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回忆录:走上权力巅峰的奥秘》
第51节

作者: 非魚亦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01 14:47:40

  三十九 曹公的猜忌到了
  我大哥正是在217年曹公发兵濡须口的那次战争中染病去世的,这个过程我已不愿再说。
  大哥的死是我有生以来遭遇的最悲伤的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却促使我对处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做了更积极地思考。
  打击和悲伤是人世间无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就必须得承受,如果单单抛开我的损失来说,打击和悲伤其实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甚至是必须的。
  我这样说大家未必认同,因为没有人需要打击和悲伤,我们只是无可奈何。但是你如果能考虑一下我们因打击与悲伤所产生的思考、进步、奋发、成熟,你就能够理解了。
  悲伤的益处是对积极坚强的人来说的,懂得悲伤,能够悲伤,甚至是你理智健全,曾经活着的标志,套用古龙的话说,那就是“死人是不会悲伤的”,而且只有某种傻子才可能永远快乐。

  你们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得到一个结果:一旦人达到了适度的快乐,他对于更高程度快乐的追求反而会大大降低。这也就是说,他将因此失去危机感,追求精神,满足于现状。
  所以你应该像我一样不畏惧悲伤,正视悲伤,将它化为一种力量。
  悲伤没有阻住我的脚步,反而使我更加有力,更加稳健,更加步步紧跟。世界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一刻不停地行走,这个道理你须细细咀嚼。
  我的太子中庶子之位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收获,但在这个位置上我也终于如你们说的那样,遭受了曹公的猜忌。
  我从一开始就懂得立志要隐,以免招致外界因素动摇的道理,我始终小心谨慎,以求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达到我的目的,但我在行进中仍是犯了不少错误。
  厚黑的修炼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错误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几乎是必然的,关键的问题却在,我遇到的对手太高明,这个人是当世第一的奸雄曹公。

  曹公是识人的,于他的识人知人,历史上一直如此评价,说是:“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这个“知人善察,难眩以伪”,就是他参透我的要命之处。
  我来到曹营之后,甘于从默默无闻之处不畏辛劳,亲历亲为,稳步而进,这是我一不寻常之处;我善于学习,短短几年就于军政二事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这是我二不寻常之处;我爱惜名声,珍惜羽毛,无时无刻不力求进取,这是我三不寻常之处;我才能出众,名声渐高,地位渐隆,却一如平常,踏踏实实,不骄不躁,这是我四不寻常之处;我事事不事声张,隐忍过度,显得城府极深,这是我五不寻常之处??????总之我的不寻常之处太多,既浑身难找缺点,又人人无法看透。

  一个貌似没缺点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人,一个让人看不透的人就更加可怕。
  最主要的是我这个极端可怕的人如今还是司马家族的代表,是司马家族相关势力的继承者,我同时还在不声不响地建立各种关系,扩大我本人及家族的影响力,我更与太子曹丕过于亲密,使曹丕对我言听计从,倚为臂膀,这一切被老辣的曹公看在眼里不由心惊肉跳。
  曹公是惟利益者,年老的曹公更是以利益为判断一切人一切事的准则。其时的曹公更加不是以前的曹公,他已经贵为一国之君,历来的君王都是孤独的,他们孤独的原因首先在认为人人都在觊觎他的王位,或者打算从他这里攫取某种利益,所以现在的曹公根本不可能相信任何人,他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
日期:2012-08-02 08:56:01

  如此,认为我有“雄豪”之志的曹公就无法对我安心了,他最怕的就是将来曹丕为我所左右,成为我手中的傀儡,将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毁于一旦。所以有一天曹公就对曹丕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他以此危言耸听,要曹丕对我预加防范。

  曹公是深知人心的,于大志之人,他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人的忠诚不足以成为一个帝王的凭借,帝王只应遵从现实法则。但是曹公是否就一定认为我必将觊觎曹氏基业呢?这当然不是,他只是照理推测,警醒曹丕而已。他如果已经确定,我当然不可能活下去了,我的脑袋并不比荀彧崔琰的大。
  曹丕不是刘禅,曹氏也树大根深,时势未必发展到我敢觊觎的那一步,曹公只是不能容忍曹丕对我如此信任,张口闭口司马先生。
  用而防之,合理抑制,这是曹公对我的使用方针,除此而外曹公再没有对曹丕说别的话,历史上的那些记载都是人们编造出来。我曾看到人们几次提到曹公关于我的遗言,这使我不禁失笑,曹公死时我在眼前,曹丕远在邺城,曹公如何能够对曹丕说出那些话呢?我们那时是没有电话的。
  所以曹公也没有非杀我不可的意思,更没有曹丕的所谓保护,我其时并没有多大气候,只是小荷刚露尖尖角,他何以会忌惮我到那种程度?我没有荀彧崔琰的分量,我司马家族是曹公利用的对象,我父亲跟曹公是那样一种关系,我本身没有任何过失,曹公又打算将我培养成曹氏二代的辅佐者之一,他怎可能轻易向我下手!
  但是当曹丕将曹公的话转告给我,对我加以试探时,我还是深深的震惊了。在当时的我看来,曹公有不杀我的理由,也有杀我的理由,他现在不可能杀我,不保证以后不会杀我,总之这关键要看我在后面怎么做。我那时当然不知道他活不了几年了。
  于是我当即总结了自己的错误。
  第一,我还是表现得太过聪明,锋芒太露,韬晦不够。
  第二,我偶尔会轻易跟人交心,暴露自己的心胸观点,没意识到人心的险恶,由此埋下了灾祸的种子。
  第三,我仍然步子太急,没有始终低调做人。
  第四,我没有跟曹丕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五,我忘了自己的身份,有时候显得比曹丕高明太多。

  第六,我忘了人主的忌讳,没有继续在消除戒备上下功夫。
  第七,我还没有表现出极端地忠心。
  ??????
  我总结了很多,于今看来这些都是厚黑学的大忌,我因此也想到了很多消除曹公疑忌的办法,甚至想到了自污的方式,或者如刘备那般掩藏志向,但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保持我的本色。
  曹公不易相与,我的特点已经固定,我那样做只有太露痕迹,我反倒不如以本色保持下去,多在做事做人上表现我的忠心。只要我能够做到忠诚,那我的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要活命就得挣扎,然后就要为了成功去折腾,我从此更加限制自己的自由,像苦行僧一样去为了曹家卖命。野心勃勃的人是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具体工作的机器的,这是我消除曹公疑忌的具体措施之一。
  我同时暂时中断了一些人际关系的交往,努力去抹平自己的棱角,学会像那些最平庸的人一样活着。

  我更时刻注意着向曹公曹丕表献忠诚的机会,“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便是我那时对曹丕的贡献。
  然而我无论有何等贡献,都一定夹起尾巴做人,甘心做曹丕的孙子。
  我愈发战战兢兢,孙子模样,显得处处忌惮,胆小如鼠,这一切曹公曹丕自然会看在眼里。
  不能正常做人,这是一个人最大的痛苦,但是我忍了,一忍再忍。我的经验是你在帝王之下越甘心做窝囊的事,恶心的事,他们就会越喜欢你,你就越会有提升的可能。窝囊的事,恶心的事帝王们当然是不会去干的,这种事只能你干。
  遭到曹公疑忌,这是我初期的最大一次失败,但是我恭贺我这次失败。如果没有这次失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愚蠢,有多少不足,我甚至认为我的失败来的有点晚了。
  我坚信人的一生是必须要经历一次失败,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惨败的,这首先表明你甘于冒险,想干大事。那些胆小鬼,什么都不敢想的人永远不会遭到这样的失败。
  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做得更好,重要的是不能精神破产。人失败的教训越是惨痛,他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人失败的时间越适当,他就越能够从失败中获得真理,走向成熟。
  年龄太小,你不足以正视失败,年龄太大,便不足以使你重新开始,拍拍屁股上的泥土重新上路。

  我的失败导致我头上悬了一把利剑,我失败的时间正在我的壮年,它不但足以使我视若生命,还将使我走向新生。
  “只有那些胆敢接受惨败结局的人,才有可能赢得豪赌。”这是罗伯特?F?肯尼迪说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