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向何处去》
第17节

作者: 咸聊
收藏本书TXT下载
  2在行政主管和监管中逐步制造出来的垄断,其共同点是利用了对市场“准入”的控制,来制造垄断局面。行政部门利用其对某个行业的主管权或者监管权限,打着规范市场的旗号,对市场的活动进行干预,排除市场竞争,帮助少数企业或个人获取高额利润的权力寻租模式。这种垄断只要行政权力和市场接触就会产生,有多少监管就会有多少的垄断,因为只有通过垄断才能获取高额的利润,又根据行业的特点不同,具体操作手法可谓花样繁多,但共同的特点是利用行政的准入,排除竞争对手。这种垄断模式,因为手段隐蔽,我们多举几个例子,好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

  我们先说说猪,生猪的屠宰,为了避免病猪或者死猪流入市场,就需要政府的监管,监管的途径是生猪的定点屠宰。也就是说,猪你是不能随便杀的,必须是有关政府部门指定的屠宰点进行屠宰。于是屠宰的价格就脱离了市场的竞争,以至于市场上产生了“杀一只猪比养一只猪赚的钱还多”的说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私宰生猪的人?因为私宰生猪的人赚取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有关部门声称的病猪、死猪的利润,而是屠宰垄断后所产生的高额利润。

  又比如铁矿石的价格。铁矿石不是哪个企业都可以进口的,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其理由是为了提高国内对铁矿石的议价权。其造成的结果呢?没有进口权限的企业必须向有这个权限的企业购买铁矿石。那么铁矿石的价格有没有因为议价权的提高而下跌了呢?我们并没有看到。
  正相反,当铁矿石谈判到了关键的时刻我们总会看到相关部门出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政策,比如突然禁止低品位的铁矿石进口,这是什么意思呢?澳洲的铁矿石品位高,印度的铁矿石品味相对低。而你在和澳洲谈判,谈到关键的时候,你告诉他,现在我禁止印度的铁矿石进口了,你说澳洲会降价么?傻瓜都知道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说铁矿石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国外的垄断导致了我们在谈判中的被动局面,而当巴西淡水河谷要把他们的铁矿石直接运到中国的土地上来,却被我们的有关部门严词拒绝,而被迫转移到了菲律宾。这是为什么呢?日本人想方设法要把中国的煤炭拉回去填海,为的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增加资源的储备。而巴西人自己主动把铁矿石拉到了中国的土地上,附近国家需要铁矿石得到中国来运,这是多么求之不得的事情啊,为何我们要拒绝呢?稍微有头脑的人都该明白了,人家把铁矿石运到我们家里来,就意味着铁矿石的有关部门的垄断进口权将被打破,每个企业都不需要经过有关部门而能买到铁矿石了。什么控制进口资格有利于谈判中的议价权,这种低水准的谎言,简直视听众为白痴。

  总之,只要有行政部门,每个部门都会以规范市场的名义,通过这种或者那种的手法,通过垄断的途径掠夺着市场最为丰厚的那部分利润。监管---垄断---掠夺---瓜分,通过这个利益链的循环,不断掠夺市场的财富,制造着国内大大小小的财富神话。
  3垄断上游原材料,通过对市场供应量的控制,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并炒作拉高价格,获取暴利,这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国内也同样存在。下游产品品种丰富,可替代性强,这往往造成市场难以被有效垄断,所以想通过垄断的方式夺取社会财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产业链的最上游。而上游原材料的种类相对单一,可替代性不强,区域分布不均,为实现垄断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比如,去年的“蒜你狠”,就是因为大蒜的产地比较集中,山东鲁南是大蒜主产地,仅金乡一个县就占有了全国70%以上的大蒜出口份额,以致游资有机可趁,控制金乡一地的蒜价,就能拉抬全国大蒜的整体价格。
  大蒜的炒作只能算是小巫,更大的手笔应该算是山西的煤炭国进民退事件和国内的稀土价格垄断炒作。
  我国的煤炭储量分布及其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这6省的煤炭资源占到了全国资源的82.8%,其中山西一省的储量约占国内煤炭资源总量的1/3。掌控了山西的煤炭资源,就可以说掌握了煤炭价格的控制权。山西的国进民退,就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之下。国内先是通过媒体不断造势,频繁报道煤矿的安全事故,利用人们对矿工这个弱势群体的同情心,通过对煤老板的抨击和用安全生产作为由头,试图对煤炭行业进行清洗。可没想到的是,煤炭的高额利润,促使私人煤矿为了保住利益,居然对煤矿安全也进行了整改。舆论压力灭不掉小煤窑,干脆撕下那些假面具,一张白纸便要将私人煤老板赶出山西,实现煤炭的垄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增加定价权,什么叫增加定价权呢?拥有煤炭的人要增加定价权,说白了不就是要大幅推高煤炭价格,以实现对下游产业的掠夺嘛。最后,私人老板被赶走了,大型国企还不是照样出事故,但媒体已经视而不见了。因为目的已然达到,山西实现了对煤炭的垄断。

  山西为了垄断利益可以无视所有的合同、契约,而稀土事件的发生则更为离谱了。不知何时,一夜之间媒体铺天盖地的爆出中国的稀土被贱卖的消息,在媒体大肆宣扬稀土的战略价值的炒作下,所有的国民都痛心疾首,这么重要的战略物资怎么能随便卖掉呢,怎么就没卖个好价钱呢!整个社会舆论大有守财奴那种死了都不卖的决心和气势。在此舆论之下,国家也随之实施了对这个行业的淘汰和兼并政策,试图通过垄断方式提升稀土的销售价格。

  在此氛围下,稀土的价格如脱缰之野马,开始了一路的狂奔,2月份,买1吨氧化镧(注:纯度99%以上的产品)的平均价格(注:含税出厂价)在3.2万左右,5月,买1吨氧化镧价格已经是15万左右,氧化钕价格由年初25万/吨涨到当前的86万/吨。巨额的价差利润给稀土行业带来一场盛宴,江西某稀土企业老板笑言今年稀土行业日进斗金,稀土买卖比一掷千金的豪赌还过瘾。他称“现在的产品价格在年初连做梦都想不到。公司这几个月的收成抵得上过去一年。这波行情诞生了不少富翁,以前认识的许多稀土小老板转眼间身价就过了千万,让人感觉不像做生意,像梦游。”

  可当我们回头反思,这波行情除了一夜之间又制造出了一些巨富之外,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好处呢?稀土又不仅仅用于军工,很多领域都需要它,而且这些领域都是高科技的领域,拥有很强的价格传递能力,它的价格中非理性部分的上涨幅度,最终还是得传递到下游,由所有的消费者来买单的,包括我们中国的消费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