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32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那个时候再像现在这样搞就会有通货膨胀的危险,不过那时我们也就基本完成了任务,可以适当缓缓手了。
剩下的事儿就是,敲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歌,“胜利还朝”!
好事儿还不止这些。
我们搞这些大型基建,本身也能对稳定世界经济局势,刺激世界经济恢复做贡献,人家还得感谢我们。而且,等他们都恢复了,我们也就不用靠这些来拉动经济了,那时我们就可以再度与世界经济“兵合一处,将打一家”,重新进入世界经济良性大循环!
更大的好事儿还在后边,当我们重新进入世界经济良性大循环的时候,这两年突击搞定的一些大型基建一定会非常“给力”,使我们后劲儿无穷!
这就叫“好事儿落不下”!
不止如此,这次金融危机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调结构”的理由与机会。
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外贸出口与廉价劳动力,这种发展模式虽说一度为我们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近年来,它的弊端也愈发显现出来 --- 在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和汇率摩擦,在内极大地抑制了内需的增长速度,并引发了众多深刻的社会问题,整个儿一“内忧外患”,越来越接近其生命周期的尽头。
中央政府虽然早已有心改变这种局面,但是“调结构”谈何容易!
这么多年形成的发展惯性,以及方方面面极为复杂的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纠葛,都使“调结构”的巨大工程举步维艰。
正在这关键的当口,全球金融危机及时赶到,不由分说地朝各大利益集团的屁股上狠踹了一脚,让他们摔了个四脚朝天。
在没任何情面可讲的金融危机面前,各大利益集团再也无所遁形,不得不用颤巍巍的手拿起了久违的“调结构”的手术刀,闭着噙满泪水的眼睛朝自己的身体猛划下去……
这就跟01年入世时朱镕基总理的那手经典“绝招儿”如出一辙 --- 让你变你不变,没关系,我就来个“引狼入室”,让你“与狼共舞”,看你变不变!
历史将铭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为决定中国命运的“调结构”大业所做的贡献!
最后,由于金融危机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中国赶超世界超级强国的步伐不但变得更快,而且长期被西方列强把持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的游戏规则也被重写,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更高,发言权变得更大,声音也变得更响亮了。
中国现如今已然是IMF排名第三的大股东,仅次于美日,连老美也主动找上门来向我们借钱,并主动要求和我们玩“G2”(两国集团)了(当然,我们愿不愿意跟他玩是另一回事儿)。
总之,那些曾经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到哪儿都想给人家“当老师”、“上大课”的大鼻子们这回终于见识了“黄皮肤”的厉害,不得不收敛起那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的劲头儿。
中国人这叫一“扬眉吐气”!
所以,说金融危机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大礼包”,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必将成为把中国推向世界第一强国,成就国人“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助推器!
历史将铭记上帝送给我们的这个“大礼包”!
感谢上帝!
日期:2011-04-04 17:40:47
关注的人好像少了哦!
楼主,您能再详细讲解下通胀和通缩是怎么发生的么?最终危害又是什么?
----------------------------------------------
(四)天生是对头的孪生兄弟 — 通胀与通缩
让你欢喜让你忧的“通胀”
通货膨胀,基本上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名词儿。
通胀,就意味着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兜里的钞票变得更不值钱,因此提起来就会让人恨得牙痒痒,似乎也算“合情合理”。
但其实,通胀对于正常的经济生活来说,并不完全是个“邪恶”的角色,有时甚至是值得欢迎的“好角儿”,是很多国家的政府求之不得的事儿。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家知道,在经济学的世界里,“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当某种东西买的多、卖的少,即“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价格就会下降。
所以,当通胀来临的时候,通常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相当不错,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工作好找、生活稳定,大家都放开了花钱,抢着买东西,从而使该国的经济生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由需求旺盛带来的“供不应求”局面。
因此,适度的通胀,预示着一个国家的日子总体上过得不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信号。
但是,通胀过度,就会带来问题,甚至是极为严重的问题。
首先,过度的通胀会严重削弱国民的购买力,造成国民乃至于国家财富的缩水。大家撅着屁股干了半天活,等于白干,成果全让通胀吃掉了。
其次,过于严重的通胀,会让银行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大幅缩水,甚至变成负值,从而严重影响银行正常的融资功能,破坏一个国家金融系统的正常发展,从而最终对实体经济也带来极大的危害。
最后,过度的通胀也会最终影响一个国家的供应系统,致使生产企业综合成本上升,从而被动提升产品价格以转移上升的成本,这就会带来一连串儿的经济领域的“恶性循环”,使“白忙活”的局面愈演愈烈。
尤为要命的是,通胀这玩意儿,并不单纯被“供需关系”所左右,只要你迅速、及时地提高供应量就能立马解决问题。除了纯粹的“供需关系”以外,它还极易受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就是说,如果大家都一厢情愿地觉得某种东西可能会涨价,就会疯买这种东西,从而导致这种东西的价格真的涨上去。
所以,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有的时候比管理“供需关系”更重要也更难。因为有的时候即便“供需关系”正常得不行,只要有人恶意散布流言,一样能带来大家“恐慌性购买”的结果,从而导致通胀的发生。
所以,散布流言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可是一个不小的罪过,世界各国的法律都轻饶不了这种龌龊的事儿。
总之,“通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监控指标,它就好像是一个人的“体温”:人有正常的体温是一件好事儿,这就预示着人的生命指征和健康情况基本正常;但体温过高就是个问题,对人的健康来说是一个警报,意味着你该打针吃药,采取点儿措施降降温了。
因此,尽管“通胀”这玩意儿是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东西,但最终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我们“人”的手里,只要我们管控得好,完全有可能把“通胀”变成一只喜鹊:只报喜、不报忧。
乐不起来的“通缩”
“通缩”,是“通货紧缩”的简称。
在经济学家族里,“通缩”是“通胀”的孪生兄弟,也是天生的死对头。
与“通胀”截然相反,“通缩”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降价,降价也没多少人买,所以经济长期处在一种物价过于低迷,货币购买力过强的局面。
如果说“通胀”是一个令人一听就觉得烦的词儿,“通缩”似乎应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词儿才对,本来嘛,所有东西都特便宜,手里的票子值钱得不行 --- 我的天啊!这不跟进了购物天堂一样吗?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真是求之不得啊!
先别高兴太早,听了我下面的描述,恐怕你就乐不起来了。
一言以蔽之,什么时候容易出现“通缩”的状况?“经济危机”的时候。
当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时,往往会发生企业大批倒闭,失业率迅速攀升,人们的生活愈发不安定,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也愈发悲观,所以人们常常都会捂紧钱包,尽量少花钱,以便预防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不测。
就是说,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一般都是“现金为王”:与“物”相比,人们更在乎的是“钱”。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如何降价,人们照样不买东西,令你没脾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