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9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经常会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放映队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千村万落,为广大农民兄弟义务放映电影数万场,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地区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农民弟兄的热烈欢迎。
当然,播音员的声音一定是“赞美式”的,画面中的一张张笑脸也显得格外的真诚。
但我却笑不出来。
恰恰相反,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股憾意,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如鲠在喉。
当然,我必须要说,这是一件好事儿。
哪怕比城里的上映时间略微滞后,千百万农民兄弟免费在自家门口的大银幕上看到了货真价实的电影(闹不好还会有几部“大片儿”),肯定会很爽,“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当然也会被“丰富”。
但是,这事儿也有不那么好的一面。
恕我直言,我向来不太赞成过多的“义务”。
因为所有的“义务”行为,说白了都是一种“授人以鱼”的行为,因此都是不可持续,无法长久的。
就是说,任何“义务”都不成“经济”,不成“经济”就难以持续。
甚至于说得再极端点儿,过多的“义务”其实是对“经济”的一种破坏,尽管这种破坏是善意的,甚至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令人感动与敬佩的。
就拿这个“农村义务放映电影数万场”的事儿来说。
几亿农民,看了几万场电影,就算一个人只收五块钱的票钱,那能收多少票房,盖多少家影院,创造多少就业机会啊!
虽说每人收了五块钱不假,但这区区五块钱将为我们的农村地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做多大的贡献,留下多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社会财富!
这才是一笔真正要算的帐。
这样做才是一个真正“授人以渔”、“长治久安”的招儿。
而所有这些可能性,都被“义务”二字一笔勾销掉了。
其实,“义务”是个苦涩的词儿,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温暖。
因为它的出现往往说明我们的经济社会的某个环节在本质上出了问题,还不够完善。
所以,光凭“义务”不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甚至你的“义务”太多,还有可能使人产生惰性,给那些真正负有责任的人降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提供口实。
所以我们说,不去解决问题,只拿“义务”说事儿,是“治标不治本”,或者是“以标盖本”的做法儿。
说得再严重点儿这叫“偷换概念”,是没有解决问题诚意的表现。
因此,每当有“义务”发生的时候,我们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仔细想一想它后面的社会责任与制度安排的缺失,拿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呼吁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就是说,这些事国家要负责,政府要负责,社会要负责,或者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者至少提供一个可以让民间自行解决问题的制度或框架安排。
总之,不能让所有的事终止于“义务”,它仅仅应该是一个开始。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事出紧急的情况下,“义务”也是必须的。
但即便是这样,它也仅仅应该是一个“权益之计”,而不可以是“最终解决”,就是说,当“制度安排”到来时,“义务”就应该迅速销声匿迹。
相信我,当我们将所有不必要的“义务”,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义务”都统统消灭掉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绝不会变成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相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天堂”。
期待着有那么一天,“义务放映数万场”的新闻从我们的电视里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地区大片儿票房风云榜”之类的“劲爆”消息。
日期:2011-02-15 17:06:28
老百姓的“生机”— “十二五”!
(一)最后一搏!-- 搬掉老百姓头上四座大山的“世纪性机会”
2010年即将过去。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件事儿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中国经济可谓收获颇丰,GDP突飞猛进,赚了个“盆满钵满”;
一个是中国经济将迎来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在这五年当中,长期压迫老百姓的四座大山,有望被彻底搬掉,或至少挪个地方儿。
其实,尽管中国经济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经济社会发展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国进民退”、“国富民贫”的现象。
这还得从咱老百姓的心头之痛 --- “四座大山”说起。
长期以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这几件事关“民生”的大事儿,就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儿来。
这年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成了城乡居民共同的口头禅。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不再是什么新闻;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和‘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
记得头两年,电视里曾一度把这当成一个体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美滋滋地予以报道。
但时至今日,这种“赞美”式的新闻报道已经几乎绝迹了。
没错儿。
现如今“住房”和“教育”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轻松的,“消费”这个范畴的概念了,而是一个沉重的,令人窒息的概念。
飙升的房价,高昂的学费,其实和“看病贵”一样,已经在一夜之间吞噬了无数家庭积攒多年的“家底儿”,令数不清的居民“致贫”或“返贫”了。
这还不算完,偏偏这“养老”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令本已囊中羞涩的广大居民更将钱包捂紧,绝不敢乱花一分钱。
其实,这十年对我们的经济来说,本来应该是发展势头最好,挣钱能力最强的十年。
就是说,这是国家经济实力突飞猛进,政府财政收入大幅飙升的十年;也是江湖沸腾,英豪辈出,各路大小老板、社会精英们迅速崛起,财富暴增的十年。
但为什么这么亮丽的成绩单,就让老百姓感受不到什么切身的实惠呢?
原因还是出在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上。
我们现今的体制,说白了就是一种“谁有路子谁发财”的体制,简单点儿说,就是一种“资源为王”的体制: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所以,不缺“路子”和“资源”的“官”与“商”们就会跑到前头,而且是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而缺乏或者没有“路子”和“资源”的广大居民,也就必然地被越落越远。
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结构问题”。
说得再形象点儿。
老板拥有资本和工厂,他只要玩儿了命地接订单,钱就会越挣越多;
政府手里有“公权力”,他让你交税你就不得不交,所以老板们挣得越多,政府也就收得越多;
只有这工人最倒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撅着屁股苦干,每月挣的还是那点儿工资,一百年也不见长。
偏偏这大小老板、社会精英们挣够了钱闲不住,拿着大把大把的票子到处惹是生非,狂炒各种物件儿,不停地把“通胀”这家伙拽出来闹事。
这下可害惨了咱老百姓,四座大山压顶不说,工资一万年长不上去不说,还不得不硬着头皮面对“通胀”对自己那点儿可怜的财富的无情吞噬,真真是怎一个“苦”字了得!
所以,为什么会“国富民贫”、“国进民退”,病根儿就在这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好在我们的国家够英明,反应得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已经痛下决心,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
这就是“十二五”的伟大意义。
所以,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十二五”将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儿。
是咱老百姓的生活彻底翻身的“世纪性机会”。
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日期:2011-02-16 11:30:14
(二)“满嘴跑火车”的西方媒体
新闻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