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第15节作者:
e路狂飙 日期:2011-08-03 22:19:56
做事情,无论做好做坏,最终都是你自己的。如果抱着一个应付了事儿的心态,可能短期来看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时间一长,其巨大的负面作用就会暴露无疑。第一、这样容易形成应付差事、做事浮躁、拖拖拉拉、随意无方的坏习惯。第二、本应当沉淀下来的资源、经验和能力没有积累到位,难以承担更大责任,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当某天机遇真的出现在面前,你也只能望洋兴叹。第三、好自以为是,盲目自信,本来自己能力欠缺、判断力有瑕疵,还总是感觉自个聪明,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第四、沟通协调能力差,团队精神欠佳,未能真正尊重别人,成绩都归自己,问题总是客观造成的,自己没有责任,老是抱怨人心不古,别人太坏,怀才不遇和受迫害感较强。如果你一进入社会就直接选择创业,同样会导致各方面储备不足或者干脆没有积累的问题,以上几方面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难以避免。
日期:2011-08-04 08:58:18
某位小弟,初中毕业,后在一电脑培训机构学习互联网技术,水平勉强还过得去。于2006年踏入社会,当时正值互联网投资高峰期,李想们成了数以万计与互联网相关人士的光辉榜样和精神领袖。他父母帮着联系好了去京能集团一家新建的电厂做网管,刚开始月薪2000元左右,在很多人眼里这应该属于一份不错的差事,而这位兄弟总是感觉一旦进入之后,前程就一眼望到了头,没什么意思。于是他放弃了这次机会,选择创业,给一些中小企业维修电脑,并承揽网站制作业务,自己还创建几个网站,试图以别人业务求得生存,通过自有网站实现发展。“玉不琢,不成器”,这个小弟将学生时代办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随意性强等毛病无一例外地带到了项目运作过程中,又缺乏来自外力的直接性强制约束,办事能力严重不足尚且不说,沟通方面也好自以为是,不管对错与否,总习惯于挑别人的刺,事情没有办好,客观理由一大堆。本来叔叔们在彼此领域大大小小属于领导,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帮帮他还算比较容易,但看到他这种状态,未免会有些犹豫。他的一位舅舅,有次手中掌握着一个10万元预算的网站项目,左思右想打算交给他做,但几番斟酌之后还是不太放心,最终作罢。
日期:2011-08-04 18:05:02
这位小弟曾经运作过一个面向省会城市的本地论坛,本来就是个人网站,还偏要把栏目和板块细分到每一个街道、小区和学校。单从思路上讲,细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设计了数百个板块,内容靠什么充实,由谁来维护。靠网友吧,前期来说肯定不大现实,靠你自己努力吧,一来根本没那么多本地细分信息,而且自己精力上都无法保证。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绝大部分栏目空白的现象,即使个别栏目已有内容更新,也会显得非常单薄,难以黏住用户。这样的网站,靠个人运作,关门是迟早的,基本没有任何悬念,事实上他在坚持了八个月之后,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不得不选择放弃。
日期:2011-08-05 09:22:10
还有一位朋友,毕业之后仅仅在父母介绍的一家公司干过三个月,便匆忙走上了创业之路,先后搞过四五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引入了合伙人。但一方面是他老想自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给合伙人的股权比例太低,比如曾有年盈利二十多万的项目,他占70%的股份,一个合伙人占20%,另外一个占10%,结果另外两个合伙人对项目很不上心,在较为红火的时候还给他使拌;另一方面他与合伙人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一味坚持自己的主张,喜欢较真,缺乏必要的妥协、迂回和容忍,最终搞得都不欢而散,项目基本搁浅,弄得自己还经常叫屈,事实上,他做事情出发点都是好的,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站在公平合理的角度考虑,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瑕疵,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沟通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太喜欢揣测别人心理,总是说我太了解某某人了,太知道他的想法了。也许他真的很聪明,非常擅长揣摩别人心理,然而即使你水平再高,也难以保证你的判断百分之百地正确,准确度达到85%,已经算是绝世高手。要想了解别人真实的想法,当面做一个深入沟通,仍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光靠揣摩,多少都有一些想当然的味道,在方法论上也存在重大缺陷。看他这么多年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有一次遇到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小子上班上得太少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本应该能够通过打工、别人鞭策你的过程中获得,而你恰恰缺省了那个重要环节。
日期:2011-08-07 00:08:19
正规一些的单位,一般都会不时地有一些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客户谈判、沟通协调和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即使没有这些培训,领导和其他部门的人也会给你经常挑刺,甚至还会言传身教,他们不一定会提住耳根教你,但只要你用心去学习和领悟,三五年下来,自然会有很大长进。
日期:2011-08-07 19:39:24
当然,可能你没有基础,悟性较差,在一个平台上没干多久,就被人家礼送出境。但不要紧,你只是走人而已,他最起码还要付你工资,吃一堑长一智,到下一家后吸收一下教训用点心,还是有机会的,对自己来讲并没有致命损伤。倘若你自己创业,情况就远未这么简单,想一想,你真金白银投入进去了,很多还是东筹西借,一旦失败,就非常有可能伤筋动骨、肢体残缺。如果是由于基础能力欠缺而导致的,那失败的未免就太冤枉了。
日期:2011-08-07 21:29:17
老天总是公平的。前期抱着要出去创业想法,用一种应付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也许你确实占了老板很多便宜,但当你真正开始运作项目之后,你欠别人的,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加倍偿还。这是本人给正在打算创业的职场人士一个非常真诚的忠告,也是建立在大量真实案例长年跟踪基础上的一条铁律。
——
日期:2011-08-08 15:44:31
(018)
铁律之十八:商号、公司、品牌和项目名称与图形组合,以及VI体系,是和商誉、知名度和各种配套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并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旦确定之后,就要保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切忌改来改去,进而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在中国人传统意识当中,姓名涉及到血缘、家族甚至是辈份,如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因此便有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即使当到了现在,如果一个人频繁更改姓名,最起码可能带给别人如下几个种类的印象,一是非常浮躁,与这类人打交道需要谨慎;二是此人可能发展很不顺利,或者遇到麻烦事儿较多;三是性格偏执和异常迷信,容易被人洗脑与误导;四是到处招摇撞骗,抑或干着很多见不得阳光的事情。
日期:2011-08-08 21:24:2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