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真相——从汇率与劳动力价格说起》
第6节作者:
一文不名平天下 由于交易本身也是个麻烦事,所以即使1/3的税率,甲和乙也会选择停止交易。那么丙只好采用另一个办法,就是放弃交易税,转向以地租形式收税。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不是不想收交易税,而是收交易税太麻烦,和地租比起来收缴成本太高。而且在重税影响经济之后,转而重新收取地租这个办法现在也在用,参考现在的土地出让。而地租超过甲和乙的承受能力时,甲和乙就会寻找其他地方生活,这就是农民抛荒土地成为流民的原因。
现在假设没有丙,来了丁,丁是个铁匠,懂得采集矿石生产农具,但是丁不会种地养牛,可是丁不吃饭会死,他的最低消耗是每3天10斤麦子10斤牛肉。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出现先进的生产工具。由于丁生产的农具的出现,假设甲和乙的生产力提高了1倍。由于甲和乙生产力的提高,即使甲和乙不进行交易,每3天甲或乙都可以生产20斤麦子20斤牛肉,合计40斤麦子40斤牛肉,付给丁农具费用后,甲和乙的生活水平仍然得到了提高。
麦子 牛肉
甲20 10
乙10 20
在生产技能日益熟练的情况下,甲和乙的生产力获得了提高,所谓熟能生巧,现在甲和乙又把生产能力提高了1倍。但是这时甲和乙发现丁的农具价格也提高了,丁的定价策略是得到甲和乙生产的产品的1/3。由于没有丁,甲和乙的生活水平也会下降,所以甲和乙会同意丁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劳动者素质和生产工具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如果甲和乙重新开始交易,那么甲3天可以生产120斤麦子,乙3天可以生产120斤牛肉,很显然,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劳动者素质、生产工具以及通过交易提高社会平均生产率。
麦子 牛肉
甲40 20
乙20 40
这个例子还可以往下继续,比如丙又回来了,这个小型社会将怎么运行。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有些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的,很多朋友想知道经济应该发展,那么这个简单例子所反映的几个基本点对于经济究竟应该怎么增长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日期:2011-08-09 20:06:38
假设现在有一个部落,1W人,迁移到新的居住地,他们首先应该做什么?毫无疑问,找食物。要么种地,要么捕鱼,要么打猎。但是绝对不会需要发展高科技。在将要饿死的时候,面包比手机重要。我们现在假设这个部落的生产力非常落后,每人每天仅能生产出自己的食物,没有盈余。(反例:金正日,在吃不饱饭的条件下搞核武器,早晚要被军事政变。)
伴随着工具的发明和劳动技能的熟练,这个部落的的生产力提高了。假设生产力提高了一倍,每个人只需要工作半天就可以生产出自己的食物了。这个部落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每个人继续保持全天工作,把多余的食物积攒起来;第二种,安排5K人继续全天种粮,5K人去做衣服做鞋或者其他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事,然后进行产品交换;第三种,大家半天种粮半天休息。
很显然,为了穿上衣服,一个好的部落头领会选第二个选项。也就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应该让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事实上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领导人总要面对这三个选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而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取决于这个部落究竟在生产力发展到哪个阶段时选择其他选项。
例如非洲土著,在学会种地打猎之后,就转向了第三个选项。所以土著人每天工作2小时喂饱自己后就开始跳舞,而他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只能停留在种地打猎的阶段。例如南欧那些遭受欧债危机的国家,战后经济腾飞后就开始转向工作半年休息半年的生活,所以我们看到他们生活水平很好。非洲土著和南欧国家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不同阶段选择了第三个选项,所以生活水平相差巨大。
继续以部落为例,伴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后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假设100人就可以生产1W人的食物,但是现在有300人在生产食物,还有很多人在生产衣服鞋帽,全部产能过剩了,即使这样现在还出现了5K人的劳动力剩余,那么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了,这5K人富余劳动力的生活怎么保证呢?这就是美国1929年遇到的问题,凯恩斯主义的选择是安排这5K人去挖坑,而农民的选择是毁掉庄稼。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假如不出口,那些纺织品卖给谁,那些挖出来的资源卖给谁,假如东西卖不掉,工人失业了,政权也就完蛋了。所以中国选择了第一个选项,继续生产然后存起来。只不过中间多了一个环节,出口到发达国家,换成外汇再存起来。但是这个选项合理吗?粮食存起来的后果是要变质,美元存起来的后果是要贬值,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项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还有另外一个选项,向非洲土著学习,每天工作2小时然后去跳舞。这个选项的秘密在于生产资料是有限的,当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时,失业就不可避免,而避免失业的最好选项就是每个人都减少工时从而增加就业总人数,这样做可以让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保持在比较低的程度,降低了救济规模并且提高了市场化就业范围。
非洲土著的问题是在于当生产资料仍然足够的情况下,出于懒惰而选择了第三个选项。而今天中国的问题是可以通过选择第三个选项加以解决的,因为我们已经出现大规模进口石油铁矿石等生产资料的情况,在我们只能赚加工费的情况下养肥大宗商品出口国显然不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提高工资降低工时,对出口商品进行提价,就像稀土问题上美国恢复生产需要5年以上时间,很多人总会强调一旦中国产品提价,就会失去市场,发达国家会转向东南亚印度,问题是稀土提价为什么发达国家不转向?因为东南亚没有,可是我们早知道东南亚没有,怎么还要降价出售?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自卑感导致的决策错误呢?在很多消费品生产问题上即使不需要5年,也不可能短时间恢复生产能力,而这个时间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向消费拉动经济转型的时间。我们很多外贸企业都是互相压价出口,有些产品到岸价比发达国家的成本价甚至要低3倍以上,例如稀土价格就只有美国成本价的1/10。假如通过配额制或者直接垄断出口权,实际上提价空间很大,如果提价之后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本土生产价格,那么甚至可能连这部分贸易额都不会失去。我们在这个时候选择第三个选项并不是我们懒也不会使我们成为非洲,我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需要休养生息,需要停止向发达国家输血,休息之后再上路也是避免类似柯立芝繁荣之后大萧条的最好方式。
由于大部分经济学家站在资本家的一边,他们的经济学理论大都是建立在如何让工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创造更多价值,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降低工时对经济带来的好处。如果这些站在资本家一边的经济学家总是正确,为什么世界经济不断出现错误?所以不要迷信专家,要站到教科书的反面看一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