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
第22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04 23:09:22

  继续讨论:
  第三,从春秋时期开始,僭越礼制,违规使用天子礼仪的事件就不断发生。比如孔子就说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说明,很多有实权的人不仅早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享受最高级别的王的待遇,而且在实际当中早就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他们缺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所以,魏王有理由预料自己的称王行为并不会遭致各国有实权的人的强烈反对。
  甚至,有些国家还有可能欢迎。比如楚国,楚国早在春秋初期就已经称王了,因为这个原因,它经常被华夏国家批评和集体排斥,说它是不懂规矩的蛮夷。所以,魏国称王对楚国来说反而可能是件好事,周王的正式下属更不懂规矩,这起码让楚国看起来不那么另类了。这有可能是楚国接下来没有参与各国对魏国的围攻的原因,而在上一次战争中楚国却参加了。
日期:2012-08-04 23:36:56

  继续讨论:
  总的来说,魏惠王称王可以让自己得到更高规格的待遇和享受,同时也可以达到几个政治目的,通过这个举动,不仅羞辱了周王,而且,试探了周王还剩下的号召力,在下次战争中可能带来的额外麻烦到底有多大。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感觉魏国对这一举动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认为,魏国称王,不只是羞辱了周王,在当时还是对秦国的一种羞辱。因为秦国当时是周王最有实力,最铁的支持者,是战国七雄当中周的唯一盟友。魏惠王做这种大胆狂妄的举动,其实也反映了他不在乎秦国的报复,看不起秦国的实力。
  对于魏国的这一挑衅行为,周和秦有什么反击措施呢?魏国称王是前344年的事情,前343年,秦孝公带着一些小国去朝见周王,表示对周王地位的支持,表示自己还承认周王天下共主的名分。作为报答,周王接下来封秦孝公为伯,就是和秦献公一样的霸主封号。
日期:2012-08-05 12:45:28

  继续讨论:
  秦孝公也得到了霸主的称号,是否说明秦国继献公之后,又获得了巨大成就呢?要知道,整个春秋时期也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王的正式承认,而秦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连续两任君主都得到了周王给予的霸主称号。
  我认为不是。整个事件很清楚,是周对于魏国称王这一严重挑衅行为作出的政治反击,是对秦国的支持行为给予的投桃报李的回报。并不是由于秦孝公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实际上,秦孝公不但没有什么突出战绩,反而在几年前被魏国打的损失惨重,被迫签定城下之盟。
  而且,在魏国的挑衅面前,秦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行动去支持周王,在军事方面却显得很消极,没有采取任何的实际军事行动,连准备发动战争,恐吓魏国的迹象也没有,这样做反而暴露了秦国虚弱的本质。周没有什么实力,这是早就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秦国也不敢有任何实际行动,这种消极胆怯的表现只会让魏国无所顾忌,更加嚣张。
日期:2012-08-05 13:07:07

  继续讨论:
  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秦孝公并不是秦献公,他没有胆量和能力,象秦献公那样果断的采取军事行动去打击魏国,同时也可以支持周王。所以,秦孝公虽然也被封为伯,但他并没有获得有斧钺弓矢这些象征物,表明周并没有举行过仪式,正式的把征伐权授予秦孝公。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霸主有了天子所授的征伐权,才能名正言顺的去攻打其他国家。作为世人心目中应该实力强大,所向无敌的霸主,秦孝公却没有征伐权,他这个霸主显然是残缺的,虚有其表的。

  并不是周王不想把征伐权授予秦孝公,而是秦孝公很明显没有战绩,让周王缺乏理由和根据去这样做。先前秦国已经被魏国打败了,现在如果把征伐权授予秦孝公,秦国却连一仗都不敢打,什么征伐行动都没有。无论是周还是秦国都会非常尴尬,遭到世人的取笑。
日期:2012-08-05 17:47:13

  继续讨论:
  还有,既然魏国也已经称王了,那拥有封人霸主的权力的就不只有周王一家了。自从魏惠王开了这个口子,一二十年里,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其他国家纷纷跟进,不仅七雄国家,包括宋和中山这样的二等国家也称王了。周王就是想封霸主,也很难找到国家接受,因为大家都已经和周王级别一致,平起平坐了。这种封霸主的权力,就快有权不用,过时做废了。
  所以,这一次秦孝公被天子封伯的事件并没有给秦国带来多少的光荣,反而整个过程让人觉得有些奇怪,有些勉强。而魏国敢于大胆的试探周和秦的反应,他们是预先计算过这个事能带来的好处和后果的。以前,无论周的实力多么弱小,毕竟在名义上还是魏国的直接上级领导,魏国和自己的上级领导有着水火不容的恶劣关系,总会感觉有些麻烦,做事掣手掣脚,不方便,随时担心被周以领导的名义批评。现在抓住了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变得衰弱的这个时机,打击了周的声望,彻底摆脱了周的牵制,还试探出秦国的反应很软弱,完全不值得担忧西线的问题,这对他们下面的行动来说都是正面的好消息。于是第二年,前342年,魏国按计划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

日期:2012-08-05 18:42:35

  继续讨论:
  魏国和其后各国的陆续称王,标志着春秋以来礼乐制度的崩坏到了一个最后的阶段,从此以后各国再也没有任何的顾忌,只有实力才是唯一的尊敬对象,也只有实力才是地位高低的唯一标准。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大家都已经一样的称王了,那其中最强大的国家怎么才能显示出高过别人的级别和地位呢?所以后来才有了秦国和齐国试图称‘帝’的事件。在这种完全以实力为尊的氛围下,各国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残酷,越来越不择手段,规模越来越大。战国时代的战争进入了更加激烈的新阶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