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瘪三的故事--如何从助理工程师做到研发中心项》
第28节

作者: zhangshangro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方案二,通过CAD建模,然后借助有限元分析,寻找结构上的根本原因。同时取少量样本,测试验证分析的结果。仿真加测试,然后有图有表有数据,最后结论是疑似结构有风险,但是受限于客观的条件,很难从根本结构去改动产品。分析报告很漂亮,结果却没有多少用处。
  方案三,联手实验室的专家,取不同状态的产品,测试分析。专家的理论,加之专业的测试结果,去寻找根本的原因。但是问题的复杂程度,导致专业的推断也找不到根本的解决方法。
  日期:2013-04-17 21:13:43
  就在工厂的技术团队,苦苦思索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总部传来了好消息,貌似找到了原因和解决方案。小瘪三狠狠的松了口气。一边感慨总部的高效率和强大的技术能力,同时也开始关注技术本身的专业程度和影响。
  接下来的事情相对就比较好操作了,按照总部的工程变更来改善问题。查找工程变更文件,分析报告和标准。其中有测试标准由Simon兄制定,分析报告由问题方面的专家所做,设计改进方案由资深设计工程师兼PM制定。小瘪三详细研究了此改进放案,  

  本身并不复杂,但是这个关键点得要有多年产品设计的经验,才能迅速找到的。而且Simon兄的成长也是迅速的,从德国一别快3年,当年那个德国的小瘪三如今可以独自制定标准。小瘪三想要是自己3年坚持做测试分析,也许也能和Simon一样成为资深的应用工程师吧。如今应用测试方面不如Simon,设计方面不如德国资深设计工程师,CAE分析能力也流于表面,远远不及德国专家水平。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呢?工程师应该要专业,专业,再专业。然后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形成强大的团队,才能在紧急的技术问题面前解决它。

  日期:2013-04-17 22:02:35
  在复杂的技术问题面前,一切都是虚幻。什么采购,生产,质量管理,通通失去效应。只有技术本身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对于技术,设计、分析、实验一个都不能少,也不是一个人所能完全掌控的,必须要靠团队,只有强大的团队才能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这些思索,使得小瘪三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同时他开始发现,Y先生已经早就有了深刻的体会。比如之前就有谈到德国,日本的技术特点。

  日期:2013-04-17 22:04:07
  Y先生:你有仔细去思考德国,日本强大的技术,到底如何形成的吗?
  小瘪三:他们有技术团队啊,很多工程师和专家嘛。

  Y 先生:那你研究过或者体会过,他们是如何形成强大的技术能力的呢?
  小瘪三:没想过呢?平时就是面对日本客户,他们提出的问题,尽量去研究去解决呗。很难的问题就去和德国总部交流讨论啊。
  Y先生:这个过程本身没什么,从中你也收获很多。不过对于技术的高度,你要去想想,为什么日本的技术和德国的技术做的好,产品有竞争力啊?
  小瘪三:这个真没去这么思考呢。老大你是怎么思考的啊?

  Y先生:你觉得日本人是怎么做技术的呢?
  小瘪三:他们都是死扣着不放,一个点一个点往死里挖掘。很深入很细致。
  Y先生:那德国人呢?
  小瘪三:德国啊,标准严格,质量严谨,工艺稳定。
  Y先生:就是这样的,德国靠的是整个的工业体系,从下至上,标准严格体系完善,加工制造稳定,设计严谨,流程成熟。而小日本比较可怕的是对技术的深入研究,孜孜不倦的技术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两个国家的技术特点都很好,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以后你要多多去利用资源,发展自己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小瘪三:嗯,我会的。
  日期:2013-04-17 22:14:20

  抗战的第四篇终于完结,但是小瘪三的自我积累发展之路,仿佛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会有抗战第五篇?第六篇……?会是怎样的艰难?或者新方向?还是老路子的重复?对于未来,小瘪三一直都是勇敢的,坚毅的,努力奋进的,永不放弃的。那么就让他来续写这一切,让他的人生活出他要的样子,O(∩_∩)O哈哈~下节继续。
  日期:2013-04-18 21:05:38
  在经历了项目组的种种,还有一系列的人和事,小瘪三已经不再是刚刚加入公司,啥都不懂的小瘪三了。不管是技术,项目还是其他,包括思维的方式还有处事的风格,都与以前完全不同。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周围的人,环境变化了,还是自己发生变化了,或者一切本来都没变,变化的是心,自己的心变了。
  刚刚加入团队的懵懂时期,仿佛就在昨天。去德国的新鲜劲,感觉刚刚发生而已。与Simon结识的时候,他还是坐在德国圆桌会议的角落,但是最近方知,所有的测试标准都得靠他制定。当初跟他学习测试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幸运的是跟他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是自己从打杂到应用工程师的最初始阶段,之后给中国区项目组搭建测试能力,也得益于Simon的帮助。再看看现在的T先生,不就是2年多前的自己吗。一步一步的从测试,到分析终于踏入应用工程师的行列。人生真是奇妙,仿佛就是轮回。

  到小瘪三加入第二年的时候,渐渐远离应用,而关注与设计和产品本身,这个时候对口的工程师从Simon慢慢转到Yan。Yan是和Simon差不多大的一个设计工程师,当初在德国的时候没特别关注,也是当时刚刚加入德国总部的年轻工程师。和Yan的交流中,小瘪三获取了不少前期开发的信息,也对产品的理解渐渐的加深,他暗暗给自己加油,不能落后总部的工程师太多,一定要紧紧跟随Simon和Yan的脚步,向总部的工程师看齐,是小瘪三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这样小瘪三做到了,中国区项目组的技术代表职务,对所有相关的技术做技术评判。

  在第三年是更加大的职责,不但关注技术本身,还要关注项目进展。期间要应付日本客户,对内要带领抗日小分队,对项目组要领导采购,生产,质量。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Y先生偶尔因为开会,或者休假,或者其他原因,把跟总部的例会也会让小瘪三作为代表参加。就这样小瘪三对外要应付日本客户,对项目组要推动进度,对总部要合作交流,对供应商要管理,对抗日小分队要安排工作。

  日期:2013-04-18 21:23:32
  就这样小瘪三开始了,抗日战争第五篇--项目的力量
  经历了抗战的第一篇--供应商管理,小瘪三深刻的了解到,采购的操作以及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资源,这为后续的抗战积累了不错的供应商管理经验。
  而抗战第二篇--生产管理,使得小瘪三对于自己生产线的工艺,以及过程方面的管控有了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的项目进度安排,积累了生产经验。
  接下来的抗战第三篇--技术之争,不但使得小瘪三从日本人身上,学习到他们的技术思路,同时也更加了解对手,从一定程度也慢慢征服了对手,争取到了不错的地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