巅峰还是再一次的默默沉寂?坐看后续,入职第三部曲--协调上海项目团队???

  日期:2013-05-11 20:42:14
  小瘪三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每当遇到高兴的或者不高兴的事情,都比较喜欢记录心情,当做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印记。往往时间飞逝,当某天回首往事,会发现原来以前的自己是这样的,而现在的想法是那样的,人生的奇妙就是如此,自我成长其实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蜕变的吧。 
  比如以下的日志,就记录了小瘪三2012年底收官的心态和过程的记录。 
  《累,累,累》 2012-12-28
  如题,最近几天感觉时间异常短暂。尤其是今天,前一秒还是上班开机时刻,后一秒已经天黑快下班。
  上午整理图纸和物料清单,为接下来的样品做准备。 中午开始做ppt为3:30到4:30的会议做准备。
  一个ppt,共四页,花了我两个半小时。四个问题点,每个一页,有图有计算,有风险分析,也有建议。
  为啥整的这么细致,那是因为两天前我好不容易预约到德国leader engineer参加,还有一位中国同事,三方电话会议,自加入这个项目以来组织的首个技术会议,绝不容有失。
  考虑到自己英语水平有限,再加德国人思维严谨,所以我把待讨论的问题点都列出来,用图详细描述,再加之自己先分析计算,后评估潜在风险,最后加上建议。如此一般,确保无误。但即便准备再充分,也还是有意外。当说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德国工程师让我展示零件的一个细节部位,我没有反应过来,一时间冷场。好在另外一个中国同事给我翻译了一下,O(∩_∩)O哈哈~。汗一个。

  今日小结:虽然不是什么大case,但我终于全英文组织了一次三方技术会议,从描述问题,到提出潜在风险,和分析加建议。最后和与会者达成一致。终归是走完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会议流程。 不长不短,一个小时而已。不多不少,四个问题点而已。期间却是我几年以来对技术的追求和持续的积累,还有英语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几个礼拜以来对新产品的理解,还有今天几个小时精心准备会议资料的结果。期待自己在这个全新的平台开发项目中找到更多乐趣,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加出色的表现。

  明天又将是怎样的一天呢?
  好期待啊,O(∩_∩)O哈哈~
  日期:2013-05-12 22:48:13

  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已经破灭,小瘪三的职业发展却是经历了一个起伏。从12年初的个人能力的积累发展,到协调项目团队共同抗日,再到年中的自我职场归零,最后到实现年底加入研发中心的新团队融合。
  小瘪三第一次开始了平台开发新的项目,同时这一年他基本完成了自己的职场第二课《积累和突破》。亲爱的朋友们,职场早期的艰辛、迷茫、以及痛苦,其实都不过是一个过程。只要自己有方向,勇于承担责任,懂得隐忍和坚持,并不断在职业发展中去积累和突破,肯定可以有所成绩。
  期待2013年,新的平台,新的项目,新的收获。O(∩_∩)O哈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